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22篇
水产渔业   157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将海带种质的无菌采集与配子体固相保存相结合,对种海带的处理、游孢子的采集、配子体的分离与固相接种等关键步骤进行了研究和改进,建立了一种高效的海带配子体固相保存方法,此方法从源头降低了细菌的污染,减少了配子体保存过程中污染细菌的机会,简化了常规固相保存的菌处理流程,提高了保种效率,有利于固相保存方法的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2.
正大西洋鲑(Salmon salar),属鲑形目,鲢科,鲑属,俗称"三文鱼",是一种冷水洄游性鱼类。20世纪60年代,国外开始三文鱼人工养殖(主要是网箱养殖),由于三文鱼的营养价值高,逐渐被全世界消费者所接受,目前全世界养殖产量已经达到了350万t。我国的三文鱼市场份额已达到了130亿美金,目前国内的三文鱼养殖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仍然需要大量进口以满足国内消费者需求,进口三文鱼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中华卤虫(Artemia.sinica)家系构建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具体的讨论。交配产卵阶段基本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家系在抱对后24~60小时便开始产卵,平均间隔时间为55.68小时,具有较好的产卵及时性,同时有效地排除了假性交配现象,保证了在第20日龄时测定各性状值后建立家系、统计交配、产卵数据的准确性。各家系产卵情况统计结果表明,以生产2批卵的家系最多,46个,以产卵总量在151~200粒之间的家系最多,26个,产卵总量大于150粒的家系为70个,完全满足家系构建的需要。半同胞家系方面,在全同胞家系获得足够数量休眠卵的基础上,对仍在抱对的家系采用人工分离抱对雌雄个体的方法进行半同胞家系的组建,以便实现半同胞家系构建的同步性。本试验各生产阶段基本参数的获得,对指导中华卤虫构建家系进行遗传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探究了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幼体(平均体重(1.468±0.222)g)肠道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测定方法、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蛋白酶测定采用Folin-酚法,其中建立的酪氨酸回归方程为y=15.487x-0.092 3(决定系数R~2=0.999 2);淀粉酶测定采用淀粉-碘比色法,以0.08%的淀粉溶液为底物。脂肪酶测定采用聚乙烯醇橄榄油乳化液水解法(NaOH滴定法)。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幼体肠道蛋白酶活力、淀粉酶、脂肪酶活力分别为29.350±2.592、10.600±0.844、(5.266±0.224)U/mg prot。  相似文献   
5.
随着刺参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刺参养殖业发展也越来越快,如何缩短养殖周期增加产量,成为养殖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众所周知,水、种、饵是水产三要素。在种质已定、水质不能改变的环境下,改善饲料的质量成为提高养殖产量,增加效益的关键,而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往往成为关键因素。张宝琳等”时灵山岛水域附近天然生长的刺参肠道内容物观察研究,最终得出结论:刺参的主要食物是动植物及其碎屑,在摄食食物时,  相似文献   
6.
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生产技术工艺包括克隆的扩增培养、采苗及幼苗培育3部分。从生产应用的角度总结并探讨了海带克隆育苗工艺中各环节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东方2号”杂交海带是采用日本长海带(Laminaria longissima)雄配子体克隆和日本真海带(L.japonica Aresh)雌配子体克隆为父、母本,进行种问杂交获得的子一代。其孢子体的形态一致,叶片宽大,色泽深褐,基部近圆形,纵沟明显,根系发达,厚成期适中、个体宽大,有较强的抗强光能力,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较目前主要养殖品种增产25%以上。“东方2号”杂交海带不仅是山东、  相似文献   
8.
温度是影响藻类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探讨了 6~22 ℃下, 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小孢子体的生长情况及抗氧化生理特性, 以探明其适温机制, 为多肋藻海区栽培提供支撑。结果发现, 培养初期(5 d 内), 多肋藻小孢子体在 18 ℃下具有最大的相对生长速率(RGR), 22 ℃下藻体梢部严重穿孔溃烂;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10 d), 10 ℃下藻体 RGR 最高。实验周期内, 不同温度组间 Fv/Fm 无显著差异, 6~14 ℃下藻体均具有较高的总光合速率(Pt) 和最大表观光合速率(Pnmax), Pnmax 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 10 ℃下最高。培养 3 d 时, 6 ℃下呼吸速率(Rd)最高; 22 ℃ 下, 藻体 Rd 随着培养时间延长显著上升, 表明增强呼吸作用是多肋藻小孢子体对低温和高温胁迫的共同响应。 22 ℃高温胁迫下, 胡萝卜素(Car)和岩藻黄素(Fucox)、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升高; 6 ℃时, SOD 酶活高于其他温度组。 在 6~18 ℃范围内, 灰分、碳水化合物和粗纤维的积累与温度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综上, 多肋藻小孢子体可在 6~18 ℃生长, 其中以 10 ℃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9.
<正>海带自1927年被引入我国以来,已经逐渐适应了我国的海况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人工养殖的海带年产量可以达到80余万吨,年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50%,年产量也将近世界总出口量的50%,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养殖规模最大、养殖产量最高的经济海藻,在我国的海洋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海带栽培业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沿海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铁盐对不同品种(系)以及相同品种(系)在不同生长条件下海带雌配子体的影响,通过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Fe3+,对培养在低温弱光[(10.0±1.0)℃、2μmol/(m2·s),L]和高温强光[(15.0±1.0)℃、80μmol/(m2·s),H]条件下的"901"、韩国海带和"连杂1号"3个品种(系)海带雌配子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