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11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通过全面调查4块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标准地,针对香梨优斑螟(Euzo-phera pyriella Yang)在扁桃上的危害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5种不同的判断空间分布格局的聚集度指标法和Iwao、Talor等回归分析法对香梨优斑螟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梨优斑螟的发生程度与树龄、树体部位之间有密切关系,危害程度随树龄增大而加重,最高有虫株率达82.4%,危害部位主要集中在侧枝和主枝,以侧枝居多,最高有虫株率达54.01%。香梨优斑螟幼虫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型,并且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根据Iwao方法确定了香梨优斑螟幼虫在不同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公式为m*=2.868 74+1.704 18m。  相似文献   
102.
白蛾黑基啮小蜂的人工繁殖及其对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的生活史,并利用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和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进行了室内人工繁殖与林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白蛾黑基啮小蜂在江苏徐州1a可完成6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壳内越冬。第1~5代小蜂羽化期均与各代杨小舟蛾蛹期相吻合,可逐代追踪寄生杨小舟蛾蛹。以杨小舟蛾和柞蚕蛹为寄主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最佳蛹蜂比分别为1∶3(或1∶4)和1∶100。释放30枚·hm-2柞蚕蛹所繁出的小蜂,对越冬蛹的平均寄生率高达(36.21±5.26)%,与对照和15枚·hm-2放蜂量处理相比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与60枚·hm-2的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利用该寄生蜂防治杨小舟蛾越冬蛹的最佳释放量为30枚·hm-2。  相似文献   
103.
对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进行概述,结合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自身的特色,该院核心景观区域在进行环境景观改造设计时,将二者融入景观设计当中,真正达到了阴阳和谐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4.
香梨优斑螟无公害防治方法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新疆特有的果树钻蛀性害虫香梨优斑螟已遍布天山南北,成为危害库尔勒香梨的主要害虫之一。【研究目的】为了评价糖醋液诱杀、灯光诱杀和刮树皮3种无公害防治方法对香梨优斑螟的防治效果。【方法】本试验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林科所推广站香梨园内,调查糖醋液每日诱虫数、不同波长黑光灯诱虫数和刮树皮前后每株虫口数。【结果】连续27天糖醋液诱共杀香梨优斑螟1804头,单日最高诱虫量267头;波长为425 nm的黑光灯每日诱虫6.83头,显著高于节能灯;刮树皮前后平均每株虫口数存在显著性差异,从12.3头/株降到3.73头/株。这3种防治方法都对香梨优斑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糖醋液诱杀香梨优斑螟的同时诱杀了大量的普通草蛉,波长为425 nm的黑光灯诱虫效果最好,刮树皮能够有效地控制香梨优斑螟的种群数量。【结论】建议对糖醋液改良,使用425 nm的黑光灯灯对香梨优斑螟进行监测,每年刮树皮1次对香梨优斑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05.
药剂混配对梨木虱的毒力及药效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梨木虱的高效药剂,采用药膜法测定了不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的毒力,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了药剂和药剂组合对梨木虱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梨木虱成虫显示了较高的触杀毒力,LC50为0.9877 mg/L,阿维菌素与吡虫啉质量比1:1混配也显示了较突出的触杀效果,LC50为1.2145 mg/L;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成虫有较好的防效,10天内防效均在80%以上,阿维菌素与吡虫啉/啶虫脒混配对梨木虱若虫也显示了较好的防效,10天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苓桂术甘配方颗粒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及治疗结束后3月内的复发率情况。方法 将60例符合慢性心力衰竭Ⅱ-Ⅲ级(心肾阳虚证)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组、中药饮片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中药配方颗粒组予西药常规治疗加苓桂术甘颗粒,中药饮片组予西药常规治疗加苓桂术甘饮片,对照组单予西药常规治疗,疗程均为两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的变化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复发率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中药配方颗粒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5%,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为85%,复发率为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治疗后中药配方颗粒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血液中BNP浓度明显降低(P<0.01);中药配方颗粒组与饮片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配方颗粒组与饮片组疗效相当。结论 苓桂术甘配方颗粒可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Ⅱ-Ⅲ级(心肾阳虚证)患者的中医证候,改善左室收缩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血浆BNP含量,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药治疗副作用少,3个月内复发率低, 服用方便,临床安全性及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求通阳中药的特点,并总结归纳通阳方法的分类。方法 以《中华医典》为文献资料来源,以“通阳”为检索词获取目标条文,规范通阳中药相关属性术语,采用EpiData 3.02软件构建通阳中药信息数据库,采用标准Apriori算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阳中药以辛、温为主要性味,肺、胃、脾为主要归经,辛温配伍是通阳中药的主要性味组合。而在性味、归经关联分析中,虽然辛性/温味与肺、脾、胃经属性间搭配较多,但搭配的专一度不高。结论 通阳中药性味配伍多为辛温,挖掘结果与传统中医学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108.
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是危害核桃果实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商品价值。在最新的形态学分类上,核桃举肢蛾属于鳞翅目、麦蛾总科、黑展足蛾属。通过同源序列比对探讨利用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对核桃举肢蛾进行分类鉴定的准确性。运用2对通用引物分别扩增核桃举肢蛾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CO I)基因和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段,并与鳞翅目麦蛾总科、巢蛾总科、凤蝶总科、螟蛾总科等昆虫的同源片段进行碱基组成多样性和系统进化分析,扩增得到核桃举肢蛾CO I基因664 bp片段和Cytb基因479 bp片段。结果表明:核桃举肢蛾线粒体CO I基因片段中,A、T、G和C 4种核苷酸的含量分别为29.5%、39.4%、15.1%和16.1%,A+T的含量(68.9%)明显高于G+C含量(31.1%),存在显著的AT使用倾向性。在Cytb基因片段中, A、T、G和C 4种核苷酸的含量分别为33.4%、41.5%、10.2%和14.8%,A+T的含量为74.9%,也明显高于G+C含量(26%)。两段序列都以T-A间颠换和T-C间转换为主要替换方式,且密码子第2位点保守性最强,第3位点变异率最高。基于CO I和Cytb基因片段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均显示核桃举肢蛾与麦蛾总科昆虫处于同一个分支之下。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得到的核桃举肢蛾分子生物学分类结果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9.
为了研究二郎山山地鸡的产蛋规律,试验以二郎山山地鸡SD02与SD03品系一世代300日龄产蛋量建立产蛋曲线,并采用伍德模型、分室模型与杨宁模型对两品系进行产蛋率曲线拟合,然后对实际产蛋率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品系SD03的产蛋性能优于SD02。经过拟合分析,SD02品系的伍德模型、分室模型、杨宁模型的拟合度(R2值)分别是0.811 7,0.906 2,0.967 7,SD03品系拟合度分别是0.796 9,0.910 2,0.954 8;杨宁模型拟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0.
几种生物药剂防治梨木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生态健康理念出发,以沙依东生态健康果园为研究对象,利用0.5%藜芦碱水剂可溶性液剂、0.3%苦参碱水剂和0.6%乙基多杀菌素对香梨树上的梨木虱进行了药效和药害的试验。结果表明,喷施0.5%藜芦碱原药、0.3%苦参碱原药、0.5%藜芦碱和0.3%苦参碱混合原药对香梨树叶片和枝条产生明显的药害反应。在加入助剂时,0.5%藜芦碱稀释500倍加稀释1 000倍的洗洁精处理防治效果最好,达到了82.9%,与其他3种处理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不加助剂时喷施乙基多杀菌素稀释1 250倍防效最好,5 d后对梨木虱的平均防效为75.9%,药后10 d药效维持在87.8%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