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6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人工网箱养殖4年的斑鱾(Girella punctata Gray)亲鱼进行LHRH-A3激素催产,获得自然产卵的受精卵,于实验室中进行培育孵化,连续观察斑鱾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斑鱾受精卵呈圆形,卵径0.882±0.041 mm、卵黄直径0.807±0.036 mm,具1个圆形油球,油球径为0.266±0.023 mm。在孵化水温23±0.5℃、盐度33.8条件下历时28 h 2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初孵仔鱼全长1.574±0.109mm。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即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包括27个发育时期。实验旨在了解斑鱾的胚胎发育规律,为开展斑鱾的人工繁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东吾洋水域营养盐与浮游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吾洋位于闽东三都湾内(图1),地理位置颇为特殊,系内湾的内湾,历史上盛产长毛对虾和褶牡蛎。  相似文献   
3.
针对坛紫菜一次加工存在孔洞多、厚薄不均、光泽度差、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在坛紫菜软化、漂洗、清洗、精切、浇饼、烘干等工艺流程上对技术参数和相应设备进行了改进;针对坛紫菜收割批次第1→2→3水菜质逐渐变粗、变厚等不同特点,优化了坛紫菜二次精加工中前烤、调味、后烤、再干几个关键环节的技术参数,并对供菜机进行改进。通过坛紫菜一、二加工工艺及关键设备的改进,生产出符合国际质量标准,规格19cm×21cm,重量2.7~3.3g,厚度0.3~0.5mm的紫菜片张,片张平整,光泽度亮,孔洞极少,外形美观,益于调味均匀;在此基础上,二次精加工生产出香、酥、脆、色泽深绿色的1.5~7.5g原味、辣味系列海苔产品,生产出的海苔保留了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其中蛋白质含量37.0g/100g,二十五碳五烯酸(EPA)含量7.0g/kg,维生素C含量49mg/100g。  相似文献   
4.
SS265型数字式彩色水平探鱼仪,是一种使用微型计算机新技术,将单波束探照灯式的A显示变换成为一个全方位的彩色PPI显示功能的助渔仪器。该机采用Z80为中央处理器(cpu),它指令动态随机存取存渚器(RAM),步进式的显示出360度方位上的所有回波映象。并且稳定的保留在荧光屏上,直到下一个新的回波信号到来之时,旧的回波映才自行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最新的回波信号。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条件下,可口革囊星虫对海水盐度耐受力的实验表明,不同个体星虫对盐度的耐受力没有显著差异,三组平均成活率均大于90%.可口革囊星虫存活的适宜海水盐度范围为10~35.本实验结果发现该种对低盐海水适应性很强,验证了该种的自然分布和生态习性.测定113条星虫体重与体壁干湿重关系,其直线回归分别为y=0.2819x-0.0142(R2=0.9529)、y=0.1886x 0.0028(R2=0.9891).  相似文献   
6.
四种微藻对缢蛏稚贝暂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结果表明:在20 d的实验时间内,4种单胞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成活率为小球藻(0.91±0.05)>亚心形扁藻(0.80±0.06)>牟氏角毛藻(0.79±0.05)>绿色巴夫藻(0.76±0.09),方差分析表明终末成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稚贝的仞始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最终壳长差异显著(P<0.05),就日生长率而言,绿色巴夫藻明显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P<0.05).牟氏角毛藻和小球藻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问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绿色巴夫藻和牟氏角毛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  相似文献   
7.
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卵膜剥离,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观察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结合室内人工育苗的孵化技术进行探讨。曼氏无针乌贼卵为粘性卵,呈黑色,类型属端黄卵,卵膜属三级卵膜,卵裂类型为不全卵裂,囊胚呈盘状,发生类型为直接发生型。在水温为23.8~26.2℃、盐度29.3时,最快14d孵出幼体,最慢23天孵出幼体,孵出幼体高峰期为18~21d,高峰期的孵出量占总孵出量的79.4%,孵化率为83.1%。胚胎发育速度与温度高低(20~30℃)成正比,盐度低于22对孵化率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引进优良品系“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对其苗种培育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及示范推广.将“申福2号”坛紫菜及“太空1号”条斑紫菜自由丝状体用搅碎机60 ~120 S切碎成300~500μm的藻丝段,喷洒于平铺的贝壳上,密度约为500段/cm2,进行移植贝壳培育.并对移植后的贝壳丝状体采用控制光时、光强、温度等调控措施,结果显示:坛紫菜“申福2号”在水温26 ~29℃下,获得丝状体贝壳10972.5 m2;条斑紫菜“太空1号”在水温22 ~21℃下,获得丝状体贝壳60 m2;两个品系的丝状体成熟率均达40%以上.在显微镜(10×10倍)下观察,成熟的坛紫菜丝状体经10 h的夜间海水刺激,一滴孢子水(面积约204.1 mm2)一个视野(面积约3.14 mm2)平均80个壳孢子;条斑紫菜丝状体经7d左右的池水搅动刺激,采苗帘—根纱头一视野平均20个壳孢子,采苗效果良好.采苗后的养成面积,坛紫菜“申福2号”为12194亩,条斑紫菜“太空1号”为29亩.  相似文献   
9.
将太子参根须提取液(浓度为40 mg/mL)分别按添加量0.5%(C0.5)、1.0%(C1.0)、1.5%(C1.5)和2.0%(C2.0)添加饲料饲喂大黄鱼,在饲喂15、30、60、120 d分别抽取血液进行吞噬活性测定,同时分离血清测定免疫球蛋白(IgG)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溶菌酶(LZM)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生化指标,探究太子参提取液对大黄鱼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周期为120 d。结果显示:(1)饲喂30 d时,C1.0组的SOD活性[(343.74±0.13) U/mg]和IgG含量[(0.42±0.06) g/L]最大,C0.5组的LZM活性[(7.35±0.02) U/mL]达到最高值;饲喂15 d时C1.5组的CAT活性[(5.75±0.02) U/mL]最高。随着饲喂时间增加,各血清免疫指标均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SOD活性除60 d外,其余时间点各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由于大黄鱼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海水网箱设置过于密集,养殖区域水质恶化严重,以及大黄鱼经多代人工繁殖造成性状退化,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故随着高温期的到来,大黄鱼细菌性疾病不断发生,出现以体表出血、鳃丝变白、体表长白点(或白斑)、眼睛红肿为主要特征的四大病害类型。 去年6月28日,我们走访了大黄鱼主要养殖区──福建省宁德三都澳和霞浦东安渔排,了解到近期渔病情况,并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四大病症类型大黄鱼14尾,对其进行病原体培养、分离鉴定及药物试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前三种症状均由细菌引起。并对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