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2篇
农学   7篇
  2篇
综合类   255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04篇
畜牧兽医   57篇
园艺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 毫秒
771.
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为我国名贵经济鱼类,是长江流域近年开发的名优养殖种类之一。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从苗种繁殖和培育、饲料营养与投喂、病害防治及水温控制等方面对中华倒刺鲃的养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养殖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2.
采用混饲口灌方式给药罗氏沼虾、通过有机萃取及固相萃取等方法提纯净化各组织样本、利用超高效 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样本中药物的浓度、研究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在罗氏沼虾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残留规律。 结果发现、混饲口灌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20 mg/ kg体重)后、罗氏沼虾肝胰腺符合药代动力学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 型、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院达峰时间 T pe ak 为 2. 905 h、最大峰浓度 C max 为 328. 12 滋g/ mL、分布半衰期 T 1/ 2琢 为 2. 178 h、消 除半衰期 T 1/ 2茁 为 10. 058 h;连续 5 d 混饲口灌烟酸诺氟沙星预混剂(20 mg/ kg 体重)后、药物在肝胰腺、血液、肌肉组 织的残留低于 50 滋g/ kg所需的时间分别为 12、4、5 d。  相似文献   
773.
在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DCP)、磷酸钙(TCP)制成总磷含量为0.91%的饲用饲料,饲养11g左右的花(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8周,研究了饲料中不同磷源对花幼鱼的生长,全鱼、脊椎骨和鳞片的灰分、钙、磷含量,以及总磷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无机磷源对花的增重率、饲料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MCP组、DCP组的相对增重率分别比TCP组提高24.86%和13.75%,MCP组的饲料效率比TCP组提高15.47%;MCP、DCP、T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差异显著(P<0.05),MCP组全鱼、脊椎骨及鳞片的灰分、磷含量最高,显著高于TCP组,各组全鱼、鳞片的钙含量无显著差异;花对不同磷源的总磷表观消化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MCP的表观消化率最高,MCP组、DCP组总磷表观消化率比TCP组分别提高85.97%和42.90%。综合来看,在3种无机磷源中,MCP作为花饲料中无机磷源的利用效果最佳,其次是DCP,而TCP则效果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74.
黑鲷对10种饵料原料的表观消化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按照“70%基础饵料 30%试验饵料”的饵料配制方法,用酸不溶灰分内源性指标物测定了黑鲷鱼种(体重45.5±8.0g)对白鱼粉、国产鱼粉、血粉、豆粕、玉米蛋白粉、菜粕、棉粕、面粉和次粉等10种常用的饵料原料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黑鲷对10种饵料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为36.19%~85.04%;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为72.84%~95.29%;脂肪表观消化率为62.23%~98.89%。  相似文献   
775.
地衣芽孢杆菌的生长及对养殖水体中残饵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养殖池塘中筛选获得了1株能有效抑制水产养殖常见致病菌的功能菌株DSY002-2011,经鉴定为地衣芽孢杆菌。通过人工模拟养殖水体中残饵浓度,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对饲料中蛋白质、淀粉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分离株DSY002-2011在水温28℃、pH值7的1%饲料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对饲料蛋白质、淀粉的降解率分别达到58.8%、62.9%,说明在养殖水体中添加地衣芽孢杆菌对水体残余饵料的降解是非常有效的。地衣芽孢杆菌降解蛋白质、淀粉的合适条件为pH值6~7、盐度0~1.0%。  相似文献   
776.
