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林业   7篇
  2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江苏省沿海3个试验点对24个刺槐优良无性系进行了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供试刺槐优良无性系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变异,各无性系在树高、胸径指标上差异极显著或显著;刺槐优良无性系较对照(CK)有较大的速生优势:省沿海防风林试验站内试验林各无性系的主要性状指标均高于对照;如东县海堤站试点仅鲁59、鲁13两无性系树高、胸径及鲁78胸径低于对照,其余无性系均高于对照;新洋农场试点除鲁78树高、胸径及小叶槐、鲁59树高低于对照外,其余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泥质海岸防护林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关系的研究得出:(1)四种土壤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与土壤水稳性团粒含量、容重、孔隙率、有机质含量、盐分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物理性粘粒含量、含水量、速效钾含量不相关;(2)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土壤酶与理化性质之间关系密切,第一对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达0.9443。在土壤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脲酶和蛋白酶,在理化性质中  相似文献   
3.
白蛾黑基啮小蜂的人工繁殖及其对杨小舟蛾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的生活史,并利用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和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进行了室内人工繁殖与林间释放试验。结果表明:白蛾黑基啮小蜂在江苏徐州1a可完成6代,以老熟幼虫在寄主蛹壳内越冬。第1~5代小蜂羽化期均与各代杨小舟蛾蛹期相吻合,可逐代追踪寄生杨小舟蛾蛹。以杨小舟蛾和柞蚕蛹为寄主进行人工繁殖,获得最佳蛹蜂比分别为1∶3(或1∶4)和1∶100。释放30枚·hm-2柞蚕蛹所繁出的小蜂,对越冬蛹的平均寄生率高达(36.21±5.26)%,与对照和15枚·hm-2放蜂量处理相比存在极显著和显著差异,与60枚·hm-2的差异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利用该寄生蜂防治杨小舟蛾越冬蛹的最佳释放量为30枚·hm-2。  相似文献   
4.
按照林业部的统一部署,江苏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在完成19个县(市、区)总体规划及东台市的规划设计试点后,已经全面启动,为了配合沿海市、县顺利实施这项工程,尽可能避免造林地选择上的盲目性,笔者结合东台市的试点工作实践,初步探讨符合本省沿海实际情况的立地类型划分方法,供各地参考。 1 防护林立地划分的基本思想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使造林树种迅速成林并进而达到一定的防护效果,最终目的是形成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多功能、多效益、复合群体结构的防护体系,要达到这个基本要求和实现这个最终目标,除了掌握造林树种的特性外,还必须对  相似文献   
5.
对74杨与I-69杨的生长对比调查结果表明:(1)74杨的造林适应性、成活率均高于I-69杨,群体产量也高于I-69杨,但个体生长量则低于I-69杨;(2)74杨的材质、抗风能力及园林景观效应优于I-69杨,但抗天牛能力低于I-69杨。因此74杨在沿海地区因地制宜,适量发展,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近年来我国对林业有害植物研究的现状和动态,客观反映相关机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和关注力度,通过中国知网平台对200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的中国林业有害植物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搜集,使用文献计量法对相关文献的发表刊物、发表年份、研究机构和涉及学科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林业有害植物研究文献发文量排前的23种期刊里,文献主要集中在8种(占60%以上)期刊中;发文数量整体上呈逐年递增趋势,伴有小幅波动,这可能与定期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有关;发文最多的单位是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和国家林业局,共42篇(占38.53%),说明国家层面较为重视;对林业有害植物研究涉及最多的7个学科方向进行了分析,其中关于林业有害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与国外相比,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黄山栾树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山栾树在苏北沿海盐碱地区海堤、河堤及平原农田3种不同立地类型上的适应性及生长进行对比性试验,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黄山栾树在3种不同立地类型上均生长良好,当年生平均高生长量为原产地的2-4倍;2年生以上黄山栾树便开花、结果,顶端多易形成假“二叉”分枝,即“以侧代主”;3年生就以疏生枝构成圆形树冠;耐寒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杉木是我国南方优良用材树种之一。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产量高,深受群众欢迎。木材产量约占全国商品材的1/4~1/5,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苏北沿海地区引种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仅就射阳、大丰、东台3个县。(市)已发展到近万亩。虽然大多数林分生长量超过苏南丘陵山区,但也有部分林分生长状况不够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受土壤条件的影响。为了摸清苏北沿海盐渍土地区发展杉木的潜力,避免造林地选择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于1991年6至8月,对苏北沿海目前杉木造林面积较大的几个县(市)的杉木林立地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 1 本区概况 江苏沿海东濒黄海,位于北纬31°41′~35°07′,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年均温13~15℃,极端最低温为-17.3℃,年降水量900~1100  相似文献   
9.
阐明和评价了新中国建立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对农业环境的保护功能及其效益,主要表现在8个方面:(1)防御(强)热带风暴,提高农作物产量;(2)制服风沙,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3)减弱风力、降低风速;(4)调节区域性气候,促进作物生长发育;(5)减轻飞盐危害;(6)降低土壤盐分,改良土壤性状;(7)护堤固坡,养活土壤侵蚀;(8)增加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苏北沿海防护林土壤可蚀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北沿海防护林土壤抗侵蚀能力强,多数林人发表土抗蚀性和抗冲性高,而深层土壤可蚀性差。根系对可蚀性有一定影响,根系越小影响越大,对抗冲性的影响比抗蚀性更加密切。人为扰动对可蚀性影响很大,耕作可提高土壤可蚀性,而机械清淤则使它大大减小。土壤质地、结构、容重、有机质含量等与抗冲,抗蚀显著相关,其中与抗蚀性的关系比抗浊性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