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10篇
综合类   63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
目的:探讨黄芪复方剂提取物总黄酮(EFA)对CCl4致大鼠肝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4组,即灌胃灭菌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联苯双酯(100 mg/kg)溶液阳性药物对照组、黄芪复方剂提取物总黄酮(200 mg/kg)组。除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玉米油(2 mL/kg)造成大鼠肝氧化损伤模型,后分别于12、24 h将相应大鼠处死,检测血清中ALT、AST、ALB含量与肝组织中MDA、SOD、GSH-PX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黄酮药物组预防性治疗后,AST、ALT转氨酶明显降低(P<0.05),而ALB含量增加不明显;同时肝脏中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GSH-PX活性接近空白组,且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EFA对四氯化碳造成的大鼠肝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葡萄糖浓度、p H对葡萄糖溶液高温灭菌后糖组分的影响,并考察了糖组分变化对丙氨酸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葡萄糖在高温灭菌过程中有异构成果糖和聚合成聚合糖的趋势;p H是影响葡萄糖异构成果糖的主要原因,p H低于5.5可有效防止葡萄糖的异构化;糖浓度是影响葡萄糖聚合的主要原因;糖分的变化影响丙氨酸菌体对糖的利用速度,从而影响发酵速率。  相似文献   
83.
为探索处于不同进化地位的两种动物(鲈鱼和小鼠)肝功能指标的异同,分别采用Lowry法、CO还原差示光谱法和比色法,对鲈鱼和小鼠肝组织重要细胞器(线粒体和微粒体)蛋白、药物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和反映肝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中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鲈鱼肝脏线粒体蛋白、细胞色素P450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明显低于小鼠,而微粒体蛋白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小鼠差异不明显。这些结果提示,肝功能指标在不同进化地位的动物(鲈鱼和小鼠)间存在着差异,其中肝脏细胞色素P450和丙氧酸氨基转移酶的含量可能与肝功能尊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4.
酶法拆分(±)-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其反应体系为:在含1 mmol (±)-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的100 mL 0.2 mol·L-1磷酸缓冲液(PBS)中,添加2 g 聚乙二醇(PEG-6000),并用皱落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rugosa lipases,CRL)拆分,反应后分离得到R-( )-N-(2,6-二甲苯基)-丙氨酸甲酯.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酶促反应的转化率,采用250 mm× 4.6 mm,5 μHypersilODS色谱柱,以甲醇与水混合液(体积比为80: 20)为流动相, 230 nm为检测波长,外标法峰面积定量.(±)-N-(2,6-二甲苯基)-丙氨酸和其甲酯的回收率在91.5%~96.1%之间.  相似文献   
85.
对处于不同育性时期的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进行捕氨酸,丙氨处理的结果表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的花药培养不会因为不育基因的表达而导致失败花培的出愈率在可育期显著高于不育期;在不育期附加500mg/L的Pro对花培具有最大的促进作用,而Ala处理效应不显著,并且对Pro的促进作用无负效应。  相似文献   
86.
87.
日粮中添加高水平铜对雏鸭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日粮中添加高水平铜对雏鸭血液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360只1日龄天府肉鸭随机分为6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 8mg/kg)和高铜日粮(Cu100mg/kg,高铜Ⅰ组;Cu200mg/kg,高铜Ⅱ组;Cu400mg/kg,高铜Ⅲ组,Cu600 mg/kg,高铜Ⅳ组;Cu800mg/kg,高铜V组)6周。与对照组比较,高铜Ⅳ组和V组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清铜蓝蛋白活性和血清铜锌SOD活性降低(P〈0.0)1),高铜Ⅲ组、Ⅳ组和V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胆固醇、甘油三酯和总胆红素含量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明.日粮铜水平为400mg/kg及以上时可引起上述血液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88.
60Co辐照室增源后剂量场的剂量测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60Co辐照室增源1.85PBq后,启用前用Ag2Cr2O7剂量计准确测量了源到辐照位置的重复性和辐照场的剂量率分布,以及辐照产品中吸收剂量的不均匀度,测量了UV-754分光光度计的摩尔消系数,结果表明,辐射场的剂量分布比较均匀,可以满足科研和辐照加工的需要。  相似文献   
89.
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鸡健雏420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饲以含铜11 mg/kg的基础日粮和含铜量分别为100(Ⅰ)、200(Ⅱ)、300(Ⅲ)、400(Ⅳ)、500(Ⅴ)、600 mg/kg(Ⅵ)的6种高铜日粮6周,探讨高铜对雏鸡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铜Ⅰ组的血清铜蓝蛋白与铜锌SOD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高铜Ⅵ组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铜蓝蛋白活性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铜Ⅳ、Ⅴ和Ⅵ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血清尿素氮和肌酐含量,血清铜和肝铜含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90.
鸡OBR基因第20外显子多态性与脂肪性状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鸡OBR基因的单链构象多态性进行检测,在第20 外显子发现了一个新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克隆测序了2种纯合子片段,在第20外显子编码区的860位碱基确认了一个由T变为C的突变,编码的氨基酸由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在一个地方鸡杂交群体中检验这一多态位点与脂肪性状的相关,建立固定效应模型进行最小二乘分析,对脂肪性状的不同基因型效应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试验群体中AA、AB、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1、0.292和0.067。不同基因型对各组杂交肉鸡腹脂率、皮下脂肪厚、肌间脂宽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效应均不显著(P>0.05),说明这一外显子片段上的变异位点并不是导致脂肪性状产生差异的原因。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鸡OBR基因多态性及其功能提供参考,并为丰富基因图谱的标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