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1篇
林业   4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144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2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充分发挥水稻的产量潜力和实现水分高效利用,以超级杂交水稻“两优培九”和“红莲优6号”为材料,比较了间歇灌溉(B)、半旱栽培(C)、干旱栽培(D)和淹水灌溉(A)方式下的水稻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田间灌水量的减少,水稻生育期延迟,生育期最长的干旱处理与淹水处理的全生育期天数相差长达13.5d。间歇灌溉水稻的最高分蘖期比淹水灌溉推迟5~7d。与淹水灌溉相比,间歇灌溉的叶片光合速率高,叶面积指数大,叶片蒸腾速率较低,提高了水分利用率;半干旱栽培的水稻叶片蒸腾速率比净光合速率下降快,水分利用率相对较高;干旱栽培的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水分利用率低,后期叶片出现早衰。间歇灌溉与淹水灌溉的水稻株高、叶面积指数、气孔导度差异不显著,但与半旱和干旱栽培差异显著。综上所述,间隙灌溉比其他3种灌溉方式能更好地改善水稻生物学特性,在生产上有较好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国家调低稻谷保护收购价后长江中游稻区水稻产业发展状况,湖南、湖北、江西和河南4省水稻专家组织开展了相关调研。结果表明,长江中游稻区2018和2019(预测)两年水稻总体种植面积持续缩减,主要是湖南和江西“双改单”和种植结构调整所致,而湖北和河南面积略有增加。稻区内2018年稻谷销售进度明显滞后于上年同期,稻谷价格也不同程度下跌。这主要受国家保护价下调影响。而优质稻谷销售进度和价格受影响较小,其流通表现出更强的市场化。2018年水稻种植人工、地租、化肥和总成本均出现不同程度提高,其中地租和人工成本增加是总成本提高的主要原因。2018年稻米加工企业稻谷收购量、收购价和稻米批发价均不同程度降低。稻区内优质稻和杂交稻种植面积占比均为64%;籼稻面积占比97.6%。不同水稻种植技术应用比例表现为抛秧>手插和直播>机插;再生稻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稻渔模式迅猛发展。同时,稻区水稻产业发展面临着农民种粮积极性普遍下降,订单农业发展风险重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修缮主体不明确,农业生产社会化程度偏低,稻渔模式无序发展隐患大,农民卖粮难度大、成本高、风险大,区域稻米品牌建设亟待加强等一系列问题。建议政府调整粮食收储政策,加强对农业的政策和补贴支持力度,加强对再生稻和稻渔模式发展的引导,加大科研攻关投入。  相似文献   
23.
果树食叶害虫种类繁多.多达几万种,如:鳞翅目幼虫、鞘翅目中的叶甲科和金龟子总科.但以鳞翅目幼虫种类最多且危害最为严重。这些食叶害虫常以幼虫取食叶片.由于幼虫的发生量和取食量大.致使果树叶片成缺口状.甚至仅剩叶脉,严重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造成果品产量和质量的急剧下降.直接影响果农的经济效益。为此。笔者就果树主要食叶害虫种类的形态、发生及无公害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为果农的安全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4.
土壤增氧方式对其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以3种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深水稻)和中旱221(旱稻)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增氧方式(T1-增施过氧化钙、T2-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T3-表土湿润灌溉和CK-淹水对照)下稻田土壤氮素转化和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1)增氧处理明显改善土壤氧化还原状况,3种增氧方式下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均高于CK。稻田增氧促进土壤氮素硝化,在分蘖期和齐穗期T1、T2和T3的土壤硝化强度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CK,反硝化强度显著低于CK。2)不同增氧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不同,在拔节期、齐穗期和完熟期3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均表现为T1、T2显著高于CK,而T3显著低于CK;在完熟期,T1处理下中浙优1号、IR45765-3B和中旱221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了21.2%、13.2%和17.0%,而T2处理下3品种的植株氮素积累量分别较CK增加了14.3%、6.9%和9.1%。3)与CK相比,T1和T2显著提高水稻籽粒产量和收获指数,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与CK无显著差异,而T3显著增加水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可见,施用过氧化钙和微纳气泡水增氧灌溉能有效改善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不仅显著提高水稻产量,而且显著增强稻田氮的硝化而减少氮素损失,从而提高水稻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  相似文献   
25.
为明确板栗采后优势致腐真菌种类及植物精油对其控制效果,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引起板栗采后腐败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显微观察和双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对优势致腐菌作进一步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紫苏醛、肉桂醛、柠檬醛、叶醛、丁香酚、芳樟醇、橙花醇、麝香草酚、香芹酚、香茅醇植等10种植物精油单组分对板栗采后优势...  相似文献   
26.
