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8篇
林业   2篇
农学   41篇
  36篇
综合类   135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牦牛与黄牛胃中脑红蛋白表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脑红蛋白(NGB)在牦牛与黄牛胃中的表达差异,试验选择健康成年牦牛与黄牛各5头,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脑红蛋白在牦牛与黄牛瘤胃、网胃、瓣胃及皱胃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NGB在牦牛和黄牛胃中均有分布,分别表达于瘤胃、网胃、瓣胃的黏膜上皮和固有层,以及皱胃的黏膜上皮和胃底腺.牦牛和黄牛瘤胃、网胃、瓣胃黏膜上皮NGB的表达强度均高于固有层,皱胃黏膜上皮和胃底腺NGB的表达强度相当.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NGB在牦牛瘤胃、瓣胃黏膜上皮和固有层以及皱胃黏膜上皮和胃底腺中的阳性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黄牛(P0.05),而在网胃黏膜上皮和固有层中牦牛与黄牛的NGB阳性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NGB在牦牛与黄牛胃中的表达,提示其在胃部生理活动尤其是氧代谢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牦牛胃部分组织中NGB的表达强度高于黄牛,可能与其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2.
为了探讨鸦胆子提取物苦木素的毒性,实验以小白鼠为研究对象,对血清中胆碱酯酶活性和总胆红素含量进行了测定。70只健康昆明系雌性小白鼠随机分为1个空白对照组和6个药物组,药物组分别以1.25、1.80、2.80、4.00、6.00、8.50 g/kg灌胃,在第7天和第14天分别进行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总胆红素含量。结果鸦胆子苦木素类提取物具有抑制小鼠血清胆碱酯酶活性的作用,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P〈0.01),并能使血清中总胆红素升高(P〈0.05,P〈0.01),对两种酶的抑制与促生作用,第14天较第7天明显增强(P〈0.01)。实验表明鸦胆子苦木素对动物机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并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强,同时呈现出一定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3.
唐古特大黄“3414”施肥效果及推荐施肥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414"施肥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唐古特大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旨在为唐古特大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对唐古特大黄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依次为施肥不施肥,NPKPNK;两两互作对唐古特大黄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表现为NPPKNK、PKNPNK。除高氮处理(N3P2K2)外,其余施肥处理条件下唐古特大黄总蒽醌含量均优于《中国药典》标准,总灰分及水分均达标。唐古特大黄施肥量与产量间的三元二次方程、二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均典型,能够较好的反应施肥量同产量、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本试验条件下获得唐古特大黄最高产量施肥方案为氮74.06kg/hm2,磷55.07kg/hm2,钾36.56kg/hm2,产量可达12384.3kg/hm2。最佳经济施肥方案为氮73.33kg/hm2、磷54.58kg/hm2、钾36.37kg/hm2,产量为12012.6kg/hm2,经济效益为196126.0元/hm2。  相似文献   
104.
张维霞  马绍英  王娜  马蕾  连荣芳  李胜  柴强 《草地学报》2022,30(7):1675-1683
为探究肉桂酸胁迫下豌豆(Pisum sativum Linn.)幼苗对外源物质维大利和褪黑素的生理响应。以‘定豌10号(D10)’和‘云豌8号(Y8)’为试验材料,以0.25 mmol·L-1肉桂酸为水培溶液,喷施不同浓度维大利(0.5,2,3.5 mg·L-1)和褪黑素(25,50,100 μmmol·L-1)为试验处理,并设置CK1和CK2为对照组,测定肉桂酸胁迫下施加维大利和褪黑素后豌豆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喷施褪黑素后,D10地下部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地上和地下部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Y8地上部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地上部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喷施维大利后,D10和Y8地上部脯氨酸含量均显著增强,地上部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而Y8地下部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地上部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2 mg·L-1维大利和50 μmol·L-1褪黑素处理对肉桂酸胁迫下D10和Y8豌豆幼苗的缓解效果最好。表明外源喷施适宜浓度的维大利和褪黑素可缓解肉桂酸胁迫对豌豆幼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生理生化方法对转基因马铃薯纯合四倍体甘单花9号(GD-9-qc)系列的试管苗进行了PPO活性检测、同工酶分析及CAT活性检测和POD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反义PPO基因对大多数转基因马铃薯试管苗PPO的活性产生了明显的抑制效果,其中GD-9-qc-10与GD-9-qc-11的PPO活性比对照降低89.06%和83.98%,且相应转基因品系的PPO同工酶也被明显抑制。实验同时发现,转基因马铃薯不同品系中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表现为有的高于对照,有的低于对照;而POD同工酶所示结果与POD活性检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6.
