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农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良  魏刚  王铭  朱鹏  董俊哲 《棉花科学》2021,43(4):66-72
根据近五年实验室检测大数据,分析我国进口巴西棉花品质指标的主体范围,总结不同主体指标各等级分布情况及变化趋势.结果 表明,巴西棉花的品级、长度和马克隆值合同品质符合率高,但不同指标不同时间段品质符合率略有偏差.综合认为:近五年巴西棉花品质一致性好,主体品质占比大,主体指标范围品质符合率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钒钼黄比色法,研究不同活化剂对磷矿粉超细粉碎的粉碎效率、粒度分布和离散度及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活化剂能提高磷矿粉的均匀度,提高研磨效率,缩短研磨时间;同一种磷矿粉处理时间越长,颗粒越细;磷矿粉经超微细化处理后有效磷释放量显著增加,并在2h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正>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食草动物,鹅肉性平味甘,具有宜气补虚、和胃止渴、止渴化痰、解铅毒等作用,鹅肉是理想的高蛋白质、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营养健康食品。鹅肉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其组成接近人体所需氨基酸的比例,从生物学价值上来看,鹅肉是全价优质蛋白质。鹅肉中的脂肪含量较低,仅比鸡肉高一点,比其他肉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4.
食用鱼类甲醛本底含量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56种海水鱼共计105个样品,16种淡水鱼共计19个样品的甲醛本底含量研究。结果发现,食用鱼类的甲醛本底含量不同且差异较大,海水活鱼与海水冷冻鱼的甲醛含量均显著高于淡水活鱼与淡水冷冻鱼(P〈0.01);海水鱼中龙头鱼和鳕鱼类样品甲醛本底含量较高;大部分淡水鱼未检出甲醛;同一品种不同存活状态的鱼,其甲醛含量也不同,活体鱼中甲醛含量最低,冰鲜样品中甲醛含量最高,冷冻样品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甲醛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我国沿海生活着800多种海洋贝类,贝类产量居全世界第一。海洋贝类因具有非选择性滤食的习性,且生长位置比较固定,因此极易被污染并造成有毒有害物质的积累。贝类毒素就是其中的一种,包括麻痹性(PSP)、腹泻性(DSP)、神经性(NSP)和健忘性贝类毒素(ASP)。贝类毒素危害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由于其毒性大、中毒反应快、无适宜解毒剂,给防治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贝类养殖、加工企业开展贝类毒素的控制并将其控制到可接受的水平,对确保水产品质量及人民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采用颗粒状蟹壳对废水中镉和铅进行吸附去除实验,研究蟹壳不同预处理方法、吸附剂投加量、初始金属浓度、溶液初始pH值、动力学因素、不同温度条件下对蟹壳生物吸附剂吸附Cd^2+和Pb^2+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c时,Cd^2+溶液初始浓度200mg/L,蟹壳生物吸附剂量4g/L,溶液初始pH为6时对Cd^2+的吸附量最大,去除率达到89.25%;Pb^2+溶液初始浓度1000mg/L,蟹壳生物吸附剂量2.4g/L,溶液初始pH为5时对Pb^2+的吸附量最大,去除率达到98.7%。蟹壳对Pb^2+和Cd^2+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获得的动力学数据表明,吸附速度快,Cd^2+大部分的吸附进程在2小时内完成,Ph^2+大部分的吸附进程在3/b时内完成,随后是缓慢地实现平衡,较高的相关系数符合HoYS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方法,结合全光谱扫描分析方法,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精子及卵子的受精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包括精卵产出后形态学变化、卵水的特性、精子顶体反应、卵子皮层反应以及精子分级分离组分对卵子的作用5个方面.结果表明,这两种扇贝精卵生物学特性没有本质的区别,扇贝精子排入海水中10min以内,外形没有太大的变化,但30min以后约有1/4的精子出现头部膨大变成圆球形的现象,受精能力明显下降;扇贝卵子产入海水中1h以内受精能力没有变化,但2h以后,约1/3的卵子出现卵裂现象,未见极体的排放,且卵裂多停止在2细胞期,少数达到4细胞期,基本属于均等卵裂,并失去受精能力;滴入卵水中的精子极易发生自溶解体,未解体的精子发生凝集,10min之后卵水中基本检测不到完整的精子,卵水和钙离子载体A23187均能诱导精子发生顶体反应;精子分级分离组分分别为精浆、精子头部和精子尾部,这三部分除了少数精子头部能够附着在卵子表面外,其他都不具备激活卵子的作用.对扇贝精子和卵子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将为解释不同种扇贝的精卵相互识别并受精的现象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自2019年起我国出口东南亚地区保鲜水果的企业必须获得ISO 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证书,时值ISO 22000体系2018版实施,出口保鲜水果企业面临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存在危害分析不充分、控制措施制订不合理、产地管理不到位、设备自动化程度低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介绍了ISO 22000在出口保鲜水果生产中的应用,建立了危害控制计划,制定了关键控制点和操作性前提方案,为保障出口水果的食用安全,出口企业顺利获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按照《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GB/T 6432—1994标准测定豆粕中粗蛋白的含量,通过计算测量过程中的系统因素和随机因素导致的不确定度,最终来评定豆粕中粗蛋白测定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等氮条件下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无机氮肥对坡耕地土壤氮素淋溶以及玉米产量的影响。设置控释尿素(PCU)、有机肥替代30%控释尿素(OF1)、替代50%控释尿素(OF2)、替代70%控释尿素(OF3)处理,并以普通尿素(CU)为对照。结果表明,有机肥处理玉米总生物量较CU处理增加8.97%~15.70%,籽粒增加2.30%~11.66%,随有机肥替代控释尿素比例的增加,玉米籽粒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除OF2外,其余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施有机肥的3个处理氮素农学利用率较PCU和CU处理提高1.51%~7.67%,OF1、OF3与CU、PCU处理差异不显著;OF2处理氮素偏生产力最高,显著高于PCU和CU处理。整个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含量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有机肥处理高于普通尿素处理(苗期除外);有机肥处理的硝态氮主要集中于0~40 cm土层,而其4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低于无机氮肥处理(60~80 cm土层除外);除CU处理外,土壤铵态氮含量由苗期至拔节期先提高后降低,到成熟期除OF2和CU处理外,其他处理表现为下降趋势。有机肥处理铵态氮主要集中于0~60 cm土层,OF1和OF2在60~100 cm土层土壤中的铵态氮含量显著低于其他施肥处理,但OF3与PCU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因此,采用50%有机肥替代控释尿素,可以显著提升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提高表层土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降低深层土壤硝态氮淋溶,减少坡耕地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