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6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305篇
林业   300篇
农学   82篇
基础科学   63篇
  561篇
综合类   1268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485篇
畜牧兽医   10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157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57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71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阐述了长荡湖湿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点介绍了2项独创技术来开展长荡湖湿地保护与恢复,为全省同类湖泊湿地保护与恢复提供了一些应用示范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2.
主成分分析法在白洋淀污染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橙  王月锋  杨晶  田在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16-12618
以白洋淀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统计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白洋淀8个监测断面的pH、总氮、总磷、溶解氧等10个水质指标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导致白洋淀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其次为有机物污染.该研究为白洋淀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3.
根据2012年9~12月的太湖鱼类资源调查,结合历年渔业捕捞数据及渔具渔法等资料,分析了太湖渔业的发展趋势及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湖鱼类捕捞产量总体上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近年来湖鲚等小型鱼类的比重不断增加,渔业资源的小型化衰退趋势明显。网簖与高踏网的捕捞产量主要集中在开捕初期,并且不同湖区的渔获物产量及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太湖各湖区的鱼类资源密度依次为湖心区〉东部湖区〉北部湖区;不同食性鱼类的资源分布亦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浮游食性鱼类的资源密度在湖心区最高,草食性鱼类则在东部湖区最高,这与浮游生物、水生植物等生物饵料的分布格局密切相关。针对太湖捕捞渔业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严格控制捕捞强度、合理调整开捕时间和强化大型经济鱼类的增殖放流等建议,以期为太湖渔业资源的合理调控和有序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片沸石对武汉南湖水中COD的吸附.[方法]以片沸石为吸附剂,研究沸石的吸附时间、投入量、粒径、环境pH对吸附效果的作用.[结果]片沸石对南湖水中COD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在吸附时间为40 min、投加量为20 g/L、沸石粒度为-74 μm、pH=7时,吸附率为63%左右.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结论]该研究为天然沸石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5.
欧阳红  杜亚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84-10287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千百年来洪水为患。1949年以来湖体加速萎缩,水、旱灾频发,生态与环境出现种种新问题。对洞庭湖环境与生态问题进行研究后发现,宏观湖体萎缩、湖区气候持续变暖、新的江湖关系显现的复杂脆弱性、洞庭湖区日益工业化与城镇化以及缺乏权威法规的制约是造成洞庭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新老因子。  相似文献   
76.
东洞庭湖湖滨带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东洞庭湖湖滨带为研究区域,系统调查分析其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并进行致癌风险评价和非致癌风险评价。东洞庭湖湖滨带土壤中的重金属As、Hg、Cd、Cu、Zn、Ni、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9.31、0.0113、0.989、50.29、125.7、43.9和93.36 mg/kg,已全部超过了洞庭湖背景值,其中As、Hg和Cd的最大含量分别已超过洞庭湖背景值的5倍、5倍和20倍之多,说明东洞庭湖湖滨带土壤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致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为当地主要的致癌物,Cd属于安全的范围,叠加后的致癌总风险指数平均值成人的为1.6810-5,儿童的为1.0410-6,在鹿角港口区、岳阳市区和城陵矶港口区相对较高,是平均值的1.3至2.6倍。非致癌风险评价结果显示,Hg、Pb、Cu、Zn、Cr、Ni的非致癌风险指数均远小于1,不会对当地居民健康构成威胁。叠加后的非致癌总风险指数平均值成人的为1.7910-1,儿童的为1.0910-2,在漉湖芦苇场、团州农场、君山旅游区较高。  相似文献   
77.
以博斯腾湖芦苇湿地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博斯腾湖三大苇区的土壤理化性质、水质特征及影响湿地芦苇生物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⑴苇区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良好,土壤有效氮含量平均为142.59mg/kg,速效磷含量平均为40.11mg/kg,有机质含量平均为7.81%,能够满足芦苇生长要求。⑵黄水苇区湿地土壤总盐含量及水中全盐含量分别为0.93%和3.04mg/L,其与芦苇生物量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西南小湖区及大湖西岸区土壤总盐含量及水中全盐含量对芦苇生物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三苇区水中COD量和pH值对芦苇生物量均无显著影响。⑶芦苇的株高、茎粗、节数等三种形态特征指标与生物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芦苇的密度与生物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78.
旅游业的兴起给生态脆弱的泸沽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威胁,泸沽湖的水资源在水质、水量和水生态环境3方面都遭到了破坏。该文在对泸沽湖的水资源现状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的基础上,从健全立法、部门负责、控制排水、水质动态监测、保护流域生态环境、重视文化、坚持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等方面对推进泸沽湖水资源可持续开发管理提出改善措施,以求泸沽湖未来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9.
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宣传湿地功能价值、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弘扬湿地文化。从科普宣教规划和形式两方面入手,以苏州阳澄湖半岛湿地公园为例,探讨湿地公园科普宣教规划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其中,规划方面分为科普宣教布局、整体结构规划和循序渐进引导规划,形式方面主要分为博览展示、解说系统和参与体验,实施方案旨在提高人们对湿地和环境的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青海湖鸟岛地区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个体与群落水平株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旨在:(1) 在小尺度上调查不同土壤水分梯度对草地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2) 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检验同速生长理论;(3) 为青海湖周边地区地下生物量估计提供数据支持,并讨论环境因素对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比值(R/S)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水平上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群落水平上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下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青海湖流域鸟岛地区个体水平上根长、株高比值的变化范围为0.3~6.0,均值和中值分别为1.6和1.3;个体水平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也有较大的变化范围(0.4~11.3),均值和中值分别为2.5和1.5;群落水平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21.59~352.77 g·m-2,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41.98~1182.20 g·m-2,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的变化范围为1.4~7.1,均值和中值分别为3.0和1.9。土壤水分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都影响到了植物株高、根长以及生物量的分配。基本表现为:个体水平上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群落水平上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下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该区域草地生物量分配规律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都不支持等速生长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