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63篇
林业   1篇
  4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283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三峡水库小江流域消落区植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三峡水库运行初期消落区的植被状况,2009年5月、7月和9月对小江流域消落区高程150、160和170m处植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和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小江流域消落区维管束植物共有140种,隶属于38科113属,以草本植物或旱生植物为主。群落优势种主要有香附、苍耳、小白酒草、狗牙根等18种。生物量均值999.9g/m2,变幅140.7~2055.6g/m2;烘干重均值310.7g/m2,变幅为26.5~932.6g/m2。植物多样性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等均在5月最小,7月最大,9月略下降,在高程150m处最小,160m处最大,170m处次之。并对小江流域消落区植物的演替趋势、生态恢复、影响因素和利用前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2.
三峡水库小江回水区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3年1-12月在小江水华暴发的敏感区域高阳断面开展了水文、营养盐、叶绿素a等指标长期、定点监测,分析库湾水体叶绿素a及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高阳断面水体在1月、10-12月处于混合状态,3-8月则处于弱分层到稳定分层状态。水体在混合状态时各理化因子、营养盐及叶绿素a分层变化不显著;而处于分层状态时,各层水体氮磷营养盐呈现较显著差异,时间分布上冬季略高于夏季,干流倒灌对高阳断面营养盐的季节分布影响显著。叶绿素a浓度呈现明显的夏季高、冬季低的趋势,水体分层对叶绿素a垂向分布影响显著,当水体处于分层状态时,表层叶绿素浓度明显高于中、底层。高阳断面各层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硝氮和可溶性磷酸盐呈显著负相关,表明营养盐是小江高阳叶绿素变化的限制因素。表层水体叶绿素a与硝氮、磷酸盐、溶解氧、透明度、水温、表底温差等呈显著相关(P<0.01),表明表层叶绿素a与环境因子相关性较强;中层叶绿素a与硝氮、总氮、总磷、磷酸盐、水温、透明度、水深、水体稳定系数等呈显著相关(P<0.01),表明水体的扰动是影响中层水体叶绿素a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底层水体叶绿素a与硝氮(P<0.01)、磷酸盐(P<0.05)、水深(P<0.05)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3.
短须裂腹鱼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化方法对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为其养殖生产及饲料配制提供理论依据。2015年5月采集当年人工繁殖的短须裂腹鱼幼鱼200尾作为实验材料,体长为5~8 cm,体重为3.12~4.51 g,分成4个混合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短须裂腹鱼鲜样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分别为(70.66±1.50)%、(14.24±0.40)%、(12.83±1.44)%和(2.05±0.11)%。共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量为(10.88±0.21)%,必需氨基酸总量(5.05±0.11)%,非必需氨基酸总量为(5.83±0.10)%;依据氨基酸评分(AAS),短须裂腹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缬氨酸(Val),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Ile);依据化学评分,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苯丙氨酸+酪氨酸(Phe+Tyr)。共检测出17种脂肪酸,总量为(84.39±7.20)mg/100 g,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饱和脂肪酸分别为(24.95±2.22)mg/100 g、(38.69±3.29)mg/100 g、(20.22±1.60)mg/100 g。综合分析认为短须裂腹鱼是具有食用价值和资源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究楠溪江鱼类资源现状,于2013-2014年在楠溪江6个江段共设置24个采样点,对鱼类资源进行了3次调查,每次调查时间为15~20 d。结果表明,楠溪江共采集到鱼类9目、22科、56属、65种,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共3科、31属、35种,占采集种类数的53.8%。楠溪江鱼类主要以宽鳍鱲(Zacco platypus)和温州光唇鱼(Acrossocheilus wenchowensis)为优势种,相对多度分别为21.45和10.17,部分江段也以凤鲚(Coilia mystus)、盎堂拟鲿(Pseudobagrus ondon)、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小鳈(Sarcocheilichys parvus)、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为优势种,不同江段的渔获物组成有所差异;主要捕捞对象为定居性鱼类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温州光唇鱼、宽鳍鱲、唇鱼骨(Hemibarbus labeo)、鮻(Liza haematocheila)、凤鲚、盎堂拟鲿、沙塘鳢(Odontobutis obscura)和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但鱼类捕捞规格较小,存在过度捕捞现象。楠溪江下游感潮河段与其它5个调查河段的相似性较低(0.288~0.356),属轻度相似;北溪水库与其它江段的相似性略低(0.333~0.537),其它江段达中度相似(0.615~0.737)。楠溪江鱼类多样性指数较高,Shannon-Weiner指数为2.178~2.956,Wilhm改进指数为2.207~3.009,其中北溪水库、下游河口感潮江段的鱼类多样性指数略低;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7813~0.9338,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2848~0.6008。研究表明,楠溪江感潮河段及北溪水库的鱼类生物多样性低于其它干支流河段。受过度捕捞、水利水电工程梯级闸坝建设、河道采砂、环境污染等影响,楠溪江鱼类资源处于衰退之中,需要加强鱼类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5.
