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95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35篇
  71篇
综合类   267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81篇
畜牧兽医   1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提高蟹池水体的利用率以及饲料转化率、养殖模式的抗风险能力。[方法]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中扬镇养殖基地开展了蟹池主养泥鳅生态高效养殖试验。[结果]蟹池主养泥鳅生态高效养殖模式推荐苗种放养模式为:放养160只/kg的扣蟹21 000只/hm2,放养260尾/kg的泥鳅苗种78 000尾/hm2(300 kg/hm2)。[结论]与河蟹单养模式相比,蟹池主养泥鳅养殖模式饲料系数大幅度下降,可以明显提高蟹池的综合生产能力、生态效益和总体经济效益,是一种生态高效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72.
淡水养殖池塘及其外河水中TOC·COD及PV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规范》(SC/T9102.3-2007),于2014年6~8月对湖州市43家水产养殖场的池塘水及其周边水体中TOC、COD及PV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了外河水及池塘水中PV与TOC、COD与TOC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池塘水中TOC、COD和PV的含量均高于其外河水,说明水产养殖自身存在较高的有机物污染。相关性分析表明,外河水中PV与TOC、COD与TOC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96和0.848(P0.01);池塘水中PV与TOC、COD与TOC相关性良好,但较外河水有所下降,相关系数分别为0.635和0.775(P0.01)。水产养殖水体中较高浓度的悬浮物、亚硝酸盐和氯离子等共存离子对不同有机物指标间的相关性影响较大,仅用单一测定参数预测水体中有机物污染情况局限性较大。因此,在分析养殖水体中有机物污染状况时,应根据不同水体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用于该水体有机物测定的参数或者将多种参数结合起来分析。  相似文献   
73.
刘静宜 《北京农业》2012,(27):84-85
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对新型养殖技术与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采用鱼鸭池塘混养,能起到"一池双收"的生态效果,目前已经被广大渔民接纳并推广。渔民利用良好的地势水源条件,开挖池塘,以水面为中心,鱼鸭养殖并举,合理配置,形成大规模集群效应,达到鱼鸭双丰收。通过近几年鱼鸭混养的实际经验,总结出鱼鸭混养生态养殖模式,在山东省临邑县建立的鱼鸭混养基地,进一步推广,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4.
松浦镜鲤作为新品种的鲤鱼,因其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们及水产养殖户们的欢迎,前景相当明朗。目前,北方地区已开始池塘养殖松浦镜鲤,养殖用时为2 a,首年先行培育鱼苗,至次年再对成鱼进行分池放养。  相似文献   
75.
利用不同生物的功能特性及其间的协同作用,由水生经济植物浮床、芦苇湿地、固定化微生物膜、底栖软体动物和滤食性鱼类组成了多级生物净化系统,除芦苇湿地、滤食性鱼类外,全部设置在多级生物净化水渠中。不仅充分利用了水面,节约了材料、能源,提高了净化效率,而且有效调控和净化了养殖池塘的水质,实现了养殖排放水的循环利用,提高了养殖效益。结果显示:养殖池塘排放水经过多级生物净化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控制在69.114-43.832mg/L,平均减少率为13.44%~0.47%,蓝藻平均减少率为58.41%-51.63%。  相似文献   
76.
旨在分析养殖鱼塘水体中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分离菌株的致病性、耐药性及其可能机制,为保障水产食品的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使用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研究所的标准纸片扩散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PA分离菌株进行了抗菌素耐药性,以及毒性、固有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受试PA分离菌株的50%为exoS+/exoU-侵染型分子型,无临床分离菌株的exoS-/exoU+的细胞毒型分子型。PA菌株对6大类9种抗菌素的耐药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甲氧胺苄嘧啶和利福平的耐药率最高为100%,其次是氨苄西林、卡那霉素和四环素,分别为90%、90%和80%,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为10%。多药抗性PA菌株均含有MexAB-OprM、MexXY-OprM和MexVW-OprM外排泵系统,其中20%菌株检测为β-内酰胺酶基因(ampC)阳性;而MexEF-OprN、MexJK-OprM、MexCD-OprJ和MexGHI-OpmD外排泵基因全部或部分缺失。此外,在PA菌株中均未检测到Ⅰ~Ⅲ类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comINT),但是整合接合元件(ICEs)保守模块功能基因(ICEint、soj、pilS2、pilD)均检测为阳性,提示PA菌株携带的ICEs具有潜在的转移活性,为进一步探讨PA多药抗性的散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7.
漳河灌区塘堰灌溉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漳河灌区塘堰的灌溉作用,更好地利用塘堰水资源,结合国际合作项目对漳河灌区三干渠上、中、下游4个村36口塘堰的管理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税费改革后,农民更多地依赖于塘堰水进行灌溉,塘堰在灌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塘堰水可以减少渠系渗漏、降低灌溉成本,利用得当,既能节约水资源,又能提高灌区抗旱能力。因此,大力发展塘堰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水利建设的重点。对塘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水源不稳定且保证率低,塘堰的容量有限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8.
为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机械增氧效果,选择扬水水车式、微管鼓风式、涡轮叶片式和扬水喷水式4种增氧机械,采用滴定法测定开机前后养鱼池塘溶氧量,用养殖种类、增氧时间校正,同一时间内,单位功率的产氧量分别是3953.42、735.66、616.58、177.55/(g/kw.h),扬水水车式显著高于其他增氧方式产氧量。  相似文献   
79.
江苏里下河地区鸭鱼共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江苏里下河地区半放养情况下鸭鱼共生比例关系。[方法]通过鸭鱼共养试验测定鸭日排粪量和鱼塘中鸭粪的施肥量,并观测正常养鸭情况下河塘水质情况和鱼的生长情况。[结果]每只鸭每天排出153g新鲜粪。鸭粪中干物质含量为44.83%,全氮含量为1.67%,全磷含量为0.92%,全钾含量为1.62%。采用鸭鱼共养模式可以提高江苏里下河地区养殖的综合效益。[结论]鸭鱼共养模式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生物刷净化废水的效果。[方法]通过在临窗水族箱内吊挂生物刷的方法来净化精养池塘的废水。设置了对照组(无生物刷)、试验组①(5串生物刷)、试验组②(10串生物刷)和试验组③(15串生物刷),研究生物刷对水质的改善作用和最优的配置密度。[结果]生物刷对TN、NO2均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对DO的升高也有一定的作用;在此试验条件下,试验组②生物滤料净化精养池水的综合效果最佳。[结论]生物刷对精养池塘废水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在此试验条件下,净化废水所需的最优密度配置为0.07串/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