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8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叶绿素测定是生物监测及水质评价中估算藻类生物量的重要指标。以超声波破碎藻细胞,以热乙醇为萃取剂测定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含量,并与常规的丙酮-研磨法进行比较对照,结果证实该方法是可行的。其提取时间仅为10m in,因此尤适于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2.
南太湖入湖口叶绿素a时空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10年1-12月专项监测数据,分析南太湖入湖口水域叶绿素a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水温和营养盐等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叶绿素a含量随时间变化明显,夏季最高,秋冬季次之,春季最低;在空间分布上,太湖西南入湖口水域的叶绿素a含量明显高于太湖南部入湖口水域.叶绿素a含量全年平均值为(15.71 ±11.24) μg/L,变化范围在1.50~74.3μg/L.叶绿素a含量与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氨氮(NH4+-N)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溶解氧(DO)、总氮(TN)、TN/TP呈极显著负相关.叶绿素a含量变化受多个因子共同影响,水温是叶绿素a含量变化的关键因子.氮磷比平均值为17.8,在藻类生长氮磷比的最佳范围内,易发生蓝藻水华.叶绿素a含量的对数与TP的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和TN/TP的对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磷是南太湖入湖口水域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3.
利用2002-2014年的公海柔鱼类(Ommastrephidae)渔场的渔获资料结合同期海洋环境数据,采用渔获产量重心算法和广义加性模型(GAM)方法,分析了北太平洋巴特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 Castellanos)和东太平洋秘鲁茎柔鱼(Dosidicus gigas)三大公海柔鱼类渔场重心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主要海洋环境因子(海表温度、叶绿素a浓度和海流)对渔场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柔鱼渔场高产的最适海表温度区间为15~20℃,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0.20~0.60 mg/m3;西南大西洋的阿根廷滑柔鱼渔场最适海表为9~14℃,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0.60~1.65 mg/m3;东太平洋秘鲁茎柔鱼渔场最适海表温度为18~23℃,最适叶绿素a浓度为0.16~0.40 mg/m3。GAM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海表温度与资源丰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中心渔场具有关键的指示作用。渔场位置一般出现在不同海流流隔的交汇区,研究认为可根据渔场变化的海况信息及时调整渔场的作业区域,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4.
福建近海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年福建主要港湾的现场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该水域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的环境因素适合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相关分析显示,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与浮游植物呈现显著正相关.无机氮不会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而浮游植物生长受控于磷酸盐的几率最大.  相似文献   
25.
The aim of the experiment was to verify whether changes in photosynthetic activity measured by mean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techniques and soluble carbohydrate level induced during pre-hardening and cold acclimation in androgenic forms of Festulolium are related to their winter hardiness and pathogen resistance. The study was performed on six androgenic genotypes of Festulolium, which differ in their degrees of winter hardiness. 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and sugar content were measured in the control plants, pre-hardened at 12 °C and cold-acclimated at 2 °C. Cold acclimation at 2 °C, preceded by pre-hardening at 12 °C, induced a decline in maximum PSII quantum efficiency ( F v/ F m) and in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NPQ). Exposure to 2 °C also resulted in reduced efficiency of energy conversion in photochemical processes ( q p). The soluble carbohydrate amount increased in the susceptible genotypes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a decline in NPQ and current quantum yield of PSII (φPSII). In resistant plants, a decrease in the sugar content was observed, which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ir consumption in metabolic processes initiated during cold acclimation. The changes in sugar content were associated with a decline in NPQ and q p.  相似文献   
26.
