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53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篇
  74篇
综合类   19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一年生马尾松苗木进行沙培和土培栽植,在土培中通过调节土壤紧实度和土壤中的煤矸石含量,研究不同土壤紧实度和不同煤矸石含量对一年生马尾松幼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煤矸石含量不超过20%的情况下,是不影响马尾松的正常生长的,超过此含量,马尾松的生长则会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7,(11):150-151
本研究以受矿业活动酸性废水污染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土壤剖面的p H值和稳定硫同位素组成,来分析工业污染对土壤硫的影响。研究发现:p H值和稳定硫同位素组成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将为深入研究矿业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林业资源管理》2016,(1):105-111
综合使用样线调查法、红外相机定点监测法、铗日法、网捕法及非诱导性访问调查法等对思南四野屯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及相关文献,共记录该区域分布有兽类33种,隶属于8目19科。其中IUCN濒危(EN)物种2种,易危(VU)物种1种,近危(NT)物种3种;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II级保护动物5种,"三有"物种17种;被列入CITES附录的物种有7种。从区系成分来看,广布种19种,占全部物种的57.58%。综合分析认为:四野屯保护区是构成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重要的生态屏障与生境缓冲区之一,受人为干扰影响较为严重,应完善管理制度及职能,加强保护区生境和物种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东祁连山高寒地区山生柳种群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以东祁连山高寒地区山生柳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取样数据,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检验法,负二项参数,扩散型指数,Cassie指标,丛生指标,平均拥挤指数和聚块性指数,Poisson分布和负二项分布拟合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山生柳克隆种群在基株和分株2个层次上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山生柳基株种群为随机偏聚集分布,偏离的程度与水分条件相关;山生柳克隆分株种群呈聚集分布,由于受到干扰,聚集程度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增高。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例,利用VBA编程进行渠道纵断面绘制。程序设计的关键在于相应各个参数的换算及其在二维空间中坐标值的确定。程序运行后,通过渠道纵横向比例值、最低高程点、高程轴间距值、地面高程及渠底高程等因素的输入,实现了渠道设计及其纵断面绘制的准确、快速、高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分离出具备促生功能的种子际真菌,对来自贵州晴隆、三穗、关岭的野生花榈木种子际土壤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针对其溶磷、解钾、固氮、产IAA性能进行筛选,最后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3个地点共分离出16株种子际真菌,其中有7株真菌来自关岭、5株真菌来自晴隆、4株真菌来自三穗;对同时具备4种促生功能的真菌鉴定结果为编号SS-1-6、SS-2-3、SS-1-3、QL-3-5、GL-4-1和GL-3-1分别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茎霉属(Chaunopycnis sp.)、产黑色素短梗霉(Aureobasidium melanogenum)、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 sp.)。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花榈木种子际微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灌木根系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以紫穗槐和胡枝子两种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控制生长空间的研究方法,以放置不同形状的木板在盆内模拟不同喀斯特异质空间条件(孔隙型、圆形裂缝型、条形裂缝型和孔隙+岩石阻挡型),研究了异质空间条件下两种灌木根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异质空间条件下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系各项指标均高于均质空间,异质空间条件对根系生长有促进作用。不同植物受异质空间的影响程度不同,胡枝子在异质空间下的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均质空间。不同异质空间对根系生长的影响不同,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系均在孔隙型和圆形裂缝型两种空间条件下最为发达。(2)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生物量分布特征受异质空间影响。在异质空间下两种树种根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集中分布在土层深度5—10 cm和15—20 cm范围内,水平分布均集中分布在距植株中心0—3 cm内。紫穗槐根系生物量的水平分布受异质空间具体形状影响较大,孔隙型空间和圆形裂缝型空间对其水平分布影响较为显著。(3)两种灌木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不同,紫穗槐根系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为寻找更多空间,而胡枝子根系对异质空间的适应策略为占据有限空间。综上,紫穗槐和胡枝子根系生长受空间影响,两种灌木根系对生长空间适应策略不同。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喀斯特高原山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冲性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以马尾松人工林地(PMP)、桂花人工林地(OFP)、天然乔灌混交林地(ASL)、天然草地(NGL)、撂荒地(AL)、农地(CL)为研究对象,采用原状土水槽冲刷试验法,根据研究区地形及气候特点,设置3个坡度(5°,15°,25°),3个冲刷流量(3.2,4.8,6.4 L/min),冲刷时间均为15 min,结合土壤物理性质(容重、孔隙度、水稳性团聚体、机械组成等),定量分析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抗冲性及其与土壤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原状土冲刷试验过程中,各地类初始径流含沙量较高,但随着冲刷时间的延长,径流含沙量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趋势,且随着坡度和冲刷流量的增大,径流含沙量趋于稳定的时间有所提前;(2)土壤抗冲系数随坡度和冲刷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且坡度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比冲刷流量更明显。在同等条件下,各地类土壤抗冲系数依次为NGL>PMP>ASL>AL>OFP>CL,土壤抗冲系数分别为13.44~87.84,[JP]8.14~93.15,2.93~45.36,1.21~10.01,1.25~5.48,0.17~1.27(L·min)/g;(3)土壤抗冲性与土壤容重、砂粒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总孔隙度、黏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关系均可用幂函数表示(R2>0.78)。研究结果可为喀斯特区土壤侵蚀研究和水土保持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菌根桑能与石漠化地区贫瘠、干旱等主要生态障碍相耦合,有利于减轻贫瘠干旱胁迫,成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的一种新的有效措施。在综述丛枝菌根真菌的结构、生理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石漠化恢复过程中菌根桑的可利用性以及在调查桑树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筛选优良抗性菌株、丛枝菌根真菌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桑树的共生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旨在从全新的角度探讨菌根桑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对策以及为岩溶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机理奠定基础,从而保证菌根桑在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一串红光合日变化特性,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一串红光合生理特性日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一串红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呈单峰型变化,没有光合"午休"现象发生,胞间CO2浓度(Ci)、气孔限制值(Ls)、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呈"W""M"、倒"N"趋势变化,光合有效辐射(PAR)和气孔导度(Gs)对Pn的影响较大,分别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