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2篇
农学   43篇
基础科学   13篇
  17篇
综合类   311篇
农作物   54篇
畜牧兽医   37篇
园艺   18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33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产量、收获指数及植株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的变化。随着品种的遗传改良,产量、收获指数、有效分蘖生物量和单茎生物量增加,分蘖总数减少。47年间产量由9118·36kg/hm2增加到15060·1kg/hm2,收获指数由0·46增加到0·55,平均每年分别增加1·39%和0·44%。随着品种的演替,单株分蘖总数下降,收获期单位土地面积生物量略有增加。产量和收获指数的增加是有效分蘖生物量和单茎生物量增加的结果。品种改良过程中单茎生物量增加是植株各器官生物量增加的结果,其中,抽穗期茎鞘生物量和抽穗后30d叶片生物量分别增加75·17%和49·94%。抽穗后叶片生物量和抽穗后10d的茎鞘生物量与产量呈显著相关,可作为高产品种的选择指标;抽穗后30d的单茎生物量与产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2.
氮肥运筹对雨养条件下春玉米农艺性状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氮肥运筹对雨养条件下春玉米农艺性状的变化研究表明,适当加大氮肥吐丝期施用比例有利于增加生育后期单株叶面积和穗位以下叶片数,提高敏感节位的茎秆压碎强度,从而增加了光合面积,延缓了叶片衰老,延长了光合时间,提高了蜡熟期抗倒伏能力,有利于同化物的积累;氮肥运筹对株高影响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73.
对松辽黑猪3个体质量阶段(1期为24.0 kg,2期为45.0 kg,3期为62.0 kg)饲粮能量物质转化及代谢规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每期选取松辽黑猪6头,通过开放式呼吸测热装置,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呼吸测热和气体交换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体质量的升高,松辽黑猪对饲料中粗纤维的消化能力显著提高(P0.05);松辽黑猪生长代谢和绝食代谢的耗O2量和CO2产生量1期显著高于2期和3期(P0.05),耗O2量2期与3期差异显著(P0.05),CO2产生量2期与3期差异不显著(P0.05);松辽黑猪蛋白沉积和脂肪沉积趋势一致,2、3期显著高于1期(P0.05)。  相似文献   
74.
白菜霜霉病及软腐病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白菜霜霉病及软腐病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菜霜霉病在单株病斑数20的15个地块中均为聚集分布,且随着单株病斑数的增多,聚集程度逐渐减小;在单株病斑数3 000的4个地块中为均匀分布。在病株率30%的地块中,白菜软腐病多为随机分布,但由于局部地势低洼等原因也会导致集聚分布;在病株率30%的地块中,白菜软腐病多为随机分布,但有接近均匀分布的趋势。根据平均拥挤度和平均密度关系回归方程,得到2种病害在不同发病程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75.
对番茄叶霉病病斑产孢规律的研究表明:在保湿24h内,随着保湿时间的延长,病斑相对产孢量也随之增加;黑暗条件有利于病斑产孢;病斑产孢适宜温度为10~28℃。其中,在23℃时产孢量最大,4℃和35℃时病斑几乎不产孢;在80%~100%的相对湿度范围内病斑均可产孢,病斑产孢量随湿度的增加而增大;另外,病斑相对产孢量随氮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却随着磷钾肥使用量的增加而减少;6~9龄的病斑产孢能力最强。叶霉病菌分生孢子主要在夜间飞散;在番茄植株株高30~100cm范围内,60cm株高处分生孢子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76.
月见草新品种“绿禾10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见草新品种"绿禾101号"是从二年生野生月见草资源混合群体中选育出的一年生月见草品种。该品种经过2年吉林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287.6,2300.6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公选1号"增产7.2%和6.8%。"绿禾101号"品种丰产性好,含油率高,抗倒伏性强。2009年1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  相似文献   
77.
长春地区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时序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春地区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系统调查结果表明:群落具有很高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数多达220种,分别隶属于2纲、15目、110科。其中天敌103种、害虫66种、中性昆虫51种。运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群落时间格局进行了研究。最优分割将大豆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发展期、鼎盛期和衰退期,结合群落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等群落特征值对最优分割结果进行了解释。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证实各亚群在节肢动物群落发展的不同时期发挥不同作用,中性昆虫与害虫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上的互补,而天敌对害虫有明显的跟随现象,各类群在维持群落稳定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8.
通过溶胶—凝胶化学方法成功地制备了一种约为500nm的SiO2纳米粒子,并以多聚赖氨酸(PLL)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修饰后的纳米粒子能够有效地与DNA结合,同时可以控制DNA的结合数量,而且能够保护DNA免受DNaseⅠ的降解作用。此二氧化硅纳米基因载体有望代替金粒子通过基因枪转化法实现外源基因在植物细胞中的遗传转化。  相似文献   
79.
选用高感大豆花叶病毒病而再生能力较强的大豆品种和品系作为受体,对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侵染菌液的制备以及根的诱导方法进行了优化。采用优化后的遗传转化体系以农杆菌介导法将pac1导入大豆,MSB培养基中附加2 mg/L6-BA+0.2 mg/LIBA进行丛生芽诱导,液体YEB重悬活化菌体后侵染,MSB培养基中蔗糖含量15%+2 mg/LIBA+0.2 mg/L6-BA进行生根诱导。共获得8株PCR检测呈阳性植株,经SouthernBlot检测,证明pac1基因已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转基因植株对病毒的抗性评价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80.
试验研究探讨了高吸水树脂的不同使用方法、不同用量在玉米上的抗旱增产效果。结果表明,高吸水树脂可以提高土壤持续抗旱能力,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提高玉米产量。增产率为1.8%~9.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