南太湖近岸水域叶绿素a含量与氮磷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6月-2008年4月对南太湖近岸水域进行了4次生态环境调查,在此基础上,对叶绿素a含量(Chl.a)与总氮(TN)、总磷(TP)浓度及氮磷比(N/P)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太湖水体中Chl.a含量与TN浓度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在蓝藻水华大范围爆发的2007年6月和2008年4月2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2007年10月和2008年1月2者无显著性关系;Chl.a含量与TP浓度在4次调查中皆无显著相关关系;岭回归分析显示,N/P 10~25是南太湖水体中附着藻类的最佳生长范围,此时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与Chl.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4者的多元回归关系为Chl.a=-0.0012+0.0064 TN+0.0215 TP+0.0005N/P(R=0.543,P<0.023)。总体来说,南太湖水体中的总氮、总磷浓度及氮磷比皆在藻类生长的适宜范围内,氮磷浓度处于较高水平,已经不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素,在不同水温、光照等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加上本水域复杂的水文和季风共同影响下形成了蓝藻水华爆发的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27.
本文就1996年6月至11月在厦门杏林的高埔,同安的潘涂、丙州、新店、马巷等主要海水养殖区的水质监测资料,着重对高埔、丙州和新店养殖水域海水中叶绿素的含量分布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各养殖区海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叶绿素a的含量还与PH、DO、浮游植物、无机氮、无机磷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8.
叶绿素a是水环境评价和水生态研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针对叶绿素a测定中前处理耗时长、提取不完全等问题,研究了液氮冻融前处理对叶绿素a测定效率的影响。以实验室培养的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藻液为实验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探究速冻时间、冻融次数、浸提时间等主要参数对提取效率的影响,并确定液氮冻融前处理测定叶绿素a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液氮冻融前处理测定叶绿素a的最优条件为速冻30 s、冻融4次、90%的丙酮浸提4 h,在此条件下,小球藻和微囊藻叶绿素a浓度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7%和2.25%,变异系数CV分别为0.46%和1.84%。野外水样测定结果显示,与丙酮-研磨法、分光光度法(SL 88-2012)、分光光度法(HJ 897-2017)和反复冻融浸提法相比,液氮冻融前处理法的提取效率高于其他方法且测定结果相对偏差更小,浸提时间较其他4种方法缩短50%以上,其浸提效率达93%以上。液氮冻融前处理法对叶绿素a的提取效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且数据重现性较好,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操作耗时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29.
利用ASD地物光谱仪对不同浓度下小球藻、聚球藻及其混合藻的反射光谱进行测量,得到3组藻类在不同叶绿素a(Chl-a)浓度下的反射光谱,同时进行了Chl-a浓度测量。利用Matlab软件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径向基函数对得到的高光谱数据进行高光谱曲线拟合,在拟合结果基础上,提取小球藻在652nm处、聚球藻在609nm处以及混合藻在652nm和609nm处的光谱吸收指数(SpectralAbsorptionFeatureParameter,SAFP)建立了两种单一藻类的定量模型,单一小球藻Chl-a最优定量模型为吸收峰深度模型Chl-a=10.059e713.97H,聚球藻的Chl-a最优定量模型为吸收峰斜率模型Chl-a=3×1012K2+1×107K+56.555。并在对两种单一藻类的定量模型研究基础上用光谱吸收指数对该两种藻的混合藻进行了Chl-a浓度分离。通过对比模型计算结果的均方根误差(RootMeanSquareError,RMSE),除吸收峰对称度模型分离结果不太理想外,吸收峰深度分离模型、吸收峰斜率分离模型、吸收峰光谱吸收指数(SAI)分离模型的分离结果都很好,分离效果最好的为SAI分离模型。  相似文献   
30.
采用2010年对红枫湖水库叶绿素a和理化因子的逐月监测数据,分析了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红枫湖水库叶绿素a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时间上,叶绿素a浓度排序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且在7月份最高,原因是降雨携带充足的磷进入红枫湖,使浮游植物迅速增殖;在空间上,叶绿素a浓度沿入湖河流至大坝出水逐渐降低,总体上南湖高于北湖,这与红枫湖水库磷污染源的空间分布以及浮游植物生长为磷限制有关,南湖因上游有工业点源和城市生活废水的输入而使磷浓度高于北湖。水体叶绿素a与透明度在春季、夏季和冬季呈负相关,与水温在夏季呈正相关,与总磷在春季和秋季呈正相关,而与总氮相关性较复杂,与氨氮无相关性。叶绿素a浓度水平指示红枫湖水库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