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5篇
农学   74篇
基础科学   15篇
  27篇
综合类   403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15篇
园艺   157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11.
利用遥感数据可以对地球资源环境进行大面积连续监测,得到更为精确的研究结果,MODIS LST数据因其优化的时空分辨率成为较理想和常用的数据源。同时,遥感数据由于受到云、气溶胶以及传感器角度等影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噪声污染、数据缺失等问题。针对该现象,以河南省为研究区域,以MODIS LST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谐波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11年全年每天四个时刻的MODIS LST 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重构。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重构的数据可对MODIS缺值70%以上的影像进行弥补,并且60%以上影像误差可控制在3℃以内,能得到较好的重构结果;同时重构LST数据与相应气温数据相关性大部分在0.8左右,能够较好拟合LST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2.
为了探索维氏气单胞菌B565低酶活几丁质酶ChiC的性质及突破其低酶活的应用瓶颈,构建了重组ChiC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PIC9\|ChiC,进行甲醇诱导表达纯化,研究其基本酶学性质。结果表明,ChiC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甲醇诱导48 h后,达到摇瓶水平最大表达量232.6 mg/L。ChiC最适反应pH为8.0,温度为40℃。最适反应条件时比活力为7.6 U/mg。ChiC具有较宽的pH及温度适应性,在pH 3.0~10.0,40℃或者0~40℃,pH 7.0, 均可以保持80%以上最适酶活力。同时几丁质结合蛋白CBP21于大肠杆菌中实现胞内可溶表达,其表现出对虾壳几丁质和胶体几丁质的具有不同的结合能力。但CBP21促进ChiC降解胶体几丁质的能力(提高约9倍)明显高于其促进ChiC降解虾壳几丁质的能力(提高约2倍)。上述结果为该几丁质酶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突破该低酶活几丁质酶的应用瓶颈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3.
东北地区土壤湿度的诊断分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EOF法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22年间(1981~2002年)平均土壤湿度(10~100cm层)的垂直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土壤湿度的变化在小兴安岭至牡丹江这块区域以及松嫩平原的南侧这2块区域最为突出,深层土壤湿度受外界影响比表层弱,两者表现出反位相。1981~2002年这段时间内,东北地区表层(10~60cm)土壤湿度呈现下降趋势,而深层(60cm)以下呈现上升趋势,东北地区各年土壤湿度的垂直结构各有不同,降水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之一。东北地区各个站点土壤湿度的垂直结构和变化特征也有很大区别,除了降水,积雪、地温等因素也会影响土壤湿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4.
我国绿化植物的生态型及区域划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毅  常根柱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0,11(1):173-175,185
绿化植物的生态型是绿化植物选择的主要理论依据。但目前对绿化植物生态型的划分标准在国际研究层面尚无定论,我国亦处于研究之中。根据我国目前绿化植物的表相特征(地域分布、气候指标)和生态类别(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和生物区系生态型)以及遗传关联性,结合已有绿化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将我国的绿化苗木(乔、灌木)划分为5个生态型:①北方温带抗旱、耐寒型树种:主要分布在西北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及其周边地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树木的生长环境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干旱少雨,降水量小,60%的降雨量集中于秋季,空气干燥、蒸发量大;②西北沙漠、戈壁超干旱型树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蒙新高原、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沙漠、盆地、荒漠戈壁一带;③暖温带过渡型树种: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广大中原地带。这一地区的年降水量(500mm)、温度(年均温10℃)、湿度(50%)等气候条件适中,适宜各种植物生长,树木种类繁多却有南北过渡特点;④南方沿海热带型树种:主要分布于华南及沿海一带,气候特点以湿热为主;⑤青藏高原抗寒型树种: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的大部,甘肃西南部和川西北高原的高寒草原森林地带。自然条件是:地势高亢,气候寒冷,一般海拔高度为3000~5000m,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在0~5℃。绿化植物以常绿冷季型树种为主,北方温带抗旱、耐寒型树种也有大量栽植。将草本绿化植物划分为3个生态型:①超旱生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阿拉善高原、甘肃河西走廊以及青海柴达木盆地。属于干旱荒漠气候,年降水量一般为100~250mm;②旱生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以西北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及其边缘地带,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有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类型,区域内年平均气温6~9℃,≥10℃积温2500~3000℃,降水量380~500mm,无霜期120~180d,年日照时数2700~3000h。代表性植物以丛生禾草为主,伴生数量不等的旱生灌木、小半灌木、旱生草本;③喜湿型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和沿海地带,北方的河流、沼泽、湖泊周围也有分布。气候特点是高温、高湿和高降水量。  相似文献   
115.
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分析北方冬麦区小麦品种抗热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培育抗热性强的品种对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小麦稳产性具有重要意义。选用北方冬麦区53份主栽品种和苗头品系,于2008—2009年度分别种植在北京、石家庄、衡水、安阳和泰安5点,各点设正常温度和塑料棚热胁迫处理。结果表明,千粒重可作为抗热性筛选的简易指标。农大189、CA0518和京冬8号的产量和千粒重在正常和热处理环境中均较高,抗热性好;衡观33和CA0736的产量在正常和热处理环境中均较高,但千粒重均表现中等,抗热性较好;农大211、石麦15、济麦22、农大3432和山农2149在正常环境中的产量和千粒重均较高,但在热处理环境中产量和千粒重均较低,抗热性差。53份品种按和面时间和峰值曲线面积可分为强筋、中强筋、中筋、中弱筋和弱筋5大类。热处理使所有类型材料的蛋白质含量和籽粒硬度增加,峰值带高、8min带高和8min带宽降低,并降低强筋、中强筋和中筋类型材料的和面时间与峰值曲线面积,增加中弱筋和弱筋类型材料的和面时间与峰值曲线面积。  相似文献   
116.
营养介导的TOR信号传导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R(target of rapamycin)是一种结构和功能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它能够通过整合营养、能量、生长因子等信号调节细胞的增殖、体积增大及细胞周期进程。作者综述了TOR激酶的上下游信号传导途径及氨基酸和能量等营养状况对这些信号传导通路和细胞生长的影响,为探讨营养调控体蛋白合成的机制及精准营养供给技术的建立提供宝贵的理论基础和开创性思路。  相似文献   
117.
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的内涵,论述了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尚存的问题。探讨了基于3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包括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系统、全国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化系统和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管理信息化系统。并提出了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8.
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大,而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农村信息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农村信息化的现状做了总体分析,阐释了农村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9.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转基因抗虫水稻在我国已经获得安全证书,且其他性状的转基因水稻也进入田间试验和环境释放阶段,因此,水稻的基因漂流备受关注。归纳和分析了近10年来国内外水稻基因飘流的数据和信息,分别包括向栽培稻品种、不育系和普通野生稻的基因飘流,明确了转基因向不育系的飘流频率最大,其次是普通野生稻,向栽培稻品种的飘流频率最小,并提出了向这三种类型水稻基因飘流的0.1%阈值距离。  相似文献   
120.
转基因飘流及其可能引起的环境和食品潜在风险是公众关注的热点之一。对2010年前主要农作物转基因飘流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调研与分析,特别是对一定允许阈值下的基因飘流距离进行了归纳。在分别报道各种作物的基因飘流数据前,对调研的背景、目的及所考虑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基于科学分析,建议采用分类管理和阈值管理的原则来控制转基因飘流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