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11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4篇
  43篇
综合类   445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31篇
畜牧兽医   193篇
园艺   77篇
植物保护   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1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采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的抗衣原体单克隆抗体(McAb),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本地区所采的1361份牛血清,698份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牛血清阳性检出率为9.18%,羊为22.06%。选择牛羊血清各50份用已建立的检测衣原体抗体ELISA方法与传统的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比较,其敏感性高。牛血清ELISA阳性检出率为32%,IHA为24%,ELISA比IHA试验高出8个百分点。羊血清ELISA阳性检出率为26%,IHA为22%,前者比IHA高出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2.
评价ELISA方法在奶牛结核病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通过PPD变态反应对ELISA检测结果进行评价,为ELISA方法在牛结核病检测中使用的可行性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3.
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标记是继形态标记、细胞标记和生化标记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遗传标记技术。本文综述了几种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药用植物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为准确、科学的评价药用植物的品质及真伪优劣提供可靠的依据,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4.
生物质醋液生产原料筛选及其转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林生物资源丰富,但农林生物质利用还很局限,项目将从植物资源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重点介绍生物质醋液生产原料的筛选、基本理化性质与得率的变化情况以及转化技术的研究,并确定生物质醋液的最佳工艺参数和生产流程。最终寻求一种农林生物质高效、无公害、资源化利用的方法,研制出高效稳定的醋液,对下一步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发展有机生态农牧业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平台。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温度、通风量等)下,以芦苇为原材料,将含水率调节到15%左右,热解温度调到600℃,通过精制方法所获得的醋液得率高,焦油含量低,质量好,再利用静置方法静置4~6个月,所获得的醋液pH变化小、性质较为稳定、成本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5.
郑蕊  岳思君  柳玲  李作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506-7507
[目的]揭示枸杞雄性不育败育的生理生化机制。[方法]通过分析比较枸杞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叶片及花蕾中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研究枸杞雄性不育性与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关系。[结果]在减数分裂期和花粉成熟期,雄性不育株YX-1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可育株宁杞1号。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在春梢生长期最高,在展叶期最低。在生殖生长阶段,宁杞1号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YX-1的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随着花蕾的发育,YX-1的花蕾脯氨酸含量逐渐降低,宁杞1号的花蕾脯氨酸含量逐渐升高。在减数分裂时期和花粉成熟期,YX-1的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明显低于宁杞1号。[结论]不育株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高于可育株,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低于可育株,可能是导致雄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6.
对不同发育时期宁夏拘杞叶片、果柄、果实中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枸杞叶片、果柄、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糖的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宁夏枸杞叶片以积累蔗糖为主,果糖的含量与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均旱显著正相关;果实以积累已糖(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葡萄糖和果糖的含最与AI和NI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其他酶无相关性,说明AI和NI在宁夏枸杞果实的糖代谢中起着主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7.
岳思君  郑蕊  李爱华  李梦菊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2892-12893
[目的]研究纤维素分解菌木霉、青霉、黑曲霉3种菌株之间的协同作用。[方法]将木霉、青霉、黑曲霉进行纯种发酵,添加纯种发酵粗酶液后测定CMC酶相对酶活力,采用混菌发酵观察滤纸分解度,测定CMC酶活力。[结果]混菌发酵的纤维素酶活明显高于纯种发酵的酶活力。[结论]青霉、木霉、黑曲霉3种菌株之间存在两两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08.
李农  马力通  姚新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167-15168
[目的]研究外源蛋白定位马铃薯淀粉粒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解决从植物中分离外源蛋白成本高及表达量低的产业化核心问题提供参考。[方法]利用RT-PCR、巢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构建使外源蛋白定位表达于马铃著淀粉粒的植物表达载体。[结果]克隆获得GBSSI定位表达于马铃薯淀粉粒的编码序列(GC20);通过连接、转化和酶切鉴定筛选出马铃薯块茎专一性启动予GBSSI启动子驱动GC20的植物表达载体。[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在马铃薯淀粉粒上筛选外源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枸杞雄性不育性与同工酶的内在联系,为枸杞雄性不育的机理和雄性不育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枸杞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花蕾过氧化物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进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雄性不育株“YX一1”和可育株“宁杞1号”花蕾POD和EST同工酶电泳图谱均存在差异,雄性不育株“YX-1”在花蕾的各个发育时期POD同工酶的活性都高于可育株“宁杞1号”。在减数分裂期和花粉成熟期,枸杞不育株“YX-1”与可育株“宁杞1号”花蕾EST同工酶活性高于可育株“宁杞1号”。[结论]POD同工酶与育性存在密切的关系,雄性不育基因的表达可能从花粉母细胞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110.
纪晓玲  白明生  石新卫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838-15839
[目的]分析四合木链格孢发酵产物的脂肪酸组分。[方法]对四合木链格孢进行液体发酵培养,提取分离发酵产物中的脂肪酸,甲酯化处理后,利用GC-MS技术分别检测四合木链格孢发酵液和菌丝体中脂肪酸的组成。[结果]发酵液中检测出9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63.04%,主要为油酸28.41%,亚油酸24.17%,亚麻酸3.85%,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为26.19%,其次为硬脂酸5.15%。菌丝体检测出7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4.30%,主要为油酸30.87%,亚油酸31.57%,亚麻酸7.51%;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酸相对含量最高为16.85%,其次为硬脂酸5.76%。[结论]对四合木链格孢进行液体发酵培养能产生多种脂肪酸,可以开发作为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脂肪酸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