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1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217篇
林业   632篇
农学   206篇
基础科学   41篇
  96篇
综合类   1070篇
农作物   144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141篇
园艺   148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mprove the oral bioavailability of Ginkgo biloba extract (GBE) through preparing G. biloba extract phospholipid complexes (GBP) and G. biloba extract solid dispersions (GBS). Firstly we prepared the GBP and GBS and studied thei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powder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dissolution. Then we studied the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bioavailability in ra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ioavailability of quercetin, kaempferol and isorhamnetin in rats was increased remarkably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BP and GBS comparing with GBE. The bioavailabilities of GBP increased more than that of GBS.  相似文献   
952.
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rein kinase,AMPK)是一种能被腺苷一磷酸(AMP)激活的蛋白激酶。在动物应激(生理、营养、环境和疾病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研究表明,AMPK在细胞和全身组织器官能量代谢平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在调节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其调节代谢过程主要包括葡萄糖转换,糖酵解和脂类代谢等。近年来在牛上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其中包括其染色体定位及结构的确定等。本文将简要介绍AMPK的分子结构及功能,并对AMPK基因在牛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53.
蒺藜苜蓿全基因组中U-box基因家族的筛选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兴卫  邵麟惠  李聪 《草业学报》2015,24(8):130-141
植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U-box基因,其编码蛋白大部分作为泛素系统中决定底物特异性识别的E3泛素连接酶,广泛地调控植物生长生殖发育以及响应逆境胁迫等过程。本文利用蒺藜苜蓿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蒺藜苜蓿U-box家族基因;采用MEGA6软件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通过GSDS在线工具和Mapinspect软件进行基因结构及染色体定位分析;利用已有的蒺藜苜蓿芯片数据进行组织表达和胁迫响应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蒺藜苜蓿基因组中含有41个U-box基因,不均匀地分布于蒺藜苜蓿的8条染色体上。根据结构域组成和系统进化分析将这些U-box蛋白分成6类。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该家族成员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并能响应盐、干旱和氮素胁迫。这些研究结果为蒺藜苜蓿U-box基因家族的功能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4.
核用银杏品种遗传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LP技术对34份核用银杏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8对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1 337条谱带,多态带百分率为99.63%;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915 ~ 0.6812之间,平均值为0.4911;在相似系数为0.50时供试品种可分为4大类;依据AFLP结果建立了核用银杏品种指纹图谱。核用银杏4个类型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392 ~ 0.2014,总体为0.2112,Shannon’s信息指数范围为0.2138 ~ 0.3165,总体为0.3417;4个类型品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871,基因流为5.4230。结合特异位点、相似系数、聚类结果等筛选出8份核用银杏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955.
为了对已测序杨树Populus trichocarpa Torr.Gray中磷酸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phosphoinositidespecific phospholipase C,PI-PLC)家族基因进行系统分析,利用杨树基因组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杨树PI-PLC家族基因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和编码蛋白,通过蛋白序列比对进行进化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杨树中含有7个PI-PLC家族基因,含有8~10个外显子,分布于杨树的4条染色体上。MEME和Pfam保守结构域分析显示,杨树PI-PLC蛋白均含有4个保守的EF、X、Y和C2结构域。蛋白质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PI-PLC可分为2个亚家族。  相似文献   
956.
膜联蛋白是一个多基因家族,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已发表的膜联蛋白氨基酸序列为探针,对橡胶树和其他5种植物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搜索,鉴定得到14个橡胶树膜联蛋白基因家族成员,命名为Ann Hb1-Ann Hb14。基因结构分析发现,14个家族成员的内含子数目为3~6个,结构域的数目为2~4个。在进化上,橡胶树、木薯和蓖麻共3种大戟科植物的膜联蛋白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表达方面,Ann Hb1在各组织中普遍表达,而Ann Hb6和Ann Hb7主要在胶乳中表达,Ann Hb10、Ann Hb8和Ann Hb13分别在树叶、树皮和雄花中特异表达,其他成员在各组织中低丰度表达或不表达;部分家族成员的表达还与叶片发育、乙烯利刺激、真菌侵染和低温胁迫等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57.
PEX11基因家族成员是参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调控的关键因子。在玉米大斑病菌基因组中鉴定出2个PEX11基因,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命名为StPEX11-1和StPEX11-2。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结构、蛋白质的保守结构域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预测其二级结构域。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玉米大斑病菌的2个StPEX11基因分别属于I型和III型的PEX11亚家族。  相似文献   
958.
半滑舌鳎不同家系肌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不同家系肌肉中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并选育出高营养品系的半滑舌鳎家系,用气相色谱法对同一养殖环境中的半滑舌鳎15个不同家系(164个样本)肌肉中的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检测和比较分析,同时对高EPA、DHA、EPA+DHA含量的家系进行筛选,并研究了半滑舌鳎性别与EPA、DHA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15个家系肌肉中脂肪酸种类没有区别,但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若干差异。其特征均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PUFA以ω-3系脂肪酸为主,且ω-3系脂肪酸与ω-6系脂肪酸比值达到4.16~5.03,其中的2种重要ω-3系脂肪酸EPA和DHA在15个家系中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DHA含量远大于EPA含量;筛选出了3个高EPA、DHA、EPA+DHA含量家系,分别为F13012、F13023及F13031。(2)EPA的含量与半滑舌鳎性别不具有显著性相关关系。本研究对于选育半滑舌鳎优良品种家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9.
在新近报道大鲵蛙病毒(Andriasda vidianus ranaviurs,ADRV)基因组的基础上,我们对ADRV 6R进行了克隆、原核表达及其产物的分离,这是一个经生物信息分析表明与病毒感染相关的功能基因。先经PCR扩增长到711 bp的ADRV6R,构建含扩增片段的克隆质粒p MD18-T-6R。再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 ET-32a-6R,进行测序,并与水生动物蛙病毒相关基因同源序列进行比对,该扩增片段与预期一致,其编码分子量约为27 k D、含236个氨基酸的蛋白,与水产动物病毒US22蛋白家族(US22 family protein)成员有很高的同源性。然后对p ET-32a-6R进行转化、诱导表达,并利用Ni-NTA His-Bind亲和层析及不同浓度咪唑洗脱液对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电泳分析,结果显示,获得与预测分子量相符的45 k D融合蛋白(27 k D目的蛋白与18 k D His标签)。这为后续制备抗体、并开展大鲵蛙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60.
乙醇脱氢酶基因(ADH)在各物种中是高度保守的,包括原核生物、真菌、植物和动物。本研究系统综述了ADH基因家族的分布,ADH蛋白的结构、ADH基因在抵抗涝害、冷害、干旱和盐害胁迫中的作用以及参与的植物厌氧发酵途径。本研究提出了植物ADH基因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