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9篇
农学   21篇
  5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刘国锋  包满珠 《园艺学报》2009,36(3):399-404
 以悬铃木的下胚轴和离体叶片为材料, 研究了基因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光照条件、外植体部位等因素对其不定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 1) 6-BA与IBA的浓度比对下胚轴不定芽的分化影响较大,以6-BA ∶IBA小于20 ∶1较为合适; 而叶片的不定芽再生受基因型的影响显著, 在4种供试材料中, PH2的再生能力最强, 但0.1~1.0 mg·L-1 TDZ不利于其不定芽再生。2) 黑暗培养对下胚轴的不定芽分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不利于叶片的不定芽再生, 50~100 lx的弱光有利于叶片的不定芽分化。3) 不同部位的下胚轴切段及叶片的再生能力差异显著, 其中靠近子叶的下胚轴切段和试管苗顶端的2枚叶片再生能力较强。此外, 刻伤叶片的再生效果明显优于叶片切块, 说明悬铃木的叶片与下胚轴的离体培养存在明显的生物全息现象。  相似文献   
102.
雷州半岛秋茄群落的种子雨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茄种子雨的质量和数量与时间分布影响着秋茄群落的更新演替。采用野外固定样方凋落物收集法,研究了雷州半岛太平镇麒麟村秋茄的凋落物数量质量特征,包括秋茄种子雨密度、种子雨强度、以及种子雨的时序特征等.结果表明:秋茄种子雨从当年12月初开始持续到次年5月下旬结束,种子雨有3个降落高峰,但以4月中旬降落的种子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103.
吴丽巍  杨阔  陶双  杨文新  姜长阳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136-1138,1190
为保存野生资源和满足需要,以东北点地梅的下胚轴为材料,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不定芽生根、试管苗的生根、生根继代及移栽和定植的研究。结果表明,MS+ZT0.2 mg/L+6-BA0.1 mg/L+2,4-D2.1 mg/L是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NAA0.1 mg/L+ZT0.6 mg/L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和不定芽分化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用10 mg/L的IAA溶液对不定芽处理24 h,将不定芽接种到1/2 MS培养基上生根是不定芽生根培养的理想方法。在温室中试管苗移栽成活率为94.1%,定植成活率为98.5%,定植成活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东北点地梅的生物性状。  相似文献   
104.
以甘菊下胚轴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诱导不定芽分化,建立了甘菊下胚轴高效再生体系,为甘菊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将甘菊种子播种于MS培养基上,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7d可以迅速获得大量下胚轴;下胚轴在MS+1.0mg/L2,4-D+0,5mtg/L6-BA的培养基上培养15d后,愈伤组织形成率最高为86.66%,愈伤组织呈淡黄色,大小一致;将愈伤组织转接到MS培养基中培养30d左右即可分化不定芽,不定芽分化率达25.50%,平均每个外植体产生不定芽数目为4.25个;不定芽在添加0.1ing/LNAA的1/2MS培养基中培养15d后,生根率达到100%。生根试管苗出瓶后,经过适宜培养,均可以获得健壮的开花植株。  相似文献   
105.
The expression of 12 cDNAs from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 among them two novel sequences, was determined during clubroot development on Arabidopsis thaliana . The aim was to find cDNAs expressed at distinct stages of pathogenesis. The relative amount of infection with active plasmodia could be estimated using Pb Actin cDNA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Two cDNAs, Pb Brip9 and Pb CC249, were strongly expressed at stages of disease developm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sporulating plasmodia. Therefore, it should be possible in the future to find more cDNAs which could be used as markers for certain stages of clubroot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06.
以浙春3号,华春6号,0428三个大豆基因型的胚尖、子叶节和下胚轴为受体材料,运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GUS基因,通过对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比较,探讨大豆遗传转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基因型、外植体等),并进一步对遗传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胚尖为受体时,3个基因型的GUS基因瞬时表达率都很低,在丛生芽的再生部位没有瞬时表达。以下胚轴为受体时,萌发5 d,共培养3 d后,浙春3号、华春6号、0428在丛生芽再生部位的GUS瞬时表达率达到最高,分别为4392%,5445%,5847%。而以子叶节为受体时,按照常规方法(萌发5 d),浙春3号、华春6号、0428分别在共培养5,4,4 d时,其丛生芽再生部位的GUS瞬时表达率最高,分别为2305%,1379%,478%;利用浙春 3号对子叶节法的萌发时间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发现萌发时间为3 d时在丛生芽再生部位的GUS瞬时表达率、芽诱导率较萌发5 d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7.
大豆胚芽尖再生体系的建立及转基因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吉林小粒1号的胚芽尖再生体系.对胚芽尖、子叶节、胚轴作为外植体的重生芽发生频率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胚芽尖重生芽发生频率高,再生时间短,对卡那霉素敏感,合适的筛选浓度为100mg·L-1.以吉林小粒1号胚芽尖为外植体,将植物表达载体w10通过农杆菌(LBA4404)导入吉林小粒1号,在农杆菌中孵育6h,筛选培养基上重生芽发生频率高,成功获得了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08.
以马缨杜鹃下胚轴为外植体,用L9(34)正交实验法研究基本培养基、NAA、2-ip对芽器官诱导的影响。以马缨杜鹃下胚轴切断为材料,研究全息现象。结果表明马缨杜鹃下胚轴诱导芽的最佳培养配方为1/4 MS+NAA0.75 mg/L+2-ip2.0 mg/L。马缨杜鹃切段在离体培养时存在全息现象,其不定芽发生的部位及数量、频率的梯度变化都遵循生物全息律,全息律的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受外源激素和切断位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阐明弱光胁迫下黄瓜下胚轴性状的遗传特点。【方法】以耐弱光黄瓜品系M22与不耐弱光黄瓜品系M14及其F1、F2、回交世代(B1、B2)为试验材料,应用F2群体分离分析方法与主基因+多基因模型分析法,于2007和2008年对弱光(日平均光强为100μmol/(m2.s))条件下黄瓜的下胚轴长与下胚轴粗进行遗传分析。【结果】群体分离分析结果表明,黄瓜F2代群体中下胚轴粗和下胚轴长性状遗传变异幅度均较小,其中下胚轴粗在2007和2008年的变异幅度分别为0.258和0.226cm,下胚轴长分别为8.5和4.5cm;广义遗传力较低,其中下胚轴粗在2007和2008年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54和0.62,下胚轴长为0.60和0.69,表明不宜在F2代进行性状选择。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表明,黄瓜下胚轴粗的遗传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2)控制,B1、B2、F2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7.03%,56.25%和60.38%。下胚轴长遗传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C0)控制,B1、B2、F2代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4.38%,63.29%和83.37%。【结论】下胚轴粗遗传以主基因遗传为主;下胚轴长性状主要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受环境影响很大,不宜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10.
考察了拟南芥野生型、hy5、pif4及hy5pif4双突变体在22℃和30℃培养下的下胚轴伸长表型;利用q RT-PCR监测PIF4基因在野生型和hy5突变体30℃处理后持续多个时间点的动态表达。结果表明,HY5通过抑制下游基因PIF4调控高温诱导的下胚轴伸长。PIF4::GUS启动子融合报告基因株系的染色结果表明,高温对PIF4转录水平的诱导主要发生在子叶而不是下胚轴。通过q RT-PCR检测PIF4同源基因PIF5,生长素合成基因YUC2、YUC3、YUC8和生长素反应基因IAA29在野生型和hy5突变体的动态表达,HY5通过调控PIF4介导的生长素通路来控制拟南芥下胚轴的伸长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