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水产渔业   47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东海沿海捕获的野生真蛸(Octopus sinensis)为实验材料,用含秋水仙素终浓度为0.005%的海水活体暂养的方法,取鳃和肾脏细胞,利用热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其核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真蛸的二倍体染色体条数为60条,核型公式为2n=14 m+26 sm+12 st+8 t,其染色体臂数(NF)为100。未发现带有随体和次溢痕的染色体和异型染色体,推断真蛸可能为常染色体性别决定类型。本研究可为蛸属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及真蛸种质鉴定和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2.
准确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是评价海洋牧场建设效果的基础, 网具布放时间与潮流是影响海洋牧场等近岸渔业资源 CPUE 的偏差源。本研究通过对比青岛石雀滩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 2 种大潮期布放(布放时间分别为 24 h 与 48 h)与大潮刚结束后布放(布放时间为 24 h)的刺网 CPUE, 探讨潮流与网具布放时间对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刺网调查的影响。研究发现: (1) 相比大潮期布放 24 h 与 48 h 2 种调查方式, 大潮刚结束后布放 24 h 调查捕捞的渔业资源种类分别增加 16 和 12 种, 种类数增幅分别为 145.455%和 80.000%, 且种类 CPUE 增加种类要多于减少种类, CPUE 分别增加 92.224 kg/(km2 ·h)和 91.141 kg/(km2 ·h), 增幅分别为 160.147%和 156.792%; (2) Wilcoxon 符号秩检验发现大潮刚结束后布放 24 h 调查与大潮期布放 24 h 与 48 h 2 种调查方式 CPUE 间都存在显著差异 (P=0.006, n=7; P=0.032, n=7), 但大潮期 2 种布放时间调查结果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230, n=7); (3) 对比大潮期布放 48 h 与布放 24 h 两种调查结果, 布放 48 h 比布放 24 h 渔业资源种类增加了 10 种, 增幅达 90.91%。布放 48 h 有 7 种渔业资源种类 CPUE 下降, 下降幅度为 0.111~14.047 kg/(km2 ·h); 有 14 种 CPUE 增加, 增加幅度为 0.010~ 8.678 kg/(km2 ·h); CPUE 布放 48 h 比布放 24 h 增加了 0.541 kg/(km2 ·h), 增幅仅为 0.939%。总体而言, 青岛石雀滩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大潮刚结束后调查相比大潮期 2 种调查, 资源种类和 CPUE 都大幅增加, 大潮刚结束后调查优于大潮期调查; 大幅延长刺网布放时间能增加网获种类和某些种类的 CPUE, 延长刺网布网时间对于查明研究海域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很有必要。本研究结果可为海洋牧场等近岸渔业资源调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83.
张丹  王芳  董双林 《中国水产科学》2016,23(5):1130-1136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盐度30为对照组(S0),4 d为1个盐度波动周期,研究了幅度为4(S4)和10(S10)的周期性盐度波动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稚虾离子通道和水通道相关基因表达、游离氨基酸(FAA)含量及其FAA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盐度波动条件下,凡纳滨对虾离子通道相关基因Na~+/K~+-ATPaseα(NKAα)、Na~+/K~+-ATPaseβ(NKAβ)、碳酸酐酶(CA)、V型H~+-ATPase 1(VHA 1)表达量随盐度波动幅度的增加而极显著升高(P0.01);S4组对虾Na~+/H~+交换因子(NHE)和F型H~+-ATPase 1(FHA 1)表达量显著高于S0和S10组(P0.05);而Cl-通道蛋白(CLC)表达量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周期性盐度波动极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水通道蛋白(AQP 4)的基因表达(P0.01),其表达量随盐度波动幅度的升高而下降;(3)周期性盐度波动对凡纳滨对虾肌肉中FAA总量无显著影响(P0.05);鳃中FAA总量随盐度波动幅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各组甘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4)与S0组相比,S10组对虾的丙氨酸转氨酶(ALT)表达量极显著升高,S4和S10组对虾的氨基转移酶(AMT)、脯氨酸脱氢酶(PDH)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实验结果初步表明,周期性盐度波动条件下,凡纳滨对虾渗透调控在转录水平上产生积极响应,且随着盐度波动幅度的增大,对虾的渗透适应性调控水平升高。在盐度波动幅度达到10时,凡纳滨对虾仍能维持体内的渗透平衡,说明其具有较强的耐受盐度波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84.