地膜覆盖对旱地春小麦土壤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研究了春季覆膜和秋季覆膜2种模式下,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及膜侧沟播对土壤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具有普遍增温效应,0~25cm土层全生育期平均地温覆膜处理较露地对照(CK)高0.77℃.覆膜增温效果在3种种植方式间以全膜穴播模式最高,全膜穴播覆土模式次之,膜侧沟播模式最小;春、秋覆膜对土壤地温影响差异不大;覆膜增温效果表现为:土壤下层>上层,早晨>傍晚>中午.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新鲜绵羊头、兔头各10个,自制硬头软管灌注装置,通过缓压适量灌注方法、带颅骨及带头骨腐蚀方法和延长腐蚀时间等综合方法制作血管铸型标本.结果表明:试验获得了精美、完整的绵羊脑及脑外周血管铸型和兔头部动脉血管铸型,采用该方法可成功获得小型哺乳动物血管铸型标本.  相似文献   
108.
在大田环境下,研究了5种旧膜处理方式对旱地胡麻生育进程中叶面积、干物质累积、净同化率(NAR)、相对增长率(RGR)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前营养生长期,播种前收除旧膜并覆盖新膜免耕播种(T4)与当年收除旧膜并整地覆盖新膜、翌年播种(T5)处理较当年全膜覆盖作物收获后收除旧膜、翌年整地播种(T6)(无覆膜对照)对提高胡麻叶面积影响最为显著,但花期及花后各处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胡麻总干物质在花前T4、T5处理较T6积累量最多,其中分器官茎、叶干物质呈现相同趋势,花后T5处理跃居首位。NAR因处理和生育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表现为生育前期T4高于其它处理,生育后期T5处理最优的结果;RGR在枞形期-现蕾期T4、T5处理较对照分别上升20.45%和16.12%,而花期T5处理表现最高,二者均呈现出与其干物质积累动态相一致的趋势。5种处理方式均提高了有效分枝数和千粒重,对蒴果数和每果籽粒数影响不大,其中T4、T5处理下胡麻籽粒产量分别达到了1 024.95 kg·hm-2和996.15 kg·hm-2,比对照显著增产120.91%、114.71%,旧膜留至翌年免耕播种(T1)、在旧膜上覆土免耕播种(T2)、当年作物收获后在旧膜上覆盖玉米秸秆、翌年去除秸秆免耕播种(T3)与对照T6产量差异不显著。可见,收获后留旧膜、翌年收旧膜覆新膜免耕播种的处理方式有利于提高生长速率和干物质累积,进而获得高产,而结合生产效益,收获后留旧膜翌年直接播种(T1)方式为干旱半干旱胡麻种植区旧膜再利用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9.
以NaCl胁迫处理的拟南芥幼苗叶片为材料,用RNA提取试剂盒抽提总RNA,通过RT-PCR技术和DNA序列测定分析,证实获得了拟南芥高亲和性K+载体蛋白基因(AtHKT1)的cDNA序列。该cDNA全长1521 bp,包括506个氨基酸和1个终止密码子序列,且与原序列(accession number AF237672)同源性为99.34%,但与其他科植物HKT1基因同源性较低,注册该基因到GenBank中,注册号为AY685182。利用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分析预测AtHKT1基因蛋白质功能和结构,结果发现,该蛋白分子量为57.45 kD,理论等电点为9.33;氨基酸序列中第1~40个氨基酸属信号肽序列;第152~500个氨基酸属Trk H阳离子转运体蛋白保守结构域,并存在蛋白激酶C,酪氨酸蛋白激酶,依赖cAMP/cGMP蛋白激酶磷酸化,糖基化和豆蔻酰化等功能位点;该基因编码的蛋白有10个跨膜结构,N末端、C末端及中部等多个跨膜区具疏水性,符合载体类运输蛋白特点。表明本研究获得了拟南芥AtHKT1基因。  相似文献   
110.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肉质性状功能基因突变位点在野猪群体里面的遗传变异规律。以MC4R基因(D298N G>A)、RYR1基因(c.1843 C>T)、PRKAG3基因(1849 G>A)和IGF2基因(3072 G>A)突变位点为基础,通过PCR-RFLP、PCR-SSCP技术,对72头圈养野猪群体进行突变位点的多态性检测和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RYR1基因在c.1843 C>T突变位点的CC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C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没有TT基因型,该突变位点处于不平衡状态(P<0.01和P<0.05)。在MC4R基因D298N G>A突变位点上,GG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G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而PRKAG3基因(1849 G>A)的突变位点检测结果是GG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G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没有发现AA基因型。IGF2基因3072 G>A在野猪群体内没有发现多态性,经测序验证全部为GG基因型。这3个基因突变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本研究得出该野猪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较小,符合其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