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1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52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丝状真菌作为真菌中一类重要的微生物类群,在食品加工、酶剂和有机酸的生产、生物防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当中,由于丝状真菌的生长、代谢等严格受到自身抗逆性能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能的影响,因此丝状真菌的应用受到环境条件的严格限制。而菌株的抗逆相关基因直接决定了其自身的抗逆能力及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就丝状真菌抗逆相关基因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提升菌株抗逆性能的应用上进行了综述,为今后的丝状真菌菌株的改良及规模化的运用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棉花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GhPDS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在胡萝卜素生理代谢和病毒诱导外源基因沉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方法,分析已报道植物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氨基酸保守区,设计筒并引物,扩增出编码棉花PDS基因cDNA中间片段.通过RACE技术成功地克隆了棉花PDS基因的全长cDNA,命名为GhPDS1(GenBank No.HQ...  相似文献   
3.
研究15%氟环唑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效,结果表明:15%氟环唑悬浮剂在小麦始花期均匀喷雾112.50 g/hm2效果最好,防效为93.84%,其增产幅度为22.13%,对小麦安全,无药害。  相似文献   
4.
小麦孢囊线虫病传播扩散途径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明确小麦孢囊线虫病的扩散传播途径,调查病区农用机械、麦田翻耕后田间及其周边流水中小麦孢囊线虫的孢囊数量.结果表明,收割机、旋耕机和播种机上土样的孢囊检出率分别为27.1%、51.6%和44.0%,麦稻轮作的病田中,浪渣的孢囊检出率为58.3%,翻耕后麦田积水、沟渠和小河流中的孢囊检出率分别为33.3%、22.7%和7.7%.说明农业机械的跨区作业和水流是小麦孢囊线虫病传播、扩散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以紫外灯为光源,研究了八氯二丙醚在土壤表面的光化学降解动态以及不同因子对其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八氯二丙醚在土壤表面的光解动态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八氯二丙醚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光解速率为红壤>潮土>水稻土,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1.44、14.00h和20.63h。八氯二丙醚在中性土壤中光解速率最快,在偏酸或偏碱性土壤中光解半衰期均明显延长。土壤含水量增加,有利于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干燥土壤(含水量为2%)中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半衰期是潮湿土壤的1.3~2.6倍。当土壤中八氯二丙醚添加浓度为0.2~10mg·kg-1时,其光解速率与添加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添加剂量的催化剂TiO2对八氯二丙醚的光解均表现出明显的光敏化作用,光解速率常数提高1.6~2.4倍。研究结果将为明确八氯二丙醚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观察和测定了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慢生长菌株HN-1及其单游动孢子后代的培养性状及致病力,并将其与正常生长的其他3个菌株进行对峙培养,研究其慢生长特性传染规律,测定受感染菌株的培养特性及致病力.结果表明,大豆疫霉慢生长菌株HN-1的培养特性与正常菌株相比生长显著缓慢,菌落形态有明显差异,卵孢子产生量低,对大豆幼苗的致病力显著较弱;该菌的慢生长特性可通过无性繁殖传递至子代,并可通过对峙培养传染至其他正常生长菌株,传染后产生的受染菌株表现慢生长特性且致病力减弱.  相似文献   
7.
旨在通过盆栽试验,探究生防菌K3不同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甜瓜根结线虫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1)接种根结线虫后,K3菌剂在施用量为4 g/kg和8 g/kg时均能够促进甜瓜幼苗的生长,甜瓜幼苗株高、根长、叶片数、最大叶面积、地上鲜质量随K3菌剂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且施用量为8 g/kg时生长最好.同时施用K3菌剂后,甜瓜...  相似文献   
8.
噻呋酰胺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噻呋酰胺应用于小麦种衣剂的可行性,测定了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及对种子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噻呋酰胺对小麦纹枯病有很好的毒力,EC50为0.075 mg·L-1; 噻呋酰胺FS以不同比例包衣后能够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及发芽率;噻呋酰胺包衣能够显著提高小麦出苗率和植株鲜重,对根长及茎长的影响不显著; 1∶200和1∶400包衣对拔节期小麦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90.32%和87.79%,显著高于同等剂量下对照药剂防效。说明噻呋酰胺作为小麦种衣剂应用于纹枯病的防治是安全高效的。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条件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测定法,以棉花枯萎病菌、棉红腐病菌为供试菌,对茵陈、黄蒿、艾蒿等3种蒿属植物提取物的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3种蒿属植物提取物对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红腐病菌均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其中尤以艾蒿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强而稳定,48~96h对上述两病菌的菌丝抑制率均达80%以上;丙酮提取物的抗菌活性强于乙醇提取物,前者的EC50为1.4785 mg/L ,后者的为3.2090 mg/L。间歇振荡法、超声波法、冷浸法提取物对供试菌的72h菌丝抑制率分别为84.34% 、84.56%、88.7% ,可见同种溶剂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抗菌活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道立锋防治水稻纹枯病及穗期病害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道立锋乳油对水稻纹枯病及穗期病害的防效,结果表明:道立锋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好,建议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期连喷2次,间隔10-12d,用药量为450-525g/hm62;试验田穗期病害发生较少,各药剂防效差异较小,因此道立锋乳油对穗期病害的防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