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1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74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长江口青草沙水库正式供水前的鱼类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忠军  吴昊  陈立侨  刘其根 《水产学报》2012,36(8):1234-1241
为研究上海青草沙水库的鱼类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其空间变化,2010年7--10月在该水库共捕获鱼类993尾,隶属5目,18种,其中淡水鲤形目鱼类最多,占总物种数的72.2%.群落优势种为贝氏(鳖)、刀鲚、鲫、光泽黄颡鱼.聚类分析表明,鱼类群落类型存在较显著的空间差异,刺网网目大小对渔获物物种组成有较显著的影响.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和均匀度均显著正相关,但更多地受丰富度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鱼类物种多样性在空间上无显著差异.4种摄食功能群中,无脊椎动物食性(44.4%)和杂食性(33.3%)鱼类物种数比例较高;4种生态类群中,定居性鱼类占绝对优势(77.8%).青草沙水库鱼类群落表现出淡水或长江口低盐淡水区鱼类区系的主要特征,与以近海鲈形目鱼类为优势的长江口邻近水域的鱼类群落差异巨大,推测水库建设导致的隔离与盐度下降是形成该水库鱼类群落趋于淡水区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2.
采用RACE-PCR技术,从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组织中克隆了血清应答因子(SRF)基因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2 477 bp,开放阅读框1 503 bp,编码500个氨基酸。通过氨基酸同源序列比对,牙鲆SRF与其它物种的同源性较高,在氨基酸序列的N端具有NLS结构域和高度保守的MADS结构域。用PCR方法扩增SRF基因的编码区片段,克隆到p EGFP-N1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SRF,将重组质粒转染牙鲆胚胎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实验进一步证实,SRF在转染细胞中高表达。说明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1-SRF构建成功,为进一步研究SRF在牙鲆变态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3.
尼罗罗非鱼盐碱选育二代幼鱼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急性致死试验方法,评估了尼罗罗非鱼盐碱选育二代幼鱼的半致死盐度、半致死(碳酸盐)碱度与半致死盐碱度。结果表明,选育二代幼鱼96h半致死盐度为21.809g/L;96h半致死碱度为8.514g/L。10g/L盐度条件下,96h半致死碱度为5.925g/L;15g/L盐度条件下,96h半致死碱度为4.583g/L;20g/L盐度条件下,96h半致死碱度为1.897g/L。该结果为罗非鱼耐盐碱选育研究与养殖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4.
为从基因层面了解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纯度,以团头鲂"浦江1号"选育奠基群体(F0)为对照组,采用14个多态性转录组微卫星标记评估了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的遗传纯度和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3个选育群体在14个微卫星位点的平均观察纯合度为0.425 6~0.508 9,平均期望纯合度为0.2482~0.258 7,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1.597 1~1.682 5,群体内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1.138 2~1.285 0,个体间的平均遗传一致度为0.2767~0.3204。3个选育群体的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均高于F0群体,但差异不显著(P0.05)。遗传一致度和期望纯合度在3个选育群体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即:A群体C群体B群体。群体间Nei氏标准遗传距离(DS)为0.180 8~0.798 9,A群体与B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DS=0.180 8),F0群体与C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大(DS=0.798 9)。总体而言,C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F0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对于3个选育群体而言,A群体的遗传纯度最高,B群体的遗传纯度最低。研究结果为选育群体的进一步选育纯化及种质资源聚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为了解团头鲂不同选育群体的育种潜力和用途,对团头鲂3个选育群体(A、B、C)进行了双列杂交,对其产生的9个配套组合在二龄阶段体质量、体长和体高的配合力和遗传相关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3个选育群体均存在极显著的一般配合力(P0.01),选育群体A的一般配合力(GCA)最高,选育群体C次之,选育群体B则为负向一般配合力,表明选育群体A和C有进一步直接选育潜力。(2)3个选育群体相互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特殊配合力(P0.01),表明通过杂交可获得较好的利用效果。(3)体质量、体长和体高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r0.899,P0.01),并存在极显著的加性和显性相关(r0.966,P0.01),有利于这些性状的共同选育。  相似文献   
56.
