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南通和连云港沿海地区鸟类群落组成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于2002-2003、2007-2008和2010-2011年度中,采用样带法和样点法对南通和连云港沿海地区的鸟类进行补充调查.结合其他相关研究的结果表明,①南通和连云港鸟类种数差别不大,但连云港鸟类G-F指数高于南通,几个代表类群的相似度为中等相似(SI值为0.47~0.66);②南通和连云港冬候鸟与旅鸟总数均占当地鸟类的相对多数,南通和连云港古北界鸟种总数也均占当地鸟类的相对多数,但连云港东洋界鸟物种数多于南通.结果表明,两地均位于候鸟(尤其是水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上,南通的优势是有较大的湿地,而连云港的优势是具有较大的山地和良好的植被,且几处小型海岛引来鸟类营巢.  相似文献   
12.
蛹虫草具有与冬虫夏草极相似的药理作用,可作为冬虫夏草代替品.本试验以蛹虫草菌株CM-1为出发菌株,结果表明蛹虫草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快速简便方法为:菌体液体培养96h,用0.6 mol/L甘露醇溶液作为渗透压稳定剂,取1g菌丝体以1∶20比例加入复合酶液,在pH6.8、28℃条件下酶解2.5h,获得原生质体数最多,达到5.08 × 108个/mL;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为含0.6 mol/L甘露醇PDA培养基,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为4.69%.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鱼类皮肤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及质谱鉴定,以鲫为实验动物,采用蛋白双向电泳(2-DE)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技术,进行鲫皮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结果表明,当上样量为800μg,采用18 cm、p H3~10 IPG胶条,等电聚焦80 000 Vh,2-DE图谱检测为214个皮肤蛋白点,匹配率达88%;对其中31个蛋白点进行MS/MS鉴定为22种蛋白,包括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角蛋白、锌指蛋白585B、效应蛋白Rab15、卷曲螺旋结构域蛋白168、NCK1相关蛋白,肌酸激酶、烯醇化酶、丙酮酸脱氢酶、腺苷酸激酶同工酶等;进行蛋白功能聚类(GO)分析发现12种生物学过程,主要参与代谢、细胞、有机体、免疫应答、生物调节和信号等过程。本研究首次初步揭示鲫皮肤蛋白质组及分子机制,以期为鱼类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12个甘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间薯块和叶片多酚含量的差异;以药用甘薯西蒙一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叶位和不同干燥方式叶片多酚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多酚含量差异显著,薯块鲜样和晒干样多酚含量分别为0.442.16 mg/g和1.752.16 mg/g和1.756.16 mg/g;叶片鲜样和晒干样多酚含量分别为1.176.16 mg/g;叶片鲜样和晒干样多酚含量分别为1.172.33 mg/g和23.422.33 mg/g和23.4242.63 mg/g;不同肉色薯块多酚含量为紫肉型>红(黄)肉型>白肉型。西蒙一号甘薯不同部位叶片多酚含量差异显著,幼嫩叶片显著高于成熟叶片,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叶片多酚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具体为:倒1叶>倒3叶>倒7叶>倒5叶>倒9叶。3种干燥方式对叶片多酚含量的影响较大,其大小顺序为:晒干样>冻干样>烘干样。  相似文献   
15.
