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actrocera bryoniae and Bactrocera neohumeralis are highly destructive and major biosecurity/quarantine pests of fruit and vegetable in the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regions in the South Pacific and Australia. Although these pests have not established in China, precautions must be taken due to their highly destructive nature. Thus, we predicted the potenti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B. bryoniae and B. neohumeralis across the world and in particular China by ecological niche modeling of the Maximum Entropy(Max Ent) model with the occurrence records of these two species. Bactrocera bryoniae and B. neohumeralis exhibit similar potenti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ranges across the world and in China, and each species was predicted to be able to distribute to over 20% of the globe. Globally, the potential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ranges for these two fruit fly species included southern Asia, the central and the southeast coast of Africa, southern North America, northern and central South America, and Australia. While within China, most of the southern Yangtze River area was found suitable for these species. Notably, southern China was considered to have the highest risk of B. bryoniae and B. neohumeralis invasions. Our study identifies the regions at high risk for potential establishment of B. bryoniae and B. neohumeralis in the world and in particular China, and informs the development of inspection and biosecurity/quarantin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ir invasions.  相似文献   
2.
藜草花叶病毒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藜草花叶病毒(Sowbane mosaic virus,So MV)是菠菜上的重要有害生物,可通过种子、花粉、昆虫介体和机械等方式传播。随着我国种子、种苗进口量的进一步扩大和产业化种植,藜草花叶病毒传入我国的风险非常大。本文综述了藜草花叶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寄主范围、为害症状、传播途径、检测技术等,论述了藜草花叶病毒传入我国的潜在危害性和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环境DNA(eDNA)分析进口凡纳滨对虾携带水传播和运输虾肝肠胞虫(EHP)的风险性,为环境水中疫病监测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60批进口亲虾携带水用0.45 μm硝酸纤维素膜过滤并提取eDNA,挑取10个携带水样滤膜eDNA用于凡纳滨对虾物种特异性鉴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所有携带水样滤膜进行EHP检测;同时以EHP阳性进口亲虾携带水开展人工感染试验,感染10 d后分别取养殖水样及虾体进行EHP检测;对进口亲虾携带水EHP阳性滤膜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采用Krona对物种注释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并将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与NCBI已公布的EHP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进口亲虾携带水检测结果显示,成功从10个携带水滤膜eDNA扩增出凡纳滨对虾347 bp的特异目的片段,与原始序列片段的相似性达100%;在60批进口亲虾携带水样品中有2批携带水呈EHP阳性。EHP阳性进口亲虾携带水能成功感染虾苗组,且在虾苗肝胰腺组织分离获得成熟的EHP孢子,但亲虾组的虾体EHP检测呈阴性。宏基因组测序得到EHP的物种相对丰度值占真核动物物种的0.7%;与NCBI已公布的EHP氨基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结果获得213个同源EHP氨基酸序列;从进口亲虾携带水样品中分离鉴定获得的EHP与已报道物种黄道蟹肠孢虫(Enterospora canceri)和毕氏肠胞虫(Enterocytozoon bieneusi)的亲缘关系较近,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别为83%和81%。【结论】进口凡纳滨对虾亲虾携带水具有传播EHP的可能性,即仅针对亲虾虾体进行EHP检测具有不完全性。eDNA检测可用来补充传统的虾体疫病监测方法,作为水环境疫病检测和风险评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实蝇是世界重要的检疫性害虫之一,对果蔬生产及其国际贸易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以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I(mtDNACOI)基因的部分序列作为实蝇的DNA条形码能减少对实蝇成虫形态特征的依赖,可检测其任何虫态的样品,有助于实蝇样品的快速鉴定。本研究采用DNA条形码技术,针对采自泰国四色菊市番石榴烂果中的5头实蝇幼虫进行COI扩增测序,与生命条形码数据库(BOLD)中的序列进行比对并利用PAUP4.0软件构建了其系统进化树。根据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的结果,将5头实蝇幼虫样品鉴定为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Bezzi),并将本研究获得的2条COI序列在GenBank中注册,GenBank的登录号为HM590450和HM590451。  相似文献   
5.
从尼日利亚进境的芋头中截获最短尾短体线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植检实验室于2008年4月从尼日利亚进境的芋头中分离到数条短体线虫,经纯培养、形态观察、测量,以及对rDNA-ITS、D2D3区序列的扩增、克隆、测序分析,鉴定为最短尾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brachyurus(Godfrey,1929)Filipjev & Schuurmans Stekhoven,1941)。该线虫在国内局部分布,属于检疫性线虫,在系统内首次截获。  相似文献   
6.
扶桑绵粉蚧辐照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扶桑绵粉蚧有效除害处理方法,本文测定了γ-射线不同辐照剂量对该虫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各虫龄继续发育的比例明显降低;相同剂量水平下,各虫龄对辐照的耐受性随虫龄增大而增强,以3龄若虫和成虫的耐受性最强;大规模辐照测定表明,采用130Gy可有效阻止3龄若虫和雌成虫后代的发育繁殖。  相似文献   
7.
