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回交一代(BC1)和回交二代(BC2)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28个微卫星位点中筛选出9个在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中存在差异的扩增位点,这些多态性位点可作为尼萨回交一代和回交二代群体遗传鉴别的重要依据。尼萨回交一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70,多态信息含量为0.423;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60,多态信息含量为0.365,回交二代群体的遗传多态性低于回交一代群体。与回交一代相比,尼萨回交二代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较为一致(BC1:Ne=2.17,BC2:Ne=2.20),基因型数较为一致,但纯合基因型比例、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明显提高,表明连续回交导致后代遗传同质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盐碱胁迫条件下鱼类渗透生理调节机制,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实验材料, PCR扩增得到了Na+/3HCO-共转运子(NBCe1)基因cDNA部分序列,比较了单盐(盐度10、盐度15)、单碱(1.5 g/L、3 g/L NaHCO3)、盐碱混合(盐度10,碱度1.5 g/L;盐度15,碱度3 g/L)胁迫后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Na+、K+、Cl–、Ca2+)以及鳃碳酸酐酶(CA)活性、CA与NBCe1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不同胁迫条件下,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鳃组织 CA 酶活、CA 与 NBCe1基因 mRNA 表达变化均与胁迫强度呈正相关。随时间推移,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单盐、盐碱混合组血清渗透压值较单碱组高。单盐、单碱、盐碱混合组中, NBCe1基因mRNA在鳃中均呈略微上调,但不显著(P>0.05)。单碱组和盐碱混合组鳃CA活性较单盐组高,低盐碱胁迫(盐度10,碱度1.5 g/L)下CA活性较晚达最高值;不同胁迫条件下, CA基因mRNA表达均表现上调,单碱、盐碱混合组更为显著(P<0.05),推测CA较NBCe1对体内3HCO-转运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盐碱适应生理调节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尼罗罗非鱼选育一代耐盐碱和生长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尼罗罗非鱼耐盐碱选育一代为材料,开展幼鱼慢性致死试验和鱼种不同盐碱环境(S0A0、S10A0、S10A2、S10A4、S10A6)中生长试验,评估选育一代的盐、碱耐受性能和生长性能.慢性致死试验结果表明,选育一代山东、上海、河北品系的半致死盐度分别为53.95(±1.29)、53.36(±1.53)、56.25 (±2.12) g/L,半致死碱度分别为19.18 (±1.24)、18.73(±1.20)、20.05(±1.37) g/L.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选育一代的日增重率表现为下降趋势,S0A0组显著大于其他各组,S10A0、S10A2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大于S10A4、S10A6组;除S10A6组中山东品系日增重率大于上海、河北品系外,各盐碱组中3个品系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从86对尼罗罗非鱼遗传图谱标记中筛出17对种间差异性微卫星引物,分别对杂交亲本尼罗罗非鱼苏丹群体、新吉富群体、奥利亚罗非鱼以色列群体、茂名群体的遗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个罗非鱼群体有效等位基因数:新吉富(2.8)>苏丹(2.72)、以色列(2.96)>茂名(2.6);遗传杂合度:苏丹(0.73)>新吉富(0.68),以色列(0.89)>茂名(0.56);多态性含量:苏丹(0.58)>新吉富(0.51),以色列(0.56)>茂名(0.52),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分别以新吉富、茂名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尼罗罗非鱼与奥利亚罗非鱼群体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3057。尼罗罗非鱼苏丹群体与新吉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07。奥利亚罗非鱼以色列群体与茂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268。尼罗罗非鱼苏丹群体与奥利亚罗非鱼茂名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最大。  相似文献   
5.