2006-2013年黄海秋季头足类资源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摸清中国黄海秋季头足类的资源状况,本研究根据2006–2013年秋季黄海渔业资源调查所取得的292个站位底拖网资料,以渔获率作为头足类资源分布的数量指标,分析黄海秋季头足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年度变化以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黄海秋季分布的头足类有14种,隶属于3目6科8属,不同年度头足类的种类变化为(8±2)种/年,以温带种占优势,也有一定数量的暖水种,未出现冷水种,明显反映出暖温带海区的动物区系特征。黄海秋季头足类的优势种为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日本枪乌贼(Loligo japonica)、剑尖枪乌贼(L.edulis)、针乌贼(Sepia andreana)和双喙耳乌贼(Sepioda birostrata),年际间优势种稍有不同。更重要的是,此阶段调查捕获了3个黄海新记录种:罗氏乌贼(Sepia robsoni)、多钩钩腕乌贼(Abralia multihamata)和真蛸(Octopus vulgaris)。根据这3个暖水种在黄海其出现的位置、频率和数量,分析可能的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头足类暖水种分布的纬度发生变化,导致其栖息范围扩大。调查还发现,柔鱼类和枪乌贼类为秋季黄海头足类优势类群,不同类群头足类的渔获量在年际间存在一定波动,且过去的十多年间黄海秋季头足类资源组成结构已有所变化。黄海不同区域间头足类资源量从北往南呈现递增趋势,黄海北部、中部、南部头足类的平均渔获率分别为0.55 kg/h、0.67 kg/h、0.98 kg/h。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海头足类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2012年5月和9月,2013年3月和6月,在自然水温条件下,采用呼吸瓶法比较了不同温度(5.6℃、10.5℃、14.4℃、21.2℃)下普通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虾夷扇贝选育新品种海大金贝(Haida golden scallop)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置水温范围内(5.6~21.2℃),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的耗氧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在温度达到14.4℃之前,实验贝耗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在14.4℃后,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两种贝最大耗氧率分别为1.67 mg/(g·h)和1.27 mg/(g·h),其中在5.6℃和14.4℃海大金贝耗氧率显著小于普通虾夷扇贝(P0.05);10.5℃和21.2℃时,两组贝类的耗氧率差异不显著(P0.05)。普通虾夷扇贝和海大金贝排氨率随温度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前者从5.6℃开始,随温度的升高,排氨率缓慢升高,水温为14.4℃时达到最大值,为0.063 mg/(g·h),然后逐渐降低,14.4℃水温的排氨率显著大于10.5℃和21.2℃(P0.05);而从5.6℃到10.5℃,后者的排氨率逐渐降低,10.5℃时达到最低值,为0.029 mg/(g·h),然后随温度升高缓慢升高,到21.2℃达到最高值。海大金贝组在温度条件为5.6℃和21.2℃时排氨率高于普通虾夷扇贝组(P0.05);而水温为14.4℃时,普通虾夷扇贝组排氨率显著高于海大金贝组(P0.05);10.5℃时两者排氨率差异不显著(P0.05)。两实验组耗氧率Q_10系数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O/N结果表明,普通虾夷扇贝在本次研究的设定温度区间内以消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海大金贝以消耗蛋白质为主,当温度逐渐升高,转化为以消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为主,当水温达到较高的水平,又转换为以消耗蛋白质为主。  相似文献   
86.
