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近年来,为挖掘川西北优质牦牛遗传资源,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与甘孜州畜牧站等单位合作开展了昌台牦牛和亚丁牦牛的资源挖掘,并分别于2019、 2022年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审定。该文主要对亚丁牦牛、昌台牦牛遗传资源的群体结构、生产性能、产奶性能和遗传背景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为川西北优质牦牛遗传资源的进一步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是一类危害严重的食源性病原菌,能引起人类的严重疾病,如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症等,牛、羊等反刍动物是引起人类发病的主要宿主来源。作者总结了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就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染色体和毒性质粒上的主要毒力因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披碱草属是禾本科小麦族重要的经济属,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5200 m的地区。属内绝大多数种是优良牧草,饲用价值极高,该属部分种具有耐盐、抗旱、耐寒等优良抗性,适应性广,遗传多样性丰富,因此不仅是生态恢复的重要物种,也能为其他牧草和麦类作物提供优异的基因资源。按照狭义上的分类标准,该属在全世界共有30余种,我国有13种,主要有老芒麦、披碱草、垂穗披碱草、短芒披碱草、圆柱披碱草等。近年来,由于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非生物胁迫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披碱草属非生物胁迫抗性,包括耐盐性、抗旱性、低温胁迫抗性、重金属胁迫及复合胁迫抗性,其中大多数研究来自中国学者。目前绝大多数关于披碱草属抗逆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电解质外渗率、叶绿素、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评价属内不同种,和/或不同品种/种质的抗性方面,然而这些研究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和评价体系,导致得出的结果不尽相同。此外,除了冷胁迫外,目前关于该属植物的抗逆机制却极少涉及。因此,综述了近年来在披碱草属植物抗逆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旨在为进一步挖掘和利用其优良遗传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可提高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发芽及生长的微生物复合肥溶液浓度,用不同浓度(0、2.5%、5%、10%)的微生物复合肥溶液处理种子,观察其发芽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经微生物复合肥溶液处理后,燕麦种子出苗速度和出苗整齐程度均较好,且低浓度(2.5%)复合肥溶液可促进种子发芽,发芽率比对照(0)提高了21个百分点,而高浓度(10%)明显抑制种子发芽,发芽率相比对照降低了25个百分点,处理后的种子病变率与对照相比降低了39~47个百分点。5%浓度下,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长、叶宽达到最大(P<0.05),分别为39.61、10.30cm、2.87cm,比对照增加了5.00%、27.70%和11.50%;各指标在7.5%时与对照差异不大,在10%浓度下的株高、根长及根数量比对照增加了18.30%、12.30%、35.00%。综合来看,低浓度(2.5%~5%)的微生物复合肥溶液利于燕麦出苗,高浓度(10%)微生物肥利于燕麦苗期生长。  相似文献   
15.