鲫鱼鳃中迟钝爱德华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市售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研究对象,从鳃中分离获得一株细菌,编号为Et-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征鉴定、16S rDNA克隆测序及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等方法进行系统鉴定,结果表明Et-1菌株为革兰阴性杆菌,进一步PCR扩增Et-1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为1 508 bp;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Et-1菌株与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亲缘关系最近,自然聚为一支,序列同源性达98.7%~100%,最终确定Et-1为迟钝爱德华氏菌.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7,(2):51-56
为分析T1R1(味觉受体1家族Ⅰ型)、T1R3(味觉受体1家族Ⅲ型)及PepT1(Ⅰ型寡肽转运载体)基因对湖羊氨基酸吸收的影响,以6月龄的湖羊为试验材料,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湖羊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的T1R1、T1R3和PepT1基因的表达量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T1R1和T1R3基因在检测的各段组织中均有表达,而PepT1基因在结肠中不表达;其中T1R1和T1R3基因在十二指肠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空肠,并且两者差异显著极显著(P0.01);T1R1和T1R3基因在十二指肠(P0.01)和空肠(P0.05)中的表达量与消化道其他部位相比差异极显著或显著;Pep T1基因在空肠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回肠,并且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Pep T1基因在空肠和回肠中的表达量与消化道其他部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T1R1、T1R3和Pep T1基因对湖羊氨基酸吸收相关功能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Na Cl处理下耐盐性不同基因型甘薯植株K~+、Na~+和Cl~-含量及生长情况,以探讨不同器官K~+、Na~+和Cl~-含量变化对植株生长的影响,为耐盐材料的鉴定及耐盐机理的研究提供依据。以商薯19(CK)和EMS诱变创新材料T06、T11为试验材料,分析Na Cl胁迫处理下,甘薯植株根、茎、叶K~+、Na~+和Cl~-含量变化及其与生长的关系。随着Na Cl处理时间的延长,CK、T06、T11根、茎、叶干重的增长速率和K~+/Na~+值均降低,Na~+、K~+、和Cl~-含量逐渐增加,但是T06和T11较CK保持较高的干重增长速率、K~+含量、K~+/Na~+值,较低的Na~+和Cl~-含量;甘薯植株干重与Na~+和Cl~-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而与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耐盐性好的甘薯基因型,在Na Cl处理后可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根、茎、叶较低的Na~+和Cl~-含量,较高的K~+/Na~+值和K~+含量,可为耐盐材料的鉴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利用简化基因组技术分析甘薯种间单核苷酸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Xushu18 (6x)和Nancy Hall (6x)、2个二倍体I. trifida (2x)品系(4597-10和4597-21)、四倍体I. trifida (4x)、六倍体I. trifida (6x)、二倍体I. temussima (2x)和I. littorallis (2x)以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SLAF-seq测序,获得724 589个SLAF标签,其中多态性SLAF标签35 310个。通过序列分析,获得40 765个有效单核苷酸多态(SNP),并用这些SNP分析了8个种质的群体结构和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SLAF-seq能高效、低成本地开发出大量可用于群体遗传分析的SNP标记;通过构建进化树发现甘薯栽培种和野生种I. trifida的亲缘关系比较近。这些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甘薯栽培种的起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PCR-SSCP及DNA测序技术对334个北京鸭个体已报道的重要能量代谢调控基因——PRKAG2基因进行遗传变异的检测,分析其多态性,并使用SPSS 19.0将北京鸭的经济性状与PRKAG2多态性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北京鸭PRKAG2基因位点发现1个SNP (A>G),该位点位于PRKAG2基因3'-非翻译区,有3种基因型:AA、AB、BB,其中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发现,PRKAG2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北京鸭的18日龄重、胸宽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龙骨长有显著影响(P<0.05),可作为北京鸭分子育种的辅助标记,也可为改善鸭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甘薯起源于中南美洲,国外引进种不仅能够提升我国资源总量而且将会极大改变甘薯遗传基础狭窄的育种瓶颈。本文利用30对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引物通过高通量核酸片段分析仪对378份甘薯种质资源进行基因分型,鉴定了国家甘薯种质资源试管苗库(徐州)中的引进种种质,分析了引进种之间的亲缘关系,为甘薯引进种的利用和种质创新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ROSize3.0软件读取条带,获得01数据库,将01数据导入Darwin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距离矩阵,利用MEGA 10对遗传距离矩阵聚类分析,并用iTOL进行注释,利用Structure 2.3.4对甘薯种质进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对378份引进种进行分析,共扩增获得120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4个多态性位点。遗传距离矩阵结果显示种质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6207,遗传距离最小为0.0448,平均遗传距离为0.4027。利用MEGA10进行聚类,在遗传距离为0.2960处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I包含29份种质、类群II包含104份种质、类群Ⅲ包含245份种质;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在ΔK=2时值最大,划分为2个组群,聚类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