利用本实验室构建的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血细胞cDNA文库中脊尾白虾14-3-3巨球蛋白基因EST序列,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脊尾白虾14-3-3基因c DNA全长,命名为Ec14-3-3。该基因全长2905 bp,包含74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4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分子量为27.95 kD,理论等电点为4.65。同源性分析表明,脊尾白虾Ec14-3-3氨基酸序列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14-3-3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8%。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Ec14-3-3基因在血细胞、卵巢、肝胰腺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血细胞中Ec14-3-3相对表达量最高。感染鳗弧菌和WSSV后6 h,脊尾白虾血细胞和肝胰腺中Ec14-3-3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性。本研究结果表明,Ec14-3-3基因在脊尾白虾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
为了研究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与蓝身大斑石斑鱼(E.tukula,♂)杂交后代(简称金虎石斑鱼)和棕点石斑鱼的低氧耐受能力,采用封闭式呼吸室测定棕点石斑鱼和金虎石斑鱼幼鱼的耗氧率与窒息点,在正常溶氧[(5.71±0.31)mg/L]和溶解氧下降至4.0 mg/L、3.0mg...  相似文献   
88.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作为重要的蛋白质修饰途径,参与多个生物学过程,其中泛素结合酶E2作为关键酶可以决定泛素化对靶蛋白的影响。为了探究泛素结合酶E2在半滑舌鳎雌性性腺发育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半滑舌鳎Cs-UBE2D4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检测了该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性腺中的表达模式;构建了其启动子报告基因载体(pGL3-Cs-UBE2D4)并进行了启动子活性分析。Cs-UBE2D4开放阅读框为360 bp,编码119个氨基酸,含有保守的泛素结合酶E2结构域。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s-UBE2D4在雌鱼的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卵巢和肝脏中表达量较高,而在雄鱼中几乎检测不到表达;在卵巢各发育阶段中,该基因的表达量从90日龄开始上调,6月龄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调,在1.5龄时表达量最低,在3龄时表达量有所回升,其中6月龄表达量为90日龄表达量的1.97倍。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Cs-UBE2D4启动子具有较强的转录活性。本实验将为进一步开展Cs-UBE2D4基因对半滑舌鳎卵巢发育和性别调控相关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9.
利用组织能量密度测定技术和残差指标分析方法,分析了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个体肌肉组织和性腺组织的能量积累及其分配规律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微型群个体的肌肉、性腺组织之间的能量密度存在显著性差异;除缠卵腺之外,其它组织的能量密度均随性腺发育变化显著。肌肉组织和性腺组织的组织能量积累均随性腺发育增加显著。同一性腺成熟度等级,肌肉组织的相对组织能量积累较高,性腺组织的相对组织能量积累相对较低。雌性个体性腺组织相对组织能量积累随着性腺发育增长显著,雄性个体性腺组织相对组织能量积累在Ⅰ期~Ⅴ期增长较快,在Ⅵ期~Ⅶ期趋于稳定。肌肉和性腺组织在性腺发育后期的质量特征较发育前期均显著改善,并且肌肉组织能量积累-胴长残差与性腺组织能量积累-胴长残差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性腺发育过程中的肌肉组织与性腺组织之间不存在能量交流。研究表明,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个体的生殖能量倾向于外源性投入,肌肉和性腺组织的组织能量密度、组织能量积累和相对组织能量积累存在雌雄差异性。  相似文献   
90.
为研究星斑川鲽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首先,于室温条件下采用玻璃化液五步平衡法处理星斑川鲽的尾芽期胚胎30 min,比较分析分别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海藻糖的4种不同玻璃化液(PMG3G、PMG3F、PMG3S、PMG3T)的毒性,发现含有海藻糖的玻璃化液(PMG3T)对尾芽期胚胎的毒性最小,胚胎的成活率与孵化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5.00%±5.43%和50.00%±4.53%(P0.05)。其次,分析玻璃化液PMG3T对星斑川鲽囊胚期至出膜前期7个时期的胚胎的毒性,发现尾芽期胚胎和心跳期胚胎经处理后成活率较高,分别为69.33%±6.43%和72.67%±3.94%(P0.05),但心跳期胚胎的孵化率较高,为65.33%±3.91%(P0.05),尾芽期胚胎次之,说明心跳期胚胎对PMG3T的耐受能力相对于尾芽期胚胎更好,更适宜进行胚胎的玻璃化冷冻保存实验。最后,采用玻璃化液PMG3T对心跳期胚胎进行–196℃冷冻实验,发现所处理的60粒胚胎中有7粒成活,可漂浮水面,继续培养后可见进一步发育,但未孵化出膜。另外,将100 mL未受精卵(未经玻璃化液处理)置于–20℃,分别在冷冻5~70 min时取出10 mL复温并进行授精,结果显示,冷冻5 min的卵的受精率为89.83%±6.51%(P0.05),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受精率越来越低,冷冻70min时受精率为3.71%±1.27%,畸形率越来越高,在冷冻70min时达到100%。本研究筛选出比较适宜的玻璃化液、低温耐受性较高的胚胎发育时期,为星斑川鲽胚胎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建立和种质的长期保存和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