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52篇
林业   5篇
农学   129篇
基础科学   2篇
  157篇
综合类   373篇
农作物   104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342篇
园艺   44篇
植物保护   6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稻瘟菌基因组规模分泌蛋白的预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信号肽分析软件SignalP v3.0,亚细胞器蛋白定位软件TargetP v1.01,GPI-锚定位点软件big—PI Predictor和跨膜螺旋结构软件THMM-2.0这4个软件分析预测稻瘟菌12595个蛋白序列中有1134个分泌蛋白。编码这些蛋白的可读框(ORF)最小值为78bp,最大值为7849bp,平均1231bp。引导它们的信号肽长度介于15—45个氨基酸之间,平均为21个氨基酸。435个分泌蛋白具有功能描述,主要是与代谢有关的酶类。分析了其中降解细胞壁组分和与致病相关的酶类,提示在稻瘟菌侵染水稻不同阶段产生的关键酶及基因的功能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2.
高效稳定沼液营养液对冬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冬小麦返青期施用稳定沼液营养液对冬小麦产量、品质以及土壤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施用尿素相比,稳定沼液营养液可以明显促进冬小麦株高的增长和干物质的积累,并显著提高产量,增产可达23.3%;与施用原沼液相比,施加稳定沼液营养液对冬小麦增产可达10.3%。施用稳定沼液营养液与施用尿素及原沼液相比,冬小麦籽粒中粗纤维含量分别下降20.9%和1.4%,淀粉含量分别上升4.8%和4.0%。同时对土壤养分的测定结果表明,施加稳定沼液营养液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49.1%,24.5%和18.7%。因此,稳定沼液营养液的使用可以更为有效的促进冬小麦产量的增加,同时改变土壤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83.
为了研究解耦联蛋白基因(uncoupling protein,UCP)对鸡(Gallus gallus)初生重及活性氧含量的影响,本实验通过对3个品种鸡初生重、UCP C353T多态位点基因型以及肌肉组织活性氧(ROS)含量的测定,发现丝羽乌鸡ROS值显著低于白莱航、寿光鸡,UCP TT基因型ROS值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而ROS含量与雏鸡初生重之间存在着正向的相关性(r=0.5011),UCP TT基因型的初生重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实验结果揭示了鸡UCP基因型对初生重性状具有选择效应。  相似文献   
84.
自然杀伤细胞和细胞毒性的T细胞在杀死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和癌细胞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这两类功能细胞将细胞质中的微孔形成蛋白即穿孔素(perforin)和颗粒蛋白酶释放到临近杀伤性细胞与靶细胞膜的缝隙中从而杀死靶细胞。穿孔素是一种67kD的多结构域蛋白,通过低聚化形成微孔将前凋亡颗粒酶输送到靶细胞溶质中。目前发现的穿孔素有50多种突变体,这些突  相似文献   
85.
为了从新转染方法与传统转染方法的比较中找出更为高效的转染方法,本研究以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DNA为外源基因,分别采用核转染法、电穿孔法和脂质体法转染牛的3种常用核移植供体细胞(胎儿成纤维细胞、胎儿输卵管上皮细胞、卵丘颗粒细胞).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胞,实验首先对核转染法和电穿孔法的转染参数进行了系统的摸索和优化,然后将优化后的核转染法、电穿孔法与脂质体法在可控实验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了转染对比实验,分析比较了转染48 h后的绿色荧光比率和细胞存活率.结果显示,核转染法转染胎儿成纤维细胞、胎儿输卵管上皮细胞和卵丘颗粒细胞的优化程序分别是V013、T023和U023;在电穿孔法中,当电场强度为90 V/mm,脉冲时间为10 ms时,胎儿成纤维细胞和卵丘颗粒细胞的转染效率最高,胎儿输卵管上皮细胞则在电场强度为80 V/mm,脉冲时间为5 ms时获得了最佳转染效率;最后通过转染对比实验得出,核转染法在3种细胞中都获得了最高的转染效率,分别为(98.78±0.30)%、(88.43±2.10)%和(71.31±0.77)%,均显著高于电穿孔法和脂质体法;转染后的存活率则为脂质体法最高,电穿孔法最低.研究结果说明,核转染法可以成为一种结合牛体细胞克隆技术生产转基因牛更有效的转染方法.  相似文献   
86.
为了探讨玉米苗期性状及其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学基础,以强优势玉米(Zea maysL.)杂交种组合豫玉22及其重组近交系为基础材料,采用三重测交(triple testcross,TTC)遗传交配设计,组配了包含312个测交后代的TTC群体,通过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到了30个控制发芽后第4天的最长根长、苗高、初生根数、根干重及叶干重的QTLs,并且在第2、3和7染色体上存在4个同时控制不同苗期性状的QTL区域。分析发现,在利用Z1和Z2数据定位出的22个QTLs中,以超显性位点最多(11个),加性(5个)和部分显性较少(5个),而显性最少(1个)。另外,还检测到8个QTLs与遗传背景之间的互作和16对不同标记间的互作。据此,我们提出超显性和上位性是玉米苗期性状及其杂种优势形成的主要遗传学基础。关键词玉米,苗期性状,三重测交,杂种优势,QTL定位  相似文献   
87.
人类的受精起始于精子与卵母细胞胞外基质即卵鞘(ZP)的结合。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主要是由精子细胞质膜上的卵结合蛋白(EBP)与表达在ZP上的糖蛋白的相互作用调节的。这种糖类的相互识别在人类配子结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人类卵子微小的体积和较少的数量使得研究ZP上的多糖结构和特征具有挑战性。近期英国,美国和中国香港大学的科研  相似文献   
88.
从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亚铁离子的螯合能力,DNA损伤的抑制,MDA、SOD含量等方面对桑黄(Phellinus sp.)抗氧化研究进行概述;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9.
为建立定量检测猪Ⅰ型干扰素信号传导因子mRNA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猪Ⅰ型干扰素信号传导因子视黄酸诱导基因-1 (RIG-1)、Toll样受体-9(TLR-9)、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和干扰素调节因子-7 (IRF-7)的基因序列设计了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分别构建了各自的阳性标准重组质粒,同时选择β -actin作为管家基因,建立了检测猪RIG-1、TLR-9、IRF-3、IRF-7的Taq 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检测方法荧光定量PCR扩增均无非特异性产物产生;检测下限均达1.0×101 copies/μL;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利用该方法对猪细小病毒(PPV)感染48 h的ST细胞中RIG-1、TLR-9、IRF-3和IRF-7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RIG-1、IRF-3和IRF-7转录水平呈现上调趋势,而TLR-9转录水平呈现下调趋势.本研究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适于猪Ⅰ型干扰素信号传导因子的定量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90.
为研究补播禾草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各经济类群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于2006年和2007年在甘肃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进行了禾草补播试验。结果表明:补播禾草可增加高寒沙化草地草群高度和植被盖度。补播当年,莎草类地上生物量降低,禾草类地上生物量增加。补播第二年,各经济类群地上生物量都增加,禾草类的地上生物量增加最多,占到总生物量的50%左右。其中,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和垂穗披碱草(Elymus natans)混播的处理,禾草类和豆科类比对照分别高出34.56%和96.37%,是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较好补播处理。补播作为改良天然草场的有效措施,对增加草群高度、覆盖度和提高草地地上生物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