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42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68篇
林业   65篇
农学   120篇
基础科学   247篇
  364篇
综合类   2520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973篇
园艺   477篇
植物保护   22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36篇
  2020年   253篇
  2019年   199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78篇
  2016年   243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91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346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198篇
  2004年   172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为了解决集雨节灌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宁夏区南部山区实施集雨窖灌农业工程所取得的成果,对其集雨节灌工程投资管理机制进行了研究。结论:集雨节灌工程的投资主体是国家、集体、受益农户;工程资金由各级财政部门统筹管理,专款专用;要坚持“谁建设,谁拥有;谁管理,谁使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2.
王臣  尹娟  赵彦波  王顺  张海军 《节水灌溉》2020,(5):49-55,61
为了探明宁夏中部旱区膜下滴灌水氮调控对马铃薯株高、叶绿素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双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施氮处理对马铃薯株高、叶绿素相对含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灌水量条件下,马铃薯株高不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不同施氮量处理之间株高差异不显著(P0.05);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马铃薯株高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大,叶绿素相对含量随灌水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灌水量处理之间株高差异显著(P0.05),灌水量对马铃薯株高的影响程度大于施氮量,T7处理马铃薯株高最大,T3处理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最高;灌水和施用氮肥均可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产量,试验条件下T6处理马铃薯产量最大且商品薯率最高。在宁夏中部旱区灌水施氮方案以T6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103.
以宁夏荒漠草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弃耕地、草地和柠条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分析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有机碳的比例,以期探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总有机碳含量范围在1.78~6.17 g·kg^-1,具体表现为弃耕地>柠条地>草地>耕地。表层(0~5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深层(10~60 cm),说明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主要富集在表层;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为0.57~1.38 mg·g^-1,变化趋势具体表现为柠条地>草地>耕地>弃耕地,且柠条地在每个土层都高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范围为6.8~11.1 mg·kg^-1,变化趋势表现为草地>耕地>柠条地>弃耕地。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的比例范围为13.7%~43.1%,大小排序为柠条地>耕地>草地>弃耕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的比例范围为0.11%~0.48%,比例大小为耕地>草地>柠条地>弃耕地,耕地和草地中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占有机碳比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这与有机碳在耕地和草地中变化趋势一致。土地利用变化可以显著影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能够敏感的反映土壤碳库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价宁夏荒漠草原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4.
以三年生'赤霞珠'葡萄为试材,通过控制灌溉量,以黎明前叶片水势(ψb)反映胁迫程度,设置无水分胁迫、中度水分胁迫和重度水分胁迫3个处理,研究了'赤霞珠'葡萄新梢基部(叶1)、下部(叶2)、中部(叶3)、中上部(叶4)、上部(叶5)叶片的糖含量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以期明确水分胁迫对'赤霞珠'葡萄不同叶龄叶片糖含量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中度水分胁迫处理下,葡萄新梢不同叶龄叶片蔗糖、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处理前期还原糖含量低于对照组;处理中后期还原糖含量高于对照组;重度水分胁迫处理下,葡萄新梢不同叶龄叶片蔗糖含量低于对照组、还原糖含量高于对照组;在处理前期,叶3~5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组,后期各叶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逐渐低于对照组;中度水分胁迫可以提高叶3~5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而重度水分胁迫降低了不同叶龄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水分胁迫可以提高叶3~5叶片中性转化酶(NI)活性、不同叶龄叶片蔗糖合成酶(SS)和酸性转化酶(AI)活性;中度水分胁迫有利于不同叶龄叶片糖分的积累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5.
银西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银西湿地保护与恢复采取的治理措施:泄洪沟治理工程,湿地植被恢复工程,鸟类栖息地修复与保护工程,湿地清淤疏浚工程,修筑防洪坝,同时探索了湿地保护与恢复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06.
回顾了宁夏50多年来的粮食生产历程,得出粮食的播种面积对粮食产量的变动影响较小,粮食的单产(亩产)是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提出改革开放后,宁夏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对提高宁夏的粮食产量具有重要作用;并分析了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及宁夏粮食消费的变化趋势,得出结论:宁夏耕地面积增长的潜力已经很小,甚至还有减少的趋势,而物质投入水平已经很高,所以今后要增加粮食的产量主要靠技术进步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7.
在精粗比为3∶7的滩羊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益生酵母(0,0.1%,0.3%,0.5%和0.7%)进行了体外批次培养,并应用单项组合效应值(SFAEI)和多项组合效应指数(MFAEI)对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氨氮(NH3-N)浓度、菌体蛋白(BCP)浓度、pH、产气量和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进行评定。单项组合效应值评定结果表明:NDF含量以添加量为0.1%组高于其他添加组,NH3-N浓度以0.3%组较高,BCP浓度以0.1%和0.3%组较高,pH以0.3%和0.5%组较高,产气量和总VFA浓度均以0.3%和0.7%组较高。多项指标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在精粗比为3∶7的日粮条件下,益生酵母在滩羊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0.3%。  相似文献   
108.
以1年生枸杞"宁杞1号"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磷量对枸杞果实商品品质和药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磷肥施用量能显著促进枸杞纵径的生长,对果实横径的影响不显著,枸杞果实百粒质量、可溶性糖含量与施磷量呈正相关;磷肥施用量对枸杞多糖、甜菜碱的含量影响不大,对枸杞黄酮含量有显著影响。综合考虑不同施磷量对枸杞品质指标的影响及磷肥价格等因素,667m~2磷肥施用量以20kg为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09.
以中间锦鸡儿种子为试材,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探讨了渗透势(-1.76~0.00MPa)和pH(5.0~8.5)对中间锦鸡儿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发芽率(GR)、相对发芽率(relative GR)、胚轴长(H)、胚根长(R)、茎粗(SD)的协同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渗透势下,渗透胁迫越大,Gi、GR、relative GR越低。当渗透势为-0.88的情况下,pH过高(pH 8.5)和过低(pH 5.0)时均低于pH在6.8时的GR、relative GR。A~2(Ψπ~2)对SD的影响接近(P=0.050 4)显著水平;pH对5个指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即B-pH和B2(pH2)分别对Gi、VI有极显著(P=0.009 5,P=0.001 2)和显著(P=0.034 9,P=0.034 6)影响,B2分别对GR、relative GR有显著(P=0.048 7)影响,B-pH对R有显著(P=0.035 2)影响。相同pH处理下,渗透势越高茎粗值越大。基本上渗透势越靠近中心点SD越小,越往两边SD值越大。pH 6.9~8.5时,随着pH的增大,VI、GR、relative GR、H均呈逐渐变小的趋势。pH 6.0~8.5时,R随着pH的增大而降低;渗透势和pH分别为-0.26MPa和5.9时,各生长指标达到最优值,Ψπ、pH、H、R、SD、GR、relative GR、Gi、VI分别为-0.26 MPa、5.9、11.78 mm、7.45 mm、1.70mm、73.75%、92.19%、35.85、4.99,可靠性为0.75。可见微量的渗透胁迫和微偏酸的环境有助于中间锦鸡儿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0.
张银霞  唐建宁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9):161-162,164
DP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试验设计、统计分析、图形制作等功能,在《试验统计方法》课程教学中,将DPS统计软件作为实验课的教学辅助工具,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