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1篇
综合类   12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海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的游泳续航能力和游泳过程中的物质代谢规律,以深水网箱养殖的3月龄海鲈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泳续航时间和生化指标作为评测海鲈游泳能力和代谢规律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海鲈的游泳续航时长为200 min,其续航能力强于大黄鱼而弱于美国红鱼。在游泳过程中,海鲈血糖浓度升高,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肌糖原随着时间的增加显著减少(P<0.05),且肌糖原浓度在海鲈疲劳时接近于0。当鱼接近100%疲劳时,其肝糖原浓度也接近于0;当海鲈以不同疲劳程度游泳时,其肌肉乳酸脱氢酶浓度会显著升高(P<0.05)。表明海鲈的续航游泳过程伴随着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相似文献   
2.
研究日本黄姑鱼力竭性运动后不同时间段(0、5、10、30 min)乳酸、糖原和葡萄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血乳酸在力竭性运动后迅速升高达到(4.497±0.503) mmol/L;肌乳酸在力竭性运动后迅速升高到达(272.041±5.760) μmol/g.血糖通过力竭运动后迅速下降,但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到静止水平.肝糖原在力竭运动后呈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血蛋白在力竭性运动后基本上没有明显变化,只是稍有下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探索发酵豆粕替代大黄鱼幼鱼饲料中鱼粉的适宜比例。以鱼粉、小麦蛋白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鱼油、大豆油和大豆卵磷脂为主要脂肪源,配制含40%鱼粉的基础饲料。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饲料中0(R0组,作为对照组)、15%(R15组)、30%(R30组)、45%(R45组)、60%(R60组)、75%(R75组)的鱼粉,并在除对照组饲料外的各饲料中添加适量晶体氨基酸(赖氨酸和蛋氨酸),配制6种等氮(蛋白质水平为45%)等脂(脂肪水平为10%)的试验饲料。养殖试验在海水网箱(1.5 m×1.5 m×2.0 m)中进行,每种试验饲料投喂3个网箱,每个网箱放养60尾初始体重为(10.49±0.03)g大黄鱼幼鱼,养殖时间持续56 d。结果表明:各组大黄鱼幼鱼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有下降趋势;与R0组相比,R15、R30、R45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饲料系数(FCR)无显著变化(P0.05),进一步提高鱼粉替代比例(R60、R75组),SGR、WGR显著降低(P0.05),FCR显著升高(P0.05);各组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水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全鱼粗灰分含量有上升的趋势;各组血清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有下降趋势,谷丙转氨酶活力有升高趋势;通过肝脏组织学观察发现,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超过30%后会造成肝脏细胞的损伤,替代比例越高损伤越严重。综合各项测定指标,本研究认为:发酵豆粕替代饲料(含40%鱼粉)中30%的鱼粉较为适宜,过高的替代比例会造成大黄鱼幼鱼肝脏组织病变,导致生长速度、存活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建立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AFLP反应体系,对DNA提取、双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和银染效果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40μLTaqI酶切体系中65℃先酶切2h,EcoRI酶切和连接同时进行,EcoRI酶和T4DNA连接酶的用量均以2U为宜,温度与时间分别为37℃和3h,连接产物稀释10倍作为预扩增的模板。利用这种优化的反应体系,5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清晰度和多态性,它们分别是:E-AAC/T-AAT、E-AAC/T-AAG、E-AAG/T-ACA、E-AAG/T-AAT和E-AAT/T-AGA。5对引物组合对96个样本扩增,共得到332条清晰可辨、可重复的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扩增出66.4条带,其中51条带是多态的。将AFLP技术用于黑斑原鮡的研究,通过优化体系的建立,为其种质资源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光照对眼斑拟石首鱼行为和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置4种光照强度梯度和红、白、橙、绿和蓝5种光照颜色,研究了光照对眼斑拟石首鱼Sciaemops ocelletus摄食和分布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眼斑拟石首鱼对光色和光强均有反应;从光照颜色对眼斑拟石首鱼的摄食影响来看,蓝光对其摄食的影响最大,4种光照强度下的摄食率都为零,其次是绿光和橙光;从光照强度对眼斑拟石首鱼分布的影响来看,鱼对中强度的橙光和红光表现为正趋性,对其他各光强和光色均表现出负趋性。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刚性网箱模型和单片网具的摆动频率及摆动幅度对美国红鱼摄食、栖息行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刚性网箱试验中,幅度和转速的变化对美国红鱼的摄食和栖息都有影响。随着幅度的增大,美国红鱼摄食完成需要的时间延长;转速越小,对美国红鱼摄食的影响越小,摄食完成需要的时间越短;在低转速的条件下,美国红鱼运动缓慢,随着转速的增大,美国红鱼开始活跃,最后基本位于中上层游动。在单片网具试验中,随着网具转速的加快,美国红鱼完成摄食的时间延长;试验中美国红鱼基本位于单片网具的左侧游动。  相似文献   
7.
光照对曼氏无针乌贼行为习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了3个光照强度梯度和红、白、橙、绿、蓝5个光照颜色,研究光照对曼氏无针乌贼行为习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对光色和光强都有反应,而且表现出正趋性;对于同一光强下的红、白、橙、绿4种光照颜色来说,曼氏无针乌贼较喜欢红光和绿光。  相似文献   
8.
中国沿海鳓不同地理群体 16S rRNA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述过度捕捞后中国现存鳓(Ilisha elongata)资源的种质状况,采用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青岛、舟山、厦门和广州4个鳓地理群体的种群结构及遗传变异进行研究。通过对4个鳓群体共45个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进行测序,获得1个长度为657bp的同源序列。4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32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达4.88%,其中插入或缺失位点10个;45个个体中检测出20个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达0.812,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达0.0031,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达2.016。结果表明,中国现存鳓种群仍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对4个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检测表明,青岛群体与其他3个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两个类群间存在1个固定位点的核苷酸差异,分化系数(Fst)达0.3852(P0.01),基因流(Nm)为0.7980;而舟山、厦门和广州这3群体内部则无显著遗传分化(P0.01);AMOVA检测显示,69.48%的遗传差异存在于群体内部,而30.52%的遗传差异存在于群体间;聚类分析结果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也证实上述鳓群体的地理分化。推测青岛群体的分化可能与晚更新世以来频繁的海平面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就我国浙江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种群分布、生命周期、洄游、近海生长等资源特征以及从20世纪50-60年代的盛产,经历了80-90年代的衰竭,到本世纪初有恢复迹象这段时间内的各种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展开综述,并探讨了曼氏无针乌贼资源修复路径——加大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工作力度;产卵场的修复和保护;洄游路径上禁止捕捞作业;严格控制年捕捞量,以及拟定了资源保护和修复方面相关渔政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长蛸DNA为模板,利用单因子试验分别对影响长蛸ISSR-PCR反应的DNA浓度、Taq DNA聚合酶、Mg2+、dNTPs和引物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并通过梯度PCR确定最适退火温度,最终确定长蛸最佳反应体系和PCR扩增程序为:25μL体系,其中包括Taq DNA聚合酶1.5 U,Mg2+2 mmol/L,dNTPs 0.15 mmol/L,引物0.4μmol/L,DNA模板量约50 ng确立退火温度为52℃。利用所建立的ISSR-PCR反应体系,通过对24份野生长蛸样本的检验,获得了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条带,研究结果对于把ISSR标记技术引入研究长蛸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