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4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密花香薷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法对密花香薷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和鉴定.分离出93个峰,确认了其中的84种化合物,其含量占全油的88.34%.主要化学成分为大根香叶烯(18.83%);D-柠檬烯(11.17%);2,5,5-三四基-1,3,6-庚三烯(6.30%);6-亚甲基-双环[3,1,0]己烷(5.90%);氧化石竹烯(3.94%);石竹烯(3.36%);4-碳-3,5-二甲基环己-1-烯(2.88%);α-3-环己烯-1-醇(2.06%).  相似文献   
2.
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肥料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点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旱作区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肥料效益。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能显著提高小麦肥料利用率和肥料利用效率。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44.3%、24.7%、37.9%,平均分别为38.7%、21.0%、29.1%,较露地条播分别增加8.6、5.1、6.6个百分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肥料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14.8、25.0、13.1 kg·kg-1,平均分别为12.9、21.2、12.3 kg·kg-1,较露地条播分别增长29.0%、31.7%、23.0%。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能增强小麦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能力,显著提高缺素区小麦的相对产量,从而降低氮、磷、钾施肥依从度。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缺氮、缺磷、缺钾区相对产量最高分别为60.0%、54.7%、89.7%,平均为58.7%、52.7%、88.8%,较露地条播分别增加3.7、3.9、2.7个百分点;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氮、磷、钾施肥依从度最高分别为42.6%、49.5%、11.9%,平均为41.3%、47.3%、11.2%,较露地条播分别减少3.7、3.9、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焦健 《甘肃林业科技》2011,36(3):50-51,57
通过对永登县退耕还林区域中华鼢鼠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危害程度的调查,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试验,分析结果得出:鼢鼠活动频繁时应以药剂诱杀为主要防治方法,进行大面积灭鼠;其它时间采用熏杀法和人工地箭法进行辅助防治.  相似文献   
4.
在秦王川引大灌区进行的蒙古黄芪不同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 ,蒙古黄芪的最佳适宜栽植行距为 4 0cm ,株距为 15 cm,密度为 16 .7万株 / hm2 ,其主根性状优、产量高 ,产量达 8811.1kg/ hm2 。可供蒙古黄芪的规范化栽培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以全膜不覆土穴播种植方式为对照,比较研究全膜覆土穴播对旱地冬小麦旗叶光合、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处理提高了冬小麦灌浆中后期(花后20~35d)旗叶净光合速率(Pn)和叶绿素SPAD值,Pn高值持续期(PAD)和叶绿素SPAD值缓降期(RSP)比对照分别增加6.5d和5.8d。全膜覆土穴播也提高了灌浆初期(花后0~15d)旗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与对照相比提前5d达到峰值,且在灌浆中期(花后10~20d)依然能保持相对较高的蔗糖供应能力。全膜覆土穴播在灌浆中后期(10~35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表现较强的诱导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也比对照提前5d达到峰值,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始终低于对照。2种处理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在开花15d后急剧升高,但全膜覆土穴播处理的质量分数和变化幅度均低于对照。可见,全膜覆土穴播栽培的旱地冬小麦在灌浆期保持了较高的光合产物供应速率、较长的供应持续期、较低的活性氧产生速率和膜脂过氧化水平,因而后期产量和品质高于传统地膜栽培。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微润灌溉对大田玉米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大田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玉米微润灌溉与膜下滴灌田间对比试验,对微润灌溉和膜下滴灌不同处理条件下灌水量、耗水量、作物的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等进行试验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微润管进口压力为2.0、2.5和3.0 m的微润灌溉分别较滴灌少耗水29.8%、17.9%和11.7%。微润管进口压力为3.0 m的玉米籽粒产量为10 507 kg/hm^2,比膜下滴灌对照高11.5%,WUE达到4.33 kg/m^3。说明微润灌溉通过优化全生育期水分配置,进而达到节水、增产、增效的效果,在干旱区可适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枸杞品种蒙杞1号和宁杞1号为材料,通过制浆、盐析、透析、浓缩、电泳、分析等方法对其中的蛋白质进行提取分离、鉴定,探讨其在不同pH和(NH4)2SO4浓度梯度下蛋白质的差异。结果表明,蒙杞1号在相同pH下,(NH4)2SO4浓度为40%时蛋白质含量最多,共有7种亚基, (NH4)2SO4浓度为80%时基本没有蛋白质;在相同(NH4)2SO4浓度下,pH 6时亚基数为7,即蒙杞1号在pH 6.0、 (NH4)2SO4浓度40%时提取效果最佳。宁杞1号在相同pH下, (NH4)2SO4浓度为60%时蛋白质含量最多,共有5个亚基;在相同(NH4)2SO4浓度下,pH 7.0时亚基数为5,即宁杞1号在pH 7.0、 (NH4)2SO4浓度为60%时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配种公羊选用适配年龄健康白杜泊公羊,对照组选用周岁湖羊母羊40只纯繁;试验一组选用湖羊适龄母羊40只,与杜泊公羊杂交生产杂种一代(以下简称F1代),试验二组选用澳洲白×湖羊F1代适龄母羊40只与白杜泊公羊杂交生产杂种二代(以下简称F2代)。试验在冬春季舍饲、夏秋季半放牧条件下进行,采用阴道栓塞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配种。经过12个月的饲养试验,测定各组母羊繁殖性能及所产羔羊初生、1月龄、2月龄、4月龄和6月龄的体重,体尺,通过数据比较,得出杂种后代和湖羊纯繁后代的增重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9.
选取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了解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实施情况,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3个层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综合评价中权重值表现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而在15个评价指标中,森林覆盖率权重值最大,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蓄积量权重值略次之;职工年收入增长率、自然资源开发程度、社会知名度权重值最小,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较小;三大效益评价值相差较大,生态效益评价结果为一级,经济效益评价结果为四级,社会效益评价结果为一级。评价结果表明,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效益综合评价结果为一级,保护区天保工程实施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小麦宽幅匀播技术氮、磷、钾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宽幅匀播小麦的肥料高效利用和土壤养分吸收的机理,采用多点田间小区试验,应用“3414”田间肥料试验设计方法,分析在不同肥力水平下小麦宽幅匀播技术氮、磷、钾的施肥效果和推荐用量。结果得出,宽幅匀播小麦氮、磷、钾养分利用率随施肥水平提高而显著降低,随土壤肥力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从高到低依次为:中肥力>较低肥力>低肥力>较高肥力>高肥力。随土壤肥力由低到高增加,宽幅匀播小麦最佳施肥效益的推荐施肥量分别是N 107.9~171.8 kg/hm2、P2O5 88.2~112.1 kg/hm2和K2O 35.4~56.2 kg/hm2,平均分别为:N 138.3 kg/hm2、P2O5 101.4 kg/hm2、K2O 45.4 kg/hm2,三要素比例为N:P2O5:K2O=1:0.73:0.33。由于不同土壤类型的速效氮磷钾含量有一定差异,小麦宽幅匀播适宜施肥量应因土壤类型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