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5个不同基因型胡麻品种为供试材料,用甲基磺酸乙酯(EMS)作诱变剂,设置5个诱变浓度和4个处理时间,探讨EMS诱变对不同基因型胡麻品种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品种间,尤其在不同颜色籽粒的品种间,EMS诱变对种子发芽率、田间相对出苗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EMS诱变对M3农艺和品质性状的诱变效应有正有负,不同品种和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利用线性回归方程计算最佳EMS诱变条件,统计M3代不同处理品质性状高于对照的突变株数的比例,综合得到不同籽粒颜色胡麻品种的最佳诱变条件:褐色籽粒胡麻品种为(0.6%,4 h或2 h),浅黄色籽粒品种为(0.3%,4 h)。通过EMS诱变创制高粗脂肪材料155份、高木酚素含量材料45份、高亚麻酸含量的材料26份,为胡麻品种品质改良提供了新的优异资源。  相似文献   
2.
亚麻酸是胡麻脂肪酸组成的主要成分,也是胡麻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为深入研究胡麻亚麻酸含量的遗传规律,基于6个世代遗传群体(P_1、F_1、P_2、B_(1:2)、B_(2:2)、F_(2:3)),采用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胡麻亚麻酸含量的遗传模式。结果表明,胡麻亚麻酸含量符合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在亚麻酸含量的遗传控制中具有重要贡献;B_(1:2)、B_(2:2)和F_(2:3)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3.59%、46.95%和53.92%,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5.60%、19.35%和14.43%;通过群体品质分析,筛选出高亚麻酸材料15份,高含油量材料7份,这些优异材料为胡麻品质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处理对糜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年降雨量不足40 mm的甘肃省敦煌市,以陇糜10号为指示品种,研究了不同生育阶段灌水处理对糜子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延迟糜子成熟,延长了拔节至抽穗阶段的生长发育天数;生育期内任何阶段水分亏缺都降低了糜子株高、千粒重和产量,主穗长缩短,主茎粗变细,抽穗灌浆期水分亏缺极显著地影响单株穗重、单株粒重及单位面积穗数。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糜子单株粒重、单株穗重、千粒重、株高、主茎粗、主穗长、单位面积穗数都与糜子产量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运用联合方差和AMMI模型对11个胡麻新品系在6个地点的产量、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单株果数、每果粒数、千粒质量和单株生产力的表现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及环境和基因型互作效应对胡麻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且对各农艺性状影响的大小不同。对产量影响的大小为环境交互作用基因型;对株高的影响:环境基因型交互作用;对工艺长度的影响:环境基因型交互作用;对分枝数的影响:环境交互作用基因型;对单株果数的影响:交互作用环境基因型;对每果粒数的影响:交互作用环境基因型;对千粒质量的影响:环境交互作用基因型;对单株生产力的影响:环境交互作用基因型。通过稳定性参数可以看出,‘0569-14’产量稳定性最好;‘2004M1-15-1-1-1’的株高和工艺长度稳定性最好;‘0559-15’的分枝数、单株果数和单株生产力稳定性最好;‘1S×外6’的每果粒数稳定性最好;‘113×81A350’的千粒质量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主要农艺与品质性状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6份不育系和6份恢复系材料为亲本,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36份向日葵杂交组合,对其组合的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的亲本配合力及杂种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6份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中株高、茎粗、叶片数、盘径、百粒质量、粗蛋白各性状同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作用,但基因非加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单盘实粒数、单株产量、粗脂肪等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主导;广义遗传力大小顺序为:百粒质量单株产量单盘实粒数。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与向日葵杂交组合竞争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强优势组合特点是双亲或亲本之一具有较高的GCA效应或SCA效应。12份亲本材料中,恢复系X3639R、318R、LD5009R在单株产量、农艺性状、单盘实粒数均表现为较大的正向GCA效应值;不育系S10-390-3A、S10-336-2A、S10-390-1A在百粒质量、单株产量、粗脂肪、粗蛋白方面均表现为较大的正向GCA效应值,故均为较好的亲本材料。此外,除茎粗外,恢复系的GCA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明显高于不育系。向日葵杂交组合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存在广泛的杂种优势。叶片、单盘实粒数、单株产量平均超亲优势分别为66.13%、73.58%、61.17%。粗蛋白平均超亲优势值为68.96%,各性状正向超亲优势组合数超过83%。