锯缘青蟹血细胞酚氧化酶活力及主要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温度、pH、促进剂、抑制剂、菌体及免疫多糖对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血细胞裂解物(HLS)酚氧化酶(phenoloxidase,PO)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锯缘青蟹PO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7.8;SDS、Ca2 、Mg2 均可提高PO的活力,其中Ca2 和Mg2 的最佳反应浓度分别为50 mmol/L和150 mmol/L,SDS的最佳反应浓度为2.5 mg/mL;叠氮钠、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乙二胺四乙酸、Cu2 对PO活力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发现拟态弧菌SS060818、气单胞菌Mr M060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溶壁微球菌AS1.634对PO有激活作用,其中拟态弧菌和气单胞菌激活作用显著,金黄色葡萄球菌、溶壁微球菌对PO有弱激活作用;肽聚糖、拟态弧菌脂多糖粗提物可显著提高PO活力,肽聚糖、脂多糖的最佳激活浓度分别为2.7mg/mL、0.5 mg/mL。  相似文献   
777.
为芪草多糖、金莲免疫散复方制剂在中华鳖养殖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以中华鳖稚鳖饲料(CP47)为基础饲料,分别添加金莲免疫散和芪草多糖复方制剂2g/kg饲养60d后,测定中华鳖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和溶菌酶活性,分析2种复方制剂对其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利用嗜水气单胞菌1×109cfu/mL进行攻毒试验,测定其存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只喂基础饲料)相比,饲料中添加金莲免疫散能显著提高中华鳖的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的活性;芪草多糖能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溶菌酶的活性;金莲免疫散组、芪草多糖组的攻毒存活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5.78百分点和13.56百分点,证明2种复方制剂能提高中华鳖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78.
对患病中华鳖(Trionyn sinensi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实验。从患病中华鳖肝、肾、脾及腹水分离纯化病原菌,经理化特性测定及16S rR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开展人工感染试验,并利用K-B进行药敏特性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菌株HD01为本次引发中华鳖病害的病原菌,其对中华鳖的LD50为4.48×106CFU/g。HD01株理化特性与粘质沙雷氏菌一致,16S rRNA序列与粘质沙雷氏菌同源性为99%,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粘质沙雷氏菌(Serratia marcescens)。HD01株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及苯唑西林等14种抗生素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拉定、新霉素等7种抗生素耐药。分离菌株HD01是中华鳖病原菌,养殖时可选用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及多西环素等药物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779.
正光唇鱼俗称淡水石斑鱼,隶属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是一种名贵的小型溪流性鱼类。随着光唇鱼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其苗种繁育逐渐走向规模化。但近年来,随着鱼苗放养密度的增加、引用水源的不稳定和人为管理不善等原因而导致病害频发,这给苗种生产者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车轮虫病是一种主要危害养殖鱼类鱼苗、鱼种阶段的高发性寄生虫病,主要寄生在鱼体的体表和鳃部,导致其游动缓慢、呼吸困难而死,如防治不善,极易引起苗种大批量死亡。笔者根据  相似文献   
780.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ST)是一种能够可逆结合并抑制半胱氨酸蛋白酶类的活性的蛋白,为了明确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CST基因(Mn CST)序列及其在日本沼虾卵巢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RACE方法克隆获得日本沼虾Mn CST全长cDNA序列,利用qRT-PCR分析了其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巢中的表达情况,并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初步分析了Mn CST在日本沼虾卵巢发育中的作用。结果显示,Mn CST cDNA序列全长6199 bp,包含1183 bp 5′非编码区、2304 bp 3′非编码区和2709 bp开放阅读框,编码903个氨基酸残基,其氨基酸序列上有6个cystatin-like(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样)结构域和42个磷酸化位点;Mn CST基因在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肠中表达量最高;日本沼虾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巢中均有Mn CST基因表达,Ⅳ期卵巢中表达量最高,Ⅱ期卵巢中表达量最低;Mn CST基因在日本沼虾卵巢中的表达变化与组织蛋白酶B(Cts B)和组织蛋白酶L(Cts L)基因的表达变化基本是一致的,但对卵黄蛋白原(Vg)基因的表达没有直接影响。Mn CST在日本沼虾卵巢中的作用可能主要是抑制Cts B和Cts L的活性,在日本沼虾卵巢发育过程中对Vg的水解起间接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