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植物保护   1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建立鉴别检测小反刍兽疫疫苗毒与野毒的快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通过对自行测序的疫苗毒基因组序列及GenBank中登录的野毒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设计了2套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对实时荧光RT-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小反刍兽疫疫苗毒与野毒实时荧光RT-PCR鉴别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证实,该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到目的病毒核酸,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试验发现,检测疫苗株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38mg/L的总RNA,检测野毒株的最低检测限为0.16mg/L的核酸。对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性检测,检测的荧光扩增曲线阈值完全重舍,证明其重复性极好。从180份临床样品中,检测出2份疫苗病毒株阳性样品,其余均为阴性。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实时荧光RT-PCR方法能对小反刍兽疫疫苗毒及野毒进行鉴别检测,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极好的优点,是开展小反刍兽疫疫情监测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ELISA),利用杆状病毒表达载体pFastBac HTA在昆虫细胞Sf9中表达非洲猪瘟病毒的VP73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重组蛋白大小约65ku,能与ASFV标准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结合。以此重组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包被酶标板,初步建立了检测ASFV血清抗体的iELISA方法。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为制备ASFV免疫血清学诊断检测试剂和疫苗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3.
为监测进境冻畜禽产品中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大肠埃希菌污染的情况,采用ESBL显色平板初筛结合Vitek2 compact确证及药敏测试的方法,经过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推荐方法(M100-S22)进行比对,并且通过对249份进境冻畜禽产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与CLSI推荐方法相比,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和特异性好等优点,有良好的推广价值.同时,经检测获得产ESBL大肠埃希菌18株,占样品总量的7.23%.所获菌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和头孢曲松高度耐药,多重耐药率为16.67%~38.89%,为检验检疫部门评估进境冻畜产品中受产ESBL大肠埃希菌污染的情况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小麦上携带的病原微生物通过贸易方式传入我国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安全带来很大的风险。本文介绍了高通量检测技术在进境小麦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前景,相比较其他检测技术,高通量检测技术具有高效、快速并全面分析复杂的核苷酸群体的功能,随着测序成本不断降低,高通量测序将成为一项常规的实验手段,在进境小麦病原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深圳口岸从来自泰国真柏苗木中截获一种隐皮孢囊线虫。序列分析显示截获的孢囊线虫28S r DNA-D2/D3区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布林克曼隐皮孢囊线虫(Cryphodera brinkmani)(登录号为JQ965677和DQ328705)的序列相似性为99%。系统进化树中截获的孢囊线虫和布林克曼隐皮孢囊线虫聚为一个分支。结合形态学特征比较和分子特征分析,将截获的孢囊线虫鉴定为布林克曼隐皮孢囊线虫。这是我国口岸首次报道截获该线虫。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根据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相对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及其相应的Taqman探针,通过对引物和探针浓度、Taq酶以及反应条件等优化筛选后,建立了能同时检测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所建立的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10-9,相当于46.1copies/!L,重复性好,特异性佳。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于一管一次反应检测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定小麦水分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方法]分析了测定小麦水分含量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采用GB 5009.3-2010标准方法测定小麦水分含量,并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评定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得出小麦水分含量测定结果扩展不确定度为0.03%.[结论]在小麦水分含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重复测量小麦水分含量是影响其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自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于2009年在世界多个国家暴发流行后,许多国家的猪群中检测到该病毒的存在,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检测方法成为迫切需求。本研究针对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N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特异性实时荧光RT-PCR快速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与WHO推荐美国CDC建立的检测方法和美国农业部推荐的检测方法进行比较。通过田间试验验证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对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灵敏度达到10-6,与WHO推荐的A型流感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一致,并且高于美国农业部推荐方法的检测灵敏度(10-5);该方法特异性强,与经典型H1N1和其他亚型流感病毒株无任何交叉反应。与香港兽医化验所进行了检测比对,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完全一致。近3 800份的田间试验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本研究所建立检测方法快速灵敏,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适合用于甲型H1N1(2009)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监测。  相似文献   
9.
 疫霉是世界关注的一类植物病原真菌。以疫霉属80个种122个菌株为研究材料,以ITS、CO1、EF-1αβ-tubulin 4个基因片段为候选DNA条形码,分析表明ITS、CO1基因的PCR扩增和测序成功率最高,分别为100%和96.7%;ITS、CO1β-tubulin存在明显的条码间隔,但种间、种内距离频率分布存在较小重叠;种间、种内遗传距离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认为各基因对种内遗传距离的效力相等,对种间遗传距离的区分能力为ITS>CO1>β-tubulinCO1基因和ITS片段可同时作为11种检疫性疫霉的首选DNA条形码,β-tubulin基因可作为辅助DNA条形码。  相似文献   
10.
榅桲锈病也称为雪松-榲桲锈病,病原菌为Gymnosporangium clavipes(CookePeck)CookePeck,主要分布于北美和中南美洲部分地区,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从病原菌的分类地位、分布、寄主、症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与近似种的区别及检疫鉴定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为口岸检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