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9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福建宁德海水鱼类刺激隐核虫病流行病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激隐核虫病是福建宁德海水养殖鱼类最为严重的疾病.本文通过连续监测各站点、广泛调查、参考相关实验和资料,研究刺激隐核虫的生物学特性和该病的流行特点.结果表明:刺激隐核虫病的发生、发展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前置因素是水流、水深和养殖密度;每年病情的发展趋势呈双峰形,并确定了病情程度的划分方法.当春季水温达到22.2℃时可见虫体,23.2℃~28.0℃时为该病的暴发期;秋季水温降到27.5℃左右时也会暴发该病.患病鱼大量致死的原因是继发细菌感染和缺氧.  相似文献   
2.
大黄鱼肝脏病变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法,对不同生存条件下的大黄鱼以及肝脏病变的大黄鱼肝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酸水解法测定不同生存条件下以及患肝肿大的大黄鱼肝脏的脂肪含量,了解其变化情况。以野生大黄鱼的肝组织细胞结构为参照,初步探明了小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脂肪肝、肝肿大、肝胆汁淤积、肝淤血的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讨论了大黄鱼肝脏病变的原因和病变致死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大黄鱼为我国特有的地方性海水鱼类,素有"国鱼"之称。福建省宁德市三沙湾是大黄鱼网箱养殖的最大养殖区域,近几年受大黄鱼养殖效益的驱动,养殖网箱的无序、无度发展与过密布局使得养殖病害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白鳃症已成为养殖过程中的一大病害。2014年宁德市养殖大黄鱼因患该病造成的死亡率约达15%,总死亡量约1万吨,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给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大黄鱼产业发展。为了能更好给养殖业者提供科学防治依据,提高养殖效益。笔者于2015-2016年对该病的流行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样品进行组织病理分析,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继发细菌感染致死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大黄鱼刺激隐虫病大量死亡的致死原因,从患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病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肝脏中分离细菌,病情程度较轻的鱼未分离到细菌,非常严重的鱼分离到细菌;分离的菌株经纯化后鉴定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利用纯化后的菌株作回归感染试验,其感染率为100%,死亡率为80%。研究表明患刺激隐核虫病的大黄鱼体内的细菌为继发性感染,是导致大黄鱼大量死亡的致病菌,其感染途径为水→伤口→体内。  相似文献   
5.
曼氏无针乌贼胚胎发育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卵膜剥离,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观察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结合室内人工育苗的孵化技术进行探讨。曼氏无针乌贼卵为粘性卵,呈黑色,类型属端黄卵,卵膜属三级卵膜,卵裂类型为不全卵裂,囊胚呈盘状,发生类型为直接发生型。在水温为23.8~26.2℃、盐度29.3时,最快14d孵出幼体,最慢23天孵出幼体,孵出幼体高峰期为18~21d,高峰期的孵出量占总孵出量的79.4%,孵化率为83.1%。胚胎发育速度与温度高低(20~30℃)成正比,盐度低于22对孵化率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封闭的容器内,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进行不同规格的曼氏无针乌贼对溶解氧耐受力的实验.采用隔膜法检测实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溶解氧,及结合乌贼养殖生产实际情况,研究其对溶解氧耐受情况.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耗氧率与水温成正比例关系、与个体体重成反比例关系,耗氧率为146.0~431.4mg/kg·h-1,窒息点为1.96~3....  相似文献   
7.
测定和研究了闽-粤东族官井洋种群养殖大黄鱼群体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类型,并与文献报道的其亲本野生大黄鱼群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养殖大黄鱼的眼径/头长和体高/体长的比值普遍大于野生大黄鱼,而吻长/头长和眼后头长/头长的比值普遍小于野生大黄鱼。同时,养殖大黄鱼群体的眼径/头长、吻长/头长和头长/体长三项比值具有随着鱼体体长的增长而逐渐减小的特点。养殖大黄鱼体长与体重、体长生长与养殖时间的关系分别为:W=0.0195L2.9775(R2=0.9959)、y=-0.0259x2+1.7125x+4.1534(R2=0.989),鳔重与体重的比值为0.61%~2.26%,月平均鳔重指数1.08%~1.85%。  相似文献   
8.
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2008~2010年以人工养殖的曼氏无针乌贼成体作亲本进行了育苗试验.试验中采取了下列技术措施:对乌贼亲体进行强化培育和生殖调控,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确立乌贼幼体的饵料系列并保障供给;做好育苗水体的水质调控和苗种的病害防治.3年共获受精卵4075.8 kg,平均孵化率82.5%;培...  相似文献   
9.
鬼鲉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节律与饥饿致死时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鬼鲉(Inimicus japonicus)早期发育阶段的摄食特性和仔鱼饥饿致死时间.结果表明,仔鱼和营游泳生活的稚鱼摄食高峰出现在白天,并以白天摄食为主,6日龄仔鱼、17日龄营游泳生活稚鱼的摄食率高峰为10:00和14:00.随着生活习性的转变,其摄食节律也发生明显变化,稚鱼和幼鱼在营底栖生活方式的阶段,以夜间摄食为主,另一摄食小高峰出现在早晨.进入底栖生活阶段的29日龄稚鱼、40日龄幼鱼的摄食高峰为22:00和6:00.鬼鲉仔、稚、幼鱼各阶段的日摄食率分别为:6日龄仔鱼69.7%,17日龄稚鱼57.7%,29日龄稚鱼42.3%,40日龄幼鱼17.7%.在饥饿条件下鬼鲉初孵仔鱼、1、3、5、8和10日龄仔鱼的全部死亡时间分别为192 h、216 h、168 h、80 h、178 h和264 h,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144h、120 h、120h、60h、108 h和144h,说明5日龄仔鱼是鬼鲉早期发育中最为敏感的阶段.饥饿仔鱼呈现头大、体短、身瘦、体色发白等形态特征,行为上表现为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和静卧底部.长期饥饿后仔鱼脑后部下陷明显,其形态特征可作为判断仔鱼饥饿致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