豆朋朋  王利  方庆  李娟 《中国畜牧兽医》2019,46(9):2745-2752
为探究鱼源蜡样芽孢杆菌的致病性和耐药性及指导科学用药,本试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DNA基因扩增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等方法鉴定分离菌,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和药敏试验确定菌株耐药性。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形成边缘不规则、不光滑的乳白色菌落,为需氧型革兰氏阳性菌。葡萄糖、硝酸盐、明胶液化等生化反应为阳性,木糖、阿拉伯糖、甘露醇等生化反应为阴性。16S rDNA基因片段长度为1 457 bp,在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与蜡样芽孢杆菌RTR菌株亲缘关系最近,与蜡样芽孢杆菌的同源性均达到99%以上,从而综合判定分离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人工感染试验发现,分离菌株对黄颡鱼有一定的致病性。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中检测出Sul1和Sul2两种耐药基因。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米诺环素等敏感,对头孢哌酮中度敏感,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氨苄西林等耐药。本试验结果为有效防控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疾病提供了科学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温和气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试验采用PCR法检测10株来源不同的鱼源温和气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4种耐药基因(aph(3')-Ⅱa、ant(3″)-Ⅰa、aac(6')-Ⅰb、aac(3)-Ⅱa)及四环素类抗生素的3种耐药基因(tetA、tetC、tetM)的表达情况,并利用K-B纸片扩散法对6种抗生素进行耐药表型分析。结果显示,10株温和气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Ⅱa、ant(3″)-Ⅰa、aac(6')-Ⅰb的检出率分别为20%、30%、20%,未检测出aac(3)-Ⅱa基因;对四环素类的耐药基因tetA、tetC、tetM的检出率分别为70%、20%、60%。K-B纸片扩散法结果显示,10株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对链霉素敏感,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高度敏感。结果表明,本次分离的温和气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为深入了解温和气单胞菌的耐药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3):64-67
为探究血红蛋白γ珠蛋白在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中的作用及其高氧亲和力机制,研究采用克隆技术获得血红蛋白γ珠蛋白(HBG)的基因序列,并对其CDs区序列进行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西藏牦牛HBG基因CDs区长438 bp,序列与普通牛一致,在种间具有较强的保守性。HBG编码145个氨基酸,密码子使用具有一定偏好性;HBG蛋白无跨膜区、信号肽,存在多个磷酸化位点;整条肽链表现出亲水性,为可溶性蛋白;预测HBG蛋白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  相似文献   
18.
落粒性是野生植物为有效繁衍后代、扩大种群而形成的一种适应特性,但对种子生产可造成不利影响。离区的形成、发育和降解是植物落粒的直接原因,植物激素产生促进或抑制脱落的信号,细胞壁水解酶可引起离区细胞的降解,这些过程的发生受多个基因调控,且调控网络复杂。对于种子落粒的相关研究已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中深入开展,而牧草领域则相对较少。综述禾本科植物落粒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禾本科牧草落粒机理深入挖掘以及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5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0,GPR50)在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表达与定位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卵母细胞成熟的分子机制及理解牦牛繁殖的特异性提供依据。通过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利用免疫荧光染色监测不同时间点(0~24 h)纺锤丝形态和核相的变化,确定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4个时期,包括生发泡期(germinal vesicle,GV)、生发泡破裂期(germinal vesicle break down,GVBD)、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 Ⅰ,MⅠ)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metaphase Ⅱ,MⅡ)的时间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R50基因在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动态表达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PR50蛋白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的亚细胞动态定位情况。结果表明,牦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0 h时90%处于GV期,6 h时94%处于GVBD期,16 h时92%细胞处于MⅠ期,24 h时94%处于MⅡ期。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GPR50基因在牦牛卵母细胞GV期即有表达,并在GVBD、MⅠ、MⅡ期成熟过程中逐渐升高,在MⅡ期达到顶峰,且极显著高于GV与GVBD期(P<0.01)。GPR50蛋白在牦牛卵母细胞GV期时集中在膜上表达,并随着成熟进程的发展在细胞质和细胞膜均大量表达,在MⅡ期高亮度弥散表达。以上结果表明,GPR50基因参与牦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GPR50在牦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H-FABP、MC4R基因在麦洼牦牛中的结构和功能,克隆测序麦洼牦牛H-FABP、MC4R基因的编码区全序列,并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其编码区序列、蛋白质结构、功能及进化关系。结果表明,麦洼牦牛的H-FABP基因全长440bp,其中编码区为401bp,编码133个氨基酸;MC4R基因全长1 434bp,其中编码区999bp,编码332个氨基酸。麦洼牦牛H-FABP和MC4R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普通牛、绵羊、猪、人和小鼠的核苷酸比较,其一致性分别为83%~99%、85%~99%,其中与普通牛的最高(99%、99%),其次是绵羊(96%、95%),与小鼠的最低;说明在不同物种中,这2个基因属于直系同源的基因。H-FABP和MC4R蛋白均为疏水性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