尼罗罗非鱼盐碱选育二代幼鱼耐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急性致死试验方法,评估了尼罗罗非鱼盐碱选育二代幼鱼的半致死盐度、半致死(碳酸盐)碱度与半致死盐碱度。结果表明,选育二代幼鱼96h半致死盐度为21.809g/L;96h半致死碱度为8.514g/L。10g/L盐度条件下,96h半致死碱度为5.925g/L;15g/L盐度条件下,96h半致死碱度为4.583g/L;20g/L盐度条件下,96h半致死碱度为1.897g/L。该结果为罗非鱼耐盐碱选育研究与养殖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以慢性驯化后的上海、山东、河北品系尼岁岁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幼鱼为试验材料,比较它们在盐度组(0、15和20)、碳酸氢钠(NaHCO3)碱度组(1 g·L^-1、2 g·L^-1和3 g·L^-1)以及盐碱混合组(15,1 g·L^-1;15,2 g·L^-1;15,3 g·L^-1;20,1 g·L^-1;20,2 g·L^-1和20,3 g·L^-1)条件下网箱养殖成活率和日均增重率差异.62d试验结果表明,上海、山东、河北品系尼罗罗非鱼幼鱼在不同盐度、碱度、盐碱混合处理组中的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而日均增重率的差异显著(P<0.05).随着盐度、碱度增加,尼罗罗非鱼生长速度大体呈下降趋势;盐碱混合组生长速度较单盐、单碱组减慢.还发现不同品系尼罗罗非鱼在不同盐碱梯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相对生长优势.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适宜养殖的盐碱范围确定、品系筛选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尼罗罗非鱼基础群体与选育一代幼鱼盐碱度耐受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品系、河北品系、山东品系尼罗罗非鱼基础群体(F0代)和经盐碱驯化选育一代(F1代)幼鱼为试验材料,比较其半致死盐度、半致死碱度、半致死盐碱度。结果表明,3个品系尼罗罗非鱼F1代幼鱼的4 d半致死盐度为21.625~21.820 g/L;半致死碱度为7.903~8.407 g/L;在半致死盐碱度方面,10 g/L盐度下碱度为5.577~6.096 g/L,15 g/L盐度下碱度为3.940~4.794 g/L;F1代幼鱼4 d半致死盐碱度均显著高于F0代幼鱼;选育一代中,河北品系幼鱼盐碱耐受能力显著大于上海品系和山东品系。  相似文献   
8.
mTOR信号通路是动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通路之一。以尼罗罗非鱼为实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盐度梯度对尼罗罗非鱼生长的影响,以及mTOR通路下游调节因子p70s6k和4ebp1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变化。30 d养殖结果显示,盐度增加对尼罗罗非鱼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0、15、20、25盐度下,尼罗罗非鱼日均增重率分别为(0.48±0.13)g/d、(0.31±0.09)g/d、(0.14±0.08)g/d、(0.09±0.03)g/d。荧光定量PCR显示,p70s6k 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盐度梯度升高而下降,0盐度组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25盐度组最低;4ebp1 mRNA相对表达量随着盐度梯度升高而升高,0盐度组中表达量最低,25盐度组最高,0盐度组与25盐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0盐度组中p70s6k蛋白含量显著大于其他高盐度组,而25盐度组中4ebp1蛋白含量显著大于其余低盐度组(P0.05)。结果表明,盐度可能通过介导mT OR信号通路参与尼罗罗非鱼的生长调节。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盐碱胁迫条件下鱼类渗透生理调节机制,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为实验材料, PCR扩增得到了Na+/HCO3-共转运子(NBCe1)基因cDNA部分序列,比较了单盐(盐度10、盐度15)、单碱(1.5 g/L、3 g/L NaHCO3)、盐碱混合(盐度10,碱度1.5 g/L;盐度15,碱度3 g/L)胁迫后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48 h、72 h、96 h)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Na+、K+、Cl-、Ca2+)以及鳃碳酸酐酶(CA)活性、CANBCe1基因mRNA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不同胁迫条件下,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鳃组织CA酶活、CANBCe1基因mRNA表达变化均与胁迫强度呈正相关。随时间推移,血清渗透压、离子浓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单盐、盐碱混合组血清渗透压值较单碱组高。单盐、单碱、盐碱混合组中, NBCe1基因mRNA在鳃中均呈略微上调,但不显著(P>0.05)。单碱组和盐碱混合组鳃CA活性较单盐组高,低盐碱胁迫(盐度10,碱度1.5 g/L)下CA活性较晚达最高值;不同胁迫条件下, CA基因mRNA表达均表现上调,单碱、盐碱混合组更为显著(P<0.05),推测CA较NBCe1对体内HCO3-转运作用更为显著。研究结果为尼罗罗非鱼盐碱适应生理调节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人工杂交种的制种效率,以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萨罗罗非鱼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精,用冷休克抑制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诱导异源三倍体。实验对人工授精后处理起始时间(timing after-fertilization,TA)、处理温度(temperature,T)、处理持续时间(duration,D)这3个参数分别进行单因素实验,并设立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两个对照组。在T=♂♂9℃、D=30 min下,受精后10 min处理组检测不到三倍体;在TA=7min、D=30 min下,T=5~9℃能得到97.2%~100%的三倍体诱导率;在TA=7 min、T=9℃下,D超过60 min,孵化率为0。因此,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异源三倍体的最适宜诱导条件为:受精后7 min,♂处理温度9℃,处理持续时间30 min,诱导率为98.3%~100%,相应的孵化率为17.5%~19.1%。在获得100%三倍体的处理组中(除去TA=7min、T=9℃、D=50 min处理组),孵化率为9.6%~19.1%,高于相应杂交二倍体组的孵化率(7.6%~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