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2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306篇
园艺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从超声波辅助浸提、微波辅助浸提、酶法浸提、乙醇辅助浸提、反胶束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协同浸提等提取技术,及膜分离法、吸附树脂法、柱色谱法等纯化技术,阐述近年来茶叶多糖提取制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2.
陈尧荣 《福建茶叶》2015,37(1):27-29
本文从采穗园的选择与培植、扦插苗圃园的建立、扦插的时间与方法、苗圃管理、扦插发根的影响因素和茶苗移栽等方面阐述了茶树扦插繁育、茶苗移栽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为提高茶树扦插成活率和种植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3.
准确鉴定无性系茶树品种的遗传差异是对其进行保护与利用的重要前提。实验对金观音同胞及半同胞茶树品种的遗传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参试的31个SSR标记分型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共扩增出117个等位位点,单个标记为2.0~8.0个,平均3.77个。基因型数为2.0~11.0个,平均5.16个。基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15~0.80,平均0.54。基因杂合度范围为0.17~0.94,平均0.61。引物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14~0.77,平均0.48。引物鉴别力范围为0.07~0.73,平均0.29。参试品种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10~0.52,平均0.35。遗传多样性大小顺序为:同胞茶树品种半同胞茶树品种非同胞茶树品种。利用系统发育树可将参试茶树品种分为5类,与茶树品种的叶色、制茶特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任意两个品种同时在6个核心引物处(基因座)的基因型存在相同的可能性很低,为3.85×10-5,这组核心引物具有较高的鉴别力,可将参试茶树品种完全鉴定。  相似文献   
114.
为挖掘茶树农艺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位点,选用38对SSR引物对43份福建茶树品种进行多态性扫描与群体结构分析.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Tassel GLM(general linear model)和MLM(mixed linear model)方法进行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共检测出238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6.26个等位变异.供试群体的Shannon指数平均值为1.261.通过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供试材料划分成3个亚群.以GLM分析,发现8个与种径、茶类、百粒重和花瓣数相关联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54.3%、13.3%~21.8%、57.2%和50.9%;以MLM分析,发现6个与种径、茶类和百粒重相关的标记,各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分别为54.2%、19.7%~24.2%、31.1%.  相似文献   
115.
为了解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本文从福建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类型与分布、特征特性、叶片解剖学与细胞学特点、茶叶主要生化组分、茶类适制性及品质特征、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初步推断分布在福建茶区的野生茶树多为栽培类型;通过茶叶生化组分测试和感官品质鉴定,从中筛选出具有咖啡碱含量较低或味苦且品质表现优异的野生茶树种质(单株),可为福建提供良好的茶树遗传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6.
采用乌龙茶品种丹桂鲜叶为原料,按不同茶类制荼工艺要求制成绿茶、乌龙茶、红茶和白茶,探讨EGCG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最终保留含量。结果表明:在茶叶加工过程中,EGCG含量因水解、氧化等作用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变化趋势。EGCG的最终含量为绿茶保留量最高(81.63mg/g),约降至鲜叶的57.8%,其次白茶(74.04mg/g),再次为乌龙茶(73.65mg/g),红茶保留量较低(2.76mg/g),约为鲜叶含量的1.95%。  相似文献   
117.
不同类型茶园土壤有机碳、氮剖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夷山5种主要的茶园土壤类型(黄壤、红壤、潮砂土、高山草甸土、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碳、氮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和同一土壤类型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氮含量及储量均存在很大差异。5种土壤类型茶园0~20cm土层有机碳、氮含量和碳、氮储量均显著高于20~40、40~60和60~80cm土层,并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说明茶园土壤有机碳、氮储量表聚作用明显。5种土壤类型茶园同一土层有机碳、氮含量大小为:高山草甸土〉黄壤〉紫色土〉潮砂土〉红壤;0~80cm土层有机碳储量大小为高山草甸土(253.29t·hm-2)〉紫色土(134.17t·hm-2)〉黄壤(132.44t·hm-2)〉潮砂土(102.95t·hm-2)〉红壤(46.28t·hm-2);土壤氮储量与有机碳储量变化规律相似。相关分析表明,茶园土壤有机碳与全氮、C/N、孔隙度比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容重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碳、氮与土壤水分、pH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8.
不同施氮量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两种茶园土壤(黄壤和红壤) 有机碳矿化特征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氮水平处理,N0、N1、N2、N3,含氮量分别为0、100、200、400 mg·kg^-1.结果表明,培养结束后2种土壤在N0处理下的有机碳累计矿化量分别为586.58mg·kg^-1和298.84mg·kg^-1,黄壤有机碳矿化量显著高于红壤,但有机碳矿化比率和矿化常数犽值则显著低于红壤.2种土壤在氮输入后的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都显著高于N0处理,表明氮输入对有机碳矿化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氮输入量的增大,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有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20.90%~91.88%和48.52%~113.88%,氮输入对低肥力的红壤促进作用更明显.-级动力学方程较好地描述了2种茶园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累积动态,施氮显著增加了易矿化有机碳量(犆1),其中矿化常数犽值和初始潜在矿化速率(犆狅犽)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半衰期(犜1/2)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这说明短期氮肥施用能加速有机碳周转,有利于土壤碳氮转化和提高土壤的供氮能力.  相似文献   
119.
对10个茶树杂交创新种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生化成分、乌龙茶制茶品质、遗传相似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①参试种质为灌木型或小乔木型,树姿直立或半开张,中叶类。发芽密度中或密,1芽2叶生育期在3月中旬至下旬,芽叶色泽有黄绿色、紫绿色、紫红色3种类型,茸毛少。叶片大小为中叶,叶型有卵圆、椭圆、长椭圆3种类型,叶质均柔软。②参试种质间1芽3叶长、1芽3叶百芽重、花冠直径、花瓣个数、果实大小、种径大小均无显著差异。③参试种质生化分析样品水分、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均无显著差异。④FT104、FT516、FT528乌龙茶加工品质优,可作为育种材料利用。⑤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3处可将参试种质分为4类,其中 FT102和 FT516为第1类,FT1031为第2类,FT1032为第3类,其他7个种质为第4类。  相似文献   
120.
对玉翠引种到湖北武汉、贵州湄潭、广东英德等地后的种植成活率、芽梢特性、鲜叶产量、适制性、抗性等性状进行鉴定,经多年多点的试种鉴定表明:玉翠的种植成活率在英德、武汉点比对照高,湄潭点比对照低;发芽期在3点均比对照略迟;芽梢密度在英德、武汉点比对照稀,湄潭点与对照相当;鲜叶产量在英德、武汉点比对照高,湄潭点比对照低;制绿茶品质英德点与对照相当,武汉、湄潭点比对照略低;抗旱、抗寒性强。较适宜在广东、湖北、贵州等绿茶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