番石榴实蝇3龄幼虫辐照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Bezzi))起源于南亚,是一种为害热带、亚热带水果和蔬菜的重要害虫,极易随寄主果实人为传播。为了寻求一种对该虫高效、安全的除害处理技术,本文应用钴60(60Co)对感染番石榴实蝇的番石榴果实进行辐照处理。结果表明:阻止番石榴实蝇达到机率值9的致死剂量LD99.9968为125.54(101.23~167.52)Gy,采用113Gy处理69 118头番石榴实蝇3龄幼虫,没有成虫羽化。该剂量可以作为检疫除害处理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用两种显色培养基检测弧菌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两种培养基的比对,验证两种培养基的检出率。方法:对133份水产品经碱性蛋白胨水进行增茵后直接接种于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和环凯弧菌显色培养基,挑选可疑菌进行微生物鉴定。结果:弧菌在科玛嘉弧菌显色培养基和环凯弧茵显色培养基的检出率和假阴性率无差异。结论:两者是同等质量的显色培养基,可以同时广泛应用于弧茵检测。  相似文献   
9.
不同防治措施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不同防治措施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为花椰菜地害虫防治和天敌保护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和化学农药防治区,按5点随机取样,记录植株和地面所有节肢动物的数量。在田间定点埋放盛有洗衣粉水溶液的玻璃瓶调查在地表活动的节肢动物种类及数量,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不同防治措施下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的差异。【结果】在广州花椰菜地共调查到节肢动物87种,其中植食性害虫29种,捕食性天敌54种,中性昆虫4种。防治措施明显影响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及其数量。不施药对照区的捕食性天敌、植食性害虫和中性昆虫的数量均高于其他两种施药防治处理区,不同处理区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及其个体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花椰菜地植食性昆虫功能类群的优势集中性以花椰菜苗期为最小,成熟期最大;捕食性天敌的优势集中性在不同防治区同样以苗期相对较小,而在不施药防治对照区花椰菜各生育期,其大小接近一致;在施药防治区,捕食性天敌的优势集中性表现出波动现象。在花椰菜不同生育期以及不同防治措施区节肢动物群落的优势种不同。整个生育期优势度指数0.1的有烟粉虱、桃蚜、小菜蛾、菜青虫、前凹狼蛛、拟环纹豹蛛和八斑鞘腹蛛。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H′)在不同防治区和花椰菜各生育期之间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各指数之间的变化趋势相似。群落整体多样性指数随花椰菜生长而增大,至中后期达到最大,此结果与田间群落的发展动态相吻合,在不同防治区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均匀度指数在不同生育期和防治处理区的变化程度相似。害虫亚群落多样性与群落整体多样性变化趋势相似,其多样性指数在花椰菜生长中后期达到最大。不同防治措施区之间的多样性指数为不施药对照区生物农药防治区化学农药防治区,其中以化学农药防治区花椰菜苗期为最小。均匀度在花椰菜苗期为最大,而后随花椰菜生长而减小。捕食性天敌亚群落多样性在花椰菜各个生育期和防治处理之间变化相对平稳。地表节肢动物的调查表明,两种药剂处理区所施药剂对地表节肢动物的杀伤较大。同时,从地表节肢动物数量和捕食性天敌的数量动态来看,地表中性昆虫对捕食性天敌前期的定殖有一定的作用。蜘蛛与植食性昆虫、中性昆虫以及捕食性昆虫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捕食性昆虫与中性昆虫之间也具极显著的相关性,表明这些功能团之间在数量上具有较好的跟随效应。捕食性昆虫与植食性昆虫之间相关未能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药剂防治措施虽然能有效降低害虫的种群数量,但也使天敌数量相应减少。地表中性昆虫对捕食性天敌前期的定殖有一定的作用,药剂防治能影响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生物农药对花椰菜地节肢动物群落影响小于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基于多重串联式PCR(multiplexed tandem PCR,MT-PCR)的基因碟片技术,并使之应用于转基因作物的大量、快速和稳定地检测。【方法】以转基因作物研究中常用的调控序列NOS终止子、FMV35S启动子及外源基因NPTⅡ、Cry1Ab、Cry1Ab/Ac、CP4-EPSPS、PAT和玉米内源基因IVR、棉花内源基因sad1、菜籽粕内源基因PEP为检测对象,针对每个基因设计内外2对引物,先进行一次循环数较少(10-20 cycles)的高通量多重PCR,以便在均匀地扩增各基因和调控序列的同时避免引物之间的竞争,然后利用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各个基因和调控序列,最后根据扩增曲线和熔融曲线分析结果。【结果】该方法能够快速(<2 h)、高通量、准确地(>0.000292 ng)检测出棉花、玉米、大米、菜籽粕中的多种转基因成分,可以分辨出3种转基因物种,适合大批量检测。【结论】该方法适合转基因作物的高通量、定量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