为了评估饲料中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水平对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及抗菌能力的影响,分别以鱼油和混合植物油为脂肪源,设计了2个系列共9组不同ARA含量的等氮等能,且具备相同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n-3/n-6比例的实验饲料,投喂对虾6周后,检测各组对虾在急性感染溶藻弧菌0、24、36和42 h时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immune deficiency)和溶菌酶m RNA表达量,并统计感染后96 h内对虾的死亡情况。结果表明:1对虾摄食以鱼油为脂肪源的饲料[饲料DHA(22:6n-3)和EPA(20:5n-3)含量分别为5.85和3.83 mg/g饲料],其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 RNA表达量均随饲料中ARA含量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0.56(B组)和0.87 mg ARA/g饲料组(C组)对虾溶菌酶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0.44(A组)、1.02(D组)和0.28 mg ARA/g饲料组(E组)(P0.05);对虾摄食以植物混合油为脂肪源的饲料(DHA和EPA含量分别为3.28和1.87 mg/g饲料),其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 RNA表达量随饲料中ARA含量的升高而升高;1.44 mg ARA/g饲料组(I组)对虾Toll受体m RNA表达量显著高于0.19 mg ARA/g饲料组(F组)(P0.05)。2人工急性感染溶藻弧菌后,各组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 RNA的表达量随感染进程均出现显著变化。摄食以鱼油为脂肪源的饲料时,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 RNA表达量峰值均出现在0.56 mg ARA/g饲料组(B组),且峰值分别出现在感染后24、42和24 h。摄食以混合植物油为脂肪源的饲料时,对虾鳃组织中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m RNA表达量峰值均出现在1.44 mg ARA/g饲料组(I组),且峰值分别出现在感染后24、42和36 h。3各实验组对虾急性感染溶藻弧菌后96 h累积死亡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表明,饲料ARA水平影响凡纳滨对虾免疫相关基因(Toll受体、IMD和溶菌酶)的表达,且ARA调控免疫基因表达的效果受饲料EPA和DHA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宗乾坤  张也  吕利群 《水产学报》2016,40(3):355-362
为建立针对Ⅱ型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分别构建了GCRV JX02株外衣壳蛋白VP4、VP35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GEX-4T-3-S6、PGEX-4T-3-S11,用纯化的重组蛋白r VP4、r VP35分别免疫小鼠制得相应的多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方法测定2种抗体的效价,用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的特异性。SDS-PAGE分析细菌表达的r VP4、r VP35大小分别约为98ku和61ku,且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间接ELISA方法测定制备的抗体效价分别约为1:4×105和1:106;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制备的2种多克隆抗体都既能够识别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又能够识别JX02毒株上的对应蛋白,并且发现感染JX02的草鱼血清中存在结合VP4、VP35的相应抗体。本研究制备的2种多克隆抗体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并且这2种重组蛋白作为相应抗体捕获原可以用于通过检测抗病毒抗体来确诊草鱼是否感染Ⅱ型GCRV。本研究将为GCRV主要流行株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VP4、VP35蛋白相关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8.
3种鳜鱼消化道结构与胃中泌酸胃酶细胞分布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比较了鳜鱼、斑鳜和杂交鳜(斑鳜♀×鳜鱼♂)胃、幽门盲囊、肠道结构特征。3种鳜鱼胃壁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组成,黏膜层内能看到固有层;其中,鳜鱼、杂交鳜胃黏膜层相对厚度0.30±0.09、0.30±0.11,斑鳜胃黏膜层相对厚度较薄,约0.21±0.13。肠道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组成,黏膜层表面含有绒毛,绒毛层含有杯状细胞;鳜鱼与杂交鳜褶皱数、杯状细胞密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大于斑鳜(P0.05)。鳜鱼、斑鳜和杂交鳜幽门盲囊平均数目分别为(2.138±0.173)个/μm2、(0.793±0.132)个/μm2和(1.098±0.218)个/μm2。幽门盲囊结构与肠道相似,3种鳜鱼的褶皱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但斑鳜杯状细胞密度显著小于鳜鱼和杂交鳜(P0.05)。同时,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比较了3种鳜鱼胃中泌酸胃酶细胞的分布特征,3个胃蛋白酶原基因探针均出现紫色杂交信号,且均位于胃黏膜层。同种鱼中,不同基因探针杂交信号细胞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种类间,相同基因探针杂交信号细胞密度大小顺序均为鳜鱼=杂交鳜斑鳜,且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消化道结构与泌酸胃酶细胞分布差异为鳜鱼消化生理学比较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9.
在水温25℃左右条件下,将体质量50g左右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选育二代鱼种放入淡水水箱(0.6m×0.4m×0.5m)中进行致死试验,盐度和碱度从开始0g/L,每天分别提高8g/L和2g/L,直至鱼种全部死亡为止;另在养殖车间水泥池(6.0m×5.0m×1.6m)中放入选育二代鱼种,设置淡水组、盐度组(10g/L)、盐碱混合组[(10,2)g/L、(10,4)g/L和(10,6)g/L],分别用S0A0、S10A0、S10A2、S10A4和S10A6表示,研究其在不同盐碱环境中的生长,以评估选育二代的盐碱耐受性能和生长性能。慢性致死试验结果表明:选育二代与对照组(非选育群体)的半致死盐度分别为(57.37±1.56)g/L、(48.71±1.58)g/L,半致死碱度分别为(19.09±0.76)g/L、(16.32±0.45)g/L。60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在S0A0组中,选育二代日均增重率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S10A0、S10A2、S10A4、S10A6组中,随着碱浓度的增加,选育二代与对照组日均增重率下降,选育二代日均增重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选育后代的盐碱耐受性能和盐碱环境下的生长性能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0.
三角帆蚌F5壳色及生长性状选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选育系紫色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F_4和非选育系三角帆蚌为亲本建立后代家系群体,比较选育组与对照组贝壳珍珠质颜色和生长性状,以评价F5贝壳珍珠质层颜色与生长性能选育效果。结果显示,选育组明度L*、饱和度C*、色差值d E*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选育组明度L*比对照组低17.13%,饱和度C*高于对照组20.55%,色差值d E*高于对照组22.56%,表明选育组贝壳珍珠质层颜色较对照组颜色更深,色彩更丰富。选育组左右两侧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参数–L*、d E*从前端至后端逐渐增大,表明贝壳珍珠质层颜色逐渐加深,对照组前端至后端变化规律与其不同。选育组与对照组左右贝壳相同位置处,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选育组各生长性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壳长、壳高、壳宽、体重分别高于对照组12.30%、9.95%、8.60%、36.34%。对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参数与生长指标综合评定值联合分析发现,B2、B4、B5、B6、B3家系最优,贝壳珍珠质层颜色深,并具有较强生长优势,可用于进一步选育与推广。通过对贝壳珍珠质层颜色和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发现,选育组内壳珍珠质层各颜色参数与生长性状之间相关系数较低,相关程度极弱,无法通过生长性状间接选择贝壳珍珠质颜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