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海北州天然草地退化沙化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基于海北州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的事实,简要分析了退化沙化的表现和危害,重点阐述了区域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的多层次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分析表明:海北州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的直接原因为超载过牧和生物链遭到破坏,间接原因为牧业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畜牧技术的应用,内在原因为高寒气候特点和复杂地形造成区域草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提出3项对策建议:推行计划生育,增加教育投资,控制并逐步减少牧业人口;大力推行现代高效畜牧业发展模式,发展栽培草地,实施“以草定畜”;树立“不再破坏就是保护”的意识,开展天然草地的有限治理。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青海湖鸟岛地区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个体与群落水平株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旨在:(1) 在小尺度上调查不同土壤水分梯度对草地高、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分配的影响;(2) 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检验同速生长理论;(3) 为青海湖周边地区地下生物量估计提供数据支持,并讨论环境因素对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比值(R/S)的影响。结果表明:个体水平上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群落水平上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下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青海湖流域鸟岛地区个体水平上根长、株高比值的变化范围为0.3~6.0,均值和中值分别为1.6和1.3;个体水平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的比值也有较大的变化范围(0.4~11.3),均值和中值分别为2.5和1.5;群落水平地上生物量变化范围为221.59~352.77 g·m-2,地下生物量变化范围为741.98~1182.20 g·m-2,地下、地上生物量比值的变化范围为1.4~7.1,均值和中值分别为3.0和1.9。土壤水分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都影响到了植物株高、根长以及生物量的分配。基本表现为:个体水平上株高、根长、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群落水平上地上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地下生物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该区域草地生物量分配规律在个体和群落水平上都不支持等速生长假说。  相似文献   
3.
在海北州西海镇和牧试站人工草地试验基地,门源县浩门镇、刚察县沙柳河镇等四个点上开展了1~4秋眠级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小区种植试验。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供试品种在不同试点上生长发育状况差异较大,种植当年发育程度、生长高度、覆盖度和产量差异明显;越冬成活状况受气象条件和土壤条件的共同影响,其中刚察沙柳河镇的试验种植不成功;若种植当年能够越冬成活,则从第二年开始进入旺盛生长期,每年可收获1茬,产量随生长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越冬不再成为障碍,但果实不能成熟。通过适应性和高原气候特点的分析,初步界定了海北地区紫花苜蓿适宜推广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4.
在高原地区退耕还草示范种植中,利用牧区广泛种植的一年生禾本科牧草燕麦Avena sativa与进口的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细茎冰草Efymus trachycaulum混播。结果表明:燕麦和细茎冰草混播既能克服单一种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时的杂草危害问题,也能使退耕当年就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解决了种植当年的收成问题,使项目建设的效益及早得到体现。第1年燕麦开花期鲜草产量为2.49 kg/m2, 细茎冰草第2年能够良好生长,第2年细茎冰草开花期鲜草产量为1.48 kg/m2,生长后期鲜草产量为1.76 kg/m2。  相似文献   
5.
环青海湖地区草地近地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青海湖北岸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2006年5月-12月观测的天然草地近地面层气象要素梯度资料,分析了该地区近地层温度、湿度和风速的日变化规律及其廓线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湖北岸草地近地层0.3—10.0m高度范围内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都呈现出明显的以24h为周期的日变化规律;各层温度最高和最低时的位相随高度增加而滞后,相对湿度和风速最大与最小时的位相随高度增加而提前;14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0时的温度随高度增加先增后降,温度廓线在4.0m高度存在一拐点,随后逐渐进入逆温状态,至8时逆温程度达到最大;不论白天还是夜间,相对湿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风速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选用铁卜加牧业气象试验站天然牧草历史观测资料,利用相关分析方法,探索天然牧草发育期、生长高度、覆盖度和产量等生长发育指标与前期不同时段降水量的相关显著性,模拟降水对天然牧草生长发育的长期效应。研究表明:无论是天然牧草的返青、开花、黄枯等发育期,还是5~7月牧草生长高度及月增加值和6~8月植被覆盖度,均与前期相关时段的降水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而对6~7月干草产量及其月增加量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充分说明降水对青海环湖天然牧草生长具有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海拔3267m的青海湖东岸湖滨湿地分别移植和播种禾本科、豆科植物,观测其移植成活和出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利用移植植物恢复植被的成功率高于种植恢复,且禾本科类优于豆科,有机肥好于无机肥,带原土处理更有利于植物成活,而利用种植方式恢复植被的难度较大,仅从土壤质地和养分条件看,青海湖东岸湖滨湿地土壤质地等级和养分含量远远低于环湖北岸草地等级,青海湖北岸近湖湿地自东向西土壤条件逐渐变好。  相似文献   
8.
在环湖地区对8种中药材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人工种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生长季降水量340~380mm、日照时数1416.9~1419.2h、冬季最低气温-31.0℃的条件下,柴胡、大黄、麻黄和板兰根生长良好,并能安全越冬,可以推广种植;甘草和党参受春末夏初低温的影响较大,生长缓慢,且不能越冬;藏红花不能开花,不能种植;秦艽因种子质量问题未出苗.  相似文献   
9.
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圈窝子"燕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南家庭牧场试验资料”,分析了青南地区“圈窝子”燕麦发育期、高度、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找出了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密度和播种时期。在指导了广大牧民群众栽培高产燕麦、解决牲畜冬春补饲、防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播种期和播种密度对“圈窝子”燕麦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青南家庭牧场试验资料”,分析了青南地区“圈窝子”燕麦发育期、高度、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找出了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密度和播种时期。在指导广大牧民群众栽培高产燕麦、解决牲畜冬春补饲、防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