调查三峡水库正常运行期(2011-2015年)库区干流5个江段(秭归、巫山、云阳、涪陵、江津)的鱼类资源,对库区干流四大家鱼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三峡库区四大家鱼受上游水电开发以及库区其他因素影响的情况,旨在为三峡库区四大家鱼保护措施的提出提供基础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四大家鱼在渔获物中的数量百分比从2011年的3.52%下降到2015年的1.86%,而重量百分比则先从2011年的13.47%迅速上升到2012年的28.06%,然后波动下降到2015年的24.30%,其中鲢、鳙、草鱼均在数量百分比上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而在重量百分比上则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5年间,四大家鱼的主要分布区域逐渐从涪陵至秭归江段转移到云阳和秭归江段,其中鲢、鳙、草鱼的主要分布区域均从云阳至秭归江段转移到云阳和秭归江段。三峡库区四大家鱼群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金沙江梯级水电站运行对其产卵活动的影响以及库区普遍的过度捕捞。  相似文献   
106.
概述了鄱阳湖鱼类生境状况,分析了目前鄱阳湖鱼类生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生境萎缩或消失、生境片段化、部分栖息地环境恶化等。针对生境问题的主要诱因,提出了规范采砂行为、恢复鱼类生境的连通性、恢复湖洲滩地植被、结合流域污染防治改善鱼类栖息地环境等鱼类生境修复措施,并提出加强渔政管理,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以促进鱼类生境和鱼类资源恢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解三峡水库运行初期消落区的植被状况,2009年5月、7月和9月对小江流域消落区高程150、160和170m处植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和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小江流域消落区维管束植物共有140种,隶属于38科113属,以草本植物或旱生植物为主。群落优势种主要有香附、苍耳、小白酒草、狗牙根等18种。生物量均值999.9g/m2,变幅140.7~2055.6g/m2;烘干重均值310.7g/m2,变幅为26.5~932.6g/m2。植物多样性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  相似文献   
108.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109.
研究水淹持续时间、水淹深度对消落带土壤有机氮和无机氮形态及其含量的影响,为准确预测消落带土壤氮形态及其含量的演变趋势提供支撑。在重庆市开州区渠口镇三峡水库消落带,通过原位浮台装置,将盛有消落带土壤的试验组塑料盆悬挂于水深2、5和15 m处,水淹60、180 d,出露180 d,再次水淹180d;对照组塑料盆置于原位浮台上。结果表明:水淹处理的土壤pH高于对照组,土壤氮形态及含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水淹环境会导致消落带土壤不同形态氮之间发生相互转化,对照组土壤全氮、酸解全氮和氨基糖态氮含量均值分别为(1 188.11±83.46)、(702.79±154.81)、(170.78±70.86) mg/kg,水淹处理的土壤全氮含量(1 287.25±15.93) mg/kg、酸解全氮含量(872.04±20.73) mg/kg,氨基糖态氮含量均值(148.13±18.99) mg/kg;随着水淹深度的增加,土壤全氮、酸解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氨基糖态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呈下降趋势;水淹-出露-再水淹会导致消落带土壤碳、氮等营养元素的流失,再次水淹180 d,消落带土壤全碳、全氮、酸解氨态氮、氨基糖态氮、硝态氮含量低于对照组;消落带土壤氮的形态相互转化过程受土壤酶活性及水淹环境(光照和水温等)的影响,土壤脲酶与全氮、氨基酸态氮、酸解氨态氮、硝态氮显著正相关,与非酸解氮显著负相关。硝酸还原酶与全氮、酸解全氮显著负相关;亚硝酸还原酶活性与酸解全氮、氨基酸氮和酸解氨态氮显著正相关,羟胺还原酶活性与硝态氮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0.
研究安谷水电站施工期浮游动物对水文情势改变、栖息地条件变化等工程影响的响应,为径流式水电工程建设对浮游动物的影响预测评价提供参考,为安谷水电站水生态环境发展或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春季、秋季对大渡河安谷水电站施工期浮游动物及水环境因子进行调查采样,利用SPSS和Canoco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大渡河安谷水电站施工期春、秋季共检出浮游动物69属116种,密度平均为619.65个/L、生物量平均0.093 mg/L。左侧河网浮游动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高于干流。浮游动物种类、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在季节分布上差异显著,春季明显高于秋季。浮游动物种类、密度、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硝氮、总氮、磷酸盐、总磷呈显著正相关,与流速呈负相关;RDA结果进一步说明硝氮、磷酸盐、TN、TP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