人工核酸酶系统是在特定的基因组位点,进行切割进而利用生物内源的修复系统对目标基因进行编辑,创造新基因型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系统是原核生物抵御噬菌体侵染的天然适应性免疫系统。经过优化的CRISPR/Cas9编辑系统凭借操作简单,突变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优越于其他核酸酶系统,比如锌指核酸酶系统和TALE核酸酶系统。目前,优化改造后的CRISPR/Cas9编辑系统已经在植物功能基因研究和新材料创制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本研究简述了CRISPR/Cas9编辑系统的结构和作用机理,归纳并论述了CRISPR/Cas9系统在植物中的编辑效率与脱靶效应和在改良作物农艺性状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CRISPR/Cas9系统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应用扩展,以及展望了该系统在作物育种中的发展前景及应用价值,期望为高效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新材料创制、作物品种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7.
肥料无机有机配施对稻茬小麦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对稻茬小麦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于2016-2017小麦生长季,在湖北省襄阳市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不施肥(CK)、传统测土配方施肥(T1)、90%的传统测土配方施肥量+有机肥(T2)和80%的传统测土配方施肥量+有机肥(T3)4个处理,探讨不同施肥模式下小麦产量、分蘖动态、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籽粒产量、穗数和穗粒数均显著高于CK,千粒重较高。T2处理的籽粒产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高于T1和T3处理。施肥处理间群体密度、有效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均无显著差异。与CK相比,T1、T2和T3处理的有效分蘖数分别提高51.6%、55.9%和53.8%,分蘖成穗率分别降低11.4%、8.8%和14.7%。T3处理的化肥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以及N、P、K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T2处理,T1处理最低。T1处理的小麦产投比和净收益均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3.9和5 464.5元·hm-2。综合来看,在本试验条件下,T2处理是相对高产高效的处理。  相似文献   
28.
重寄生真菌盾壳霉Coniothyrium minitans是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重要生防菌。为了探讨盾壳霉胞外蛋白酶在寄生核盘菌过程中的作用,采用明胶平板法对盾壳霉寄生核盘菌菌核产生的蛋白酶活性进行了检测,并进一步采用福林酚法定量测定蛋白酶活性,研究盾壳霉产生胞外蛋白酶的培养条件及影响蛋白酶活性的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在被盾壳霉寄生的核盘菌菌核中检测到蛋白酶活性,表明蛋白酶可能参与盾壳霉重寄生作用。发现核盘菌菌核浸出液培养基适合盾壳霉产生胞外蛋白酶,摇培(20℃、200r/min)5d时蛋白酶活性最高,达到0.22U/mL。盾壳霉胞外蛋白酶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7.0。当温度不高于40℃时,蛋白酶酶活较稳定。5mmol/L的金属离子Mg2+、Zn2+、Ca2+、Cu2+、Mn2+、Li+和K+等对蛋白酶酶活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Fe2+(5mmol/L)显著(P<0.05)提高了蛋白酶活性。盾壳霉蛋白酶对苯甲基磺酰氟(PMSF)敏感,说明盾壳霉产生的胞外蛋白酶可能主要是丝氨酸蛋白酶。这些结果为盾壳霉胞外蛋白酶的分离纯化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现代生物技术在甘薯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生物技术攻克了过去在甘薯(Ipomoea batatas)育种中无法解决的难题。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已在甘薯选育、品质改良、增强抗病虫性等方面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综述了诱变育种、细胞工程、分子标记和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甘薯育种中的研究与利用概况。  相似文献   
30.
本研究利用兵蚁的形态特征量度比较了北美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pes)与常见黑胸散白蚁(R.chinensis)、黄胸散白蚁(R.flaviceps)、栖北散白蚁(R.speratus)、圆唇散白蚁(R.labralis)、尖唇散白蚁(R.aculabialis)的整体观、头部侧面观、头部正面观和上颚4个外部形态。结果表明,兵蚁头部、上颚、前胸背板的颜色及形状、触角节数、腹部颜色等体部特征都十分相似。将6种散白蚁兵蚁的全虫体长、头长至颚基、头长连上颚、头宽、前胸背板长、前胸背板宽、后足胫节长的量度进行比较,仅在全虫体长这一项量度上存在差异,其余部位的量度之间存在相互重叠的现象。由此表明北美散白蚁从兵蚁的形态特征与量度上很难与常见5种散白蚁进行准确区分,需通过兵蚁和有翅成虫的形态特征共同进行鉴定或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