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8篇
基础科学   6篇
  81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园艺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设计了一种CF接口的RFID阅读器,硬件由MCU、RFID协议收发芯片、CF接口转换芯片及外围电路组成,软件包括MCU子系统软件和Pocket PC驱动程序。CF接口RFID阅读器与Pocket PC集成,开发运行于Windows Mobile平台的支持移动数据库的Pocket PC软件,构成一套奶牛个体信息采集无线终端,提供奶牛场管理信息系统的移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2.
不同水稻品种在Cd、As和Hg胁迫下的吸收积累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籽粒中Cd、As和Hg低吸收或低积累的品种或育种中间材料,采用人工添加 Cd(CdCl2·2.5H2O)、As(NaAsO2)和 Hg[Hg(NO3)2·0.5H2O]等重金属化合物的方法污粢土壤,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Cd、As 和 Hg 胁迫的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Cd、As 和 Hg 胁迫时,水稻茎叶、稻谷和精米中均会增加相应重金属的含量;As 和 Hg 主要在茎叶中积累,而籽粒中的含量较低;精米中 Cd 的含量与稻谷和茎叶中的含量差异较小.茎叶中 Cd、As 和Hg 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稻谷和精米,而精米中相应重金属的含量与稻谷中含量的差异均不显著.南粳 41、金陵香糯、武育粳3号、华粳3号、02428、龙睛4号和云南新团黑谷等7个品种精米中Cd和As的含量均达到绿色食品大米标准;所有品种精米中Hg的含量均未达到无公害食品大米标准.  相似文献   
63.
胁迫和对照条件下水稻品种铅积累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选育籽粒中对Pb低积累或低吸收水稻品种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比较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及植株不同部位在胁迫和对照条件下对Pb的吸收积累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不同部位中Pb含量的变异系数较高,变幅在18.34%~35.57%.不同部位中Pb的含量差异明显,根系对Pb具有较强的积累能力.胁迫条件下,根系中Pb的平均含量为287.616 mg·kg-1,约是茎叶和糙米含量的58倍和1 267倍;对照条件下,根系中Pb的平均含量为9.078 mg·kg-1,约是茎叶和糙米含量的3倍和50倍;胁迫条件下根系中Pb的含量是对照的36.34倍,而茎叶和糙米分别是对照的1.65倍和1.36倍.不同品种对Pb的积累能力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在胁迫与对照条件下对Pb的含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宁54146对Pb胁迫较敏感.相关分析表明,对照和胁迫条件下,植株不同部位中Pb的含量均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江苏夏季绿叶蔬菜病虫害的发生、为害规律和种群消长动态的监测,根据食品安全及病虫害抗性情况,制定了夏季绿叶蔬菜病虫害防治策略,并研究了夏季绿叶蔬菜安全高效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65.
从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中硝化和甲烷氧化的研究意义、氨氧化和甲烷氧化的功能微生物演替规律,以及二者交互作用机制三个方面综述了现阶段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并进一步阐述了土壤碳氮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机制研究的科学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未来研究应充分利用学科交叉,结合宏观结果和土壤微观动态过程,揭示土壤中不可培养微生物代谢能力及其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实现对土壤生态过程的预测和调控。  相似文献   
66.
蓝藻堆肥中养分及微囊藻毒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和优化开放环境中脱水藻泥堆肥化处理工艺,以滇池打捞的蓝藻藻泥为原料,采用室外堆肥方法,研究米糠、麦麸、酒糟作为填充剂对蓝藻堆体的养分含量、发芽指数和微囊藻毒素(MCs)含量的影响,并对这些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堆肥结束后,碳素损失率为23.2%~36.2%,氮素损失率为40.7%~56.9%,总磷、总钾和灰分含量均增加;堆肥结束后,各处理的总养分含量(N+P2O5+K2O)均能满足有机肥料标准,堆肥50 d后各处理发芽指数都超过80%,MC-RR低于检测底限10μg/kg,MC-LR的降解率也达到90%以上。综合各类指标,麦麸作为填充剂的效果最好。堆肥过程中MC-RR含量和MC-LR含量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微囊藻毒素含量与堆体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磷、总钾、总养分含量以及灰分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7.