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 ELIP1基因在冬油菜抗寒中的作用,克隆白菜型冬油菜 ELIP1基因的CDS序列,并对其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和不同抗寒品种间在低温下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LIP1蛋白编码19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20.472 8 ku,等电点9.24。序列比对分析表明, ELIP1基因在弱抗寒品种发生突变位置少于抗寒品种;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弱抗寒品种‘Lenox’和‘Neib’聚为一类,‘天油2号’‘天油4号’‘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和‘陇油9号’聚为一大类。qRT-PCR分析表明,冬油菜 ELIP1基因在不同抗寒品种间存在表达差异,低温下, ELIP1基因在超强抗寒品种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抗寒性相对较弱的品种,说明 ELIP1基因在冬油菜响应冷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1993年至2013年甘肃省审定的60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其14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地变化及相关性,为甘肃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省近年来审定春小麦品种(河西地区)产量逐渐上升,平均每年提高41.6kg·hm-2,产量三要素中小穗数和千粒质量变化不明显,相关系数低;穗粒数呈下降趋势。生育期和株高逐年下降,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23d。品质指标中面粉沉降值、湿面筋质量分数、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逐年下降,而其蛋白质质量分数、体积质量和面团吸水率逐年上升。但东片和旱地品种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总体来看,甘肃省春小麦产量总体水平呈西片东片旱地,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呈负相关,但二者之间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协调的;小穗数多、粒大粒质量和株高中等更适合甘肃河西地区气候和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复种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氮肥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全膜双垄沟留膜免耕复种栽培模式下,秸秆覆盖有利于促进马铃薯生长和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且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着前茬施N量的增加呈明显增加趋势,N肥的后效增产作用非常明显;秸秆覆盖条件下,相同施肥处理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N肥农学效率分别比无秸秆覆盖提高25.5%~59.5%、30.8%~67.3%、8.8%~155.6%,前茬N、P2O5和K2O的用量分别为300、120、60 kg/hm时(F1N5处理),马铃薯产量最高,可达16 737 kg/hm,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马铃薯在全膜双垄沟留膜复种模式下,秸秆覆盖可显著提高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氮肥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针对春油菜病害防控及产量提升,选择阿泰灵、禾奇正等9种不同叶面处理剂,分别在春油菜蕾薹期、初花期、花荚期喷施1次,综合春油菜生理指标、产量、病害防效分析,结果表明,禾奇正、阿泰灵和芸苔素内酯可降低春油菜株高、增加春油菜茎粗、提高春油菜产量,增产率分别为12.42%、8.48%和6.54%,并对春油菜白粉病和菌核病有显著的防控效果,对白粉病的防效为31.15%~51.04%,对菌核病的防效为27.96%~41.14%。  相似文献   
10.
玉米杂交种抗大斑病和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4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法共对97份玉米杂交种进行田间人工接种抗性鉴定和评价,明确不同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和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仅发现‘818’‘平玉8号’‘金穗51216’和‘兴达甜1号’共4份品种对玉米大斑病表现高抗;‘金518’‘陇单10号’‘KWS2564’‘敦玉1747’‘Hny02’等19份品种表现抗病;‘富早116’‘CN8706’‘豫丰96-68’‘敦玉2100’‘2100’‘BF2103’‘武科8号’‘正德306’‘陇源916’等29份品种表现中抗;其余45份表现感病和高感,分别占供鉴材料的4.12%、19.59%、29.90%和46.39%。表现高抗玉米丝黑穗病材料有‘兴达1106’等共6份;‘陇单10号’‘818’‘平玉8号’‘Hny02’‘玉源209’‘敦玉2100’‘2100’‘正德306’等共22份表现抗病;‘敦玉1747’‘豫丰96-68’‘BF2103’‘方玉30’‘甘农1610’‘BF2202’‘金凯3150’等共16份表现中抗;感病和高感材料共53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6.19%、22.68%、16.49%和54.64%。同时对玉米大斑病和玉米丝黑穗病均表现中抗及以上水平的有‘818’‘平玉8号’‘陇单10号’‘敦玉1747’‘Hny02’等22份材料,占供鉴材料的22.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