为了比较研究水葫芦等水草与常规粗饲料在山羊瘤胃内的养分降解特性,试验选用4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年龄相同,体重相近,健康无病的山羊(波尔山羊×徐淮山羊),采用尼龙袋法测定水葫芦、水葫芦渣等12种粗饲料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水葫芦在不同时间点的各营养物质瘤胃降解率总体上均高于水葫芦渣.水葫芦与其他粗饲料相比,水葫芦的营养价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经挤压脱水后的水葫芦渣,营养价值虽不及水葫芦,但其营养价值仍能达到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68.
硫包衣尿素对辣椒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两种硫包衣尿素(SCU1,SCU2)在等N量或减N30%的情况下对辣椒产量、品质、N肥利用率的影响及其后效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与普通尿素相比,等N量和减N30%的两种硫包衣尿素增加了辣椒产量(增产幅度为2.8%~16.6%)和Vc含量(增加幅度为3.5%~10.2%),且SCU1增加Vc含量效果明显而SCU2增产效果明显,这可能与二者的包膜厚度有关(SCU1包膜较薄,SCU2包膜较厚);②普通尿素和等N量的两种硫包衣尿素之间N肥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等N量的SCU2的农学效率要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和等N量的SCU1,而减N30%的SCU1和SCU2的N肥利用率、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和等N量的SCU1和SCU2;③普通尿素、等N量和减N30%的SCU1和SCU2的后茬作物浙江长莆瓠子的产量差异不大,但是这些施肥处理的后茬作物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表明前茬作物施用的肥料可以被后茬作物加以利用。上述这些结果表明硫包衣尿素能够提高辣椒产量和Vc含量而没有提高N肥利用率,且SCU2增产效果优于SCU1,SCU1增加Vc含量优于SCU2。  相似文献   
69.
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有机碳赋存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一个月的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在不同土壤与植物残体施用下接种蚯蚓对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供试土壤为粘粒含量较低的潮土(86 g/kg)与粘粒含量较高的红壤(318 g/kg),试验前受试土壤的大团聚体全部人为破坏;供试植物残体为高碳氮比的玉米秸秆与低碳氮比的三叶草残体;供试蚯蚓为威廉腔环蚓(Metaphire guillelmi)。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与植物残体施用下,蚯蚓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微团聚体分散性及土壤有机碳赋存的作用不同,潮土中施用两种植物残体时,接种蚯蚓均显著降低土壤粘粒分散率(P0.05),但不对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产生影响,同时赋存于粘粉粒中的有机碳含量均增加;红壤中施用两种植物残体时,接种蚯蚓均显著降低土壤粘粒及粘粉粒分散率(P0.05),同时均形成2 mm大团聚体,2~0.25 mm大团聚体所占比例及MWD也显著增加(P0.05),相应赋存于2 mm大团聚体与2~0.25 mm大团聚体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两种土壤在施用植物残体且接种蚯蚓时均可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P0.05)。对于水土流失和土壤结构严重退化的地区,通过施用植物残体并接种蚯蚓是恢复土壤结构与增加土壤有机碳储存的重要生态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以白菜(苏州青)为供试作物,一次性施入有机氮(纯氮)600 kg/hm2,且连续种植3茬,研究了2种不同肥源有机肥对白菜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葫芦有机肥对白菜的增产作用显著低于鸡粪有机肥处理,但产量差异程度随种植茬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有机肥类型对白菜吸氮量、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均存在极显著的影响,水葫芦有机肥处理的白菜吸氮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利用率小于鸡粪有机肥处理,而水葫芦有机肥处理的白菜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白菜收获后土壤全氮含量则大于鸡粪有机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