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通过在火龙果园中间种3个不同品种的牧草,研究不同生草栽培模式对果园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为火龙果园生态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结果表明:3种生草栽培可明显改善火龙果果园土壤物理性状,土壤容重下降了13.29%~15.83%,土壤总孔隙度增加了43.65%~72.28%,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分别增加了33.91%~55.89%和43.66%~72.28%,影响程度为紫花苜蓿>柱花草>百喜草;3种生草栽培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明显增加,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则因牧草品种不同出现较大的差异,间作紫花苜蓿和百喜草表现增加,而间作柱花草则明显减少;3种生草栽培均能有效提高火龙果果园相对湿度,降低气温和土壤温度,并能抑制火龙果园杂草的滋生,有效改善了果园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2.
利用香蕉菠萝废弃茎叶制备颗粒有机肥的粘结剂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寻有机粘结剂在商品有机肥造粒上的应用优化,为颗粒有机肥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以香蕉、菠萝茎叶堆肥为原料,采用3种有机粘结剂进行造粒试验。结果表明,3种有机粘结剂在添加量适宜的情况下,都能将香蕉、菠萝茎叶有机肥粉料团成颗粒,其中,酵母废水浓缩液、玉米淀粉和聚乙烯醇的浓度分别为70%、6%和2%时,造粒效果最好,成粒率可大于97%,返料率低于7.93%。通过颗粒性能的分析比较,3种有机粘结剂中以2%的聚乙烯醇最适宜,其所造有机肥肥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抗压强度达7.4N、吸水倍率达到2.97、平衡水含量也达到76.98%。6%玉米淀粉和2%聚乙烯醇粘结剂所造颗粒崩解率低,可作为缓释肥材料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3.
以‘粉杂一号’粉蕉为材料,研究了薄膜包装(MAP)和不同处理后在常温(25±2)℃下贮藏保鲜的效果。采用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薄膜袋包装,以52℃ 1 min热水、400 mg/L施保克、自主研发的乙烯吸收剂等对果实进行单一或复合处理。结果表明:采用施保克 乙烯吸收剂保鲜效果最好,贮藏时间达到30天,好果率高,果实后熟色泽风味好;其次为采用热水 乙烯吸收剂,贮藏时间也达21天。两者与对照或单一处理相比,明显保持果实的品质及延缓硬度下降、果皮变黄等。常温下用热水或施保克处理后加入乙烯吸收剂,用BOPP薄膜袋包装,可延长粉蕉贮藏时间3倍以上,该技术操作简易、可行有效,适合广大果农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4.
印楝渣生物药肥对香蕉生长和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有效利用印楝渣废弃资源研制印楝渣生物药肥,并探讨其对香蕉Musa acuminata生长和香蕉枯萎病的影响。【方法】将耐药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N-11)与印楝渣混合发酵,制备印楝渣生物药肥;通过抑菌和盆栽试验,测定印楝渣生物药肥对香蕉生长的影响以及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对病原菌菌丝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生防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N-11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4号生理小种(Foc4)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率为72.1%。生防菌株HN-11与印楝渣具有良好相容性,制备的印楝渣生物药肥施用质量分数为5%和10%时,处理组香蕉的长势好于对照,鲜质量、干质量、株高和茎粗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对照差异显著;施用印楝渣生物药肥组香蕉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0和25,对香蕉枯萎病的防病率分别达到72.2%和77.8%;生防菌HN-11能降低土壤中病原菌Foc4孢子数,破坏菌丝形态结构。【结论】印楝渣与生防菌HN-11发酵腐熟施用可避免对香蕉产生药害,制成的印楝渣生物药肥对香蕉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能有效控制香蕉枯萎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5.
为了探明低温预冷对常温泡沫箱中SO2保鲜纸处理的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温度变化和质量损失(质损)的影响,以储良(cv. Chuliang)龙眼为材料,使用5℃冷库预冷,以预冷方式、预冷时长、复剂用量为试验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龙眼果实在模拟常温25℃贮运条件下,预冷后及贮藏期间的果实温度和质量损失率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所有处理果实的入箱温度(T1)、箱内最低温度(T2)、开箱温度(T3)分别比对照低10~20℃、5~10℃、1~4℃,T1和T2在处理间差异显著,而箱内升温时长则是对照的2~3倍;果实预冷后、贮藏后以及货架4 d质损率提高,但封箱期间的质损率有所降低;裸果预冷(裸冷)的降温速度明显快于单层报纸覆盖预冷(纸冷)和湿布拧干后遮盖预冷(湿冷),后两者相近;裸冷处理的箱内果温比纸冷和湿冷低3~4℃,差异显著,而纸冷又稍低于湿冷;预冷时间越长,果实入箱温度越低,封箱期间的果温也越低。预冷方式对不同处理的果温和质损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预冷时长,复剂用量的影响不大,结合均值比较结果,认为A1(或A2)B1C1(或C2)是值得推荐的处理组合。使用泡沫箱包装,在0.18%~0.22%的复剂用量范围内,采用裸冷方式,预冷4~13 h,龙眼果实常温贮藏能够获得较好的货架商品率。  相似文献   
26.
龙眼果实贮藏品质理化指标评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构建龙眼Dimocarps longan果实贮藏品质理化指标评估体系,实现龙眼贮藏品质的简便、有效评估.【方法】以30个品种龙眼果实为试验材料,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因子分析、回归分析、分层聚类等,对果实的贮藏性能进行综合评估与分类,建立贮藏品质预测模型.【结果和结论】分别获得了30个品种龙眼果实不同贮藏效果的综合评分,包括常温果皮褐变和质量损失率、低温果皮褐变和果肉自溶,其结果与对应不同时期的贮藏效果指标均显著相关.分别建立了龙眼果实在不同贮藏温度下不同贮藏效果的数学预测模型,筛选出有效预测指标:常温贮藏品质理化指标包括熟性、外果皮a*值和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低温贮藏品质理化指标包括果皮龟状纹、果肉总糖含量和风味,从而构成了贮藏品质评估理化指标库.对30个品种果实在常温和低温下的贮藏能力进行分类,均获得了4个类别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27.
探讨现阶段以香蕉菠萝茎叶为原料生产复合生物有机肥的工厂化生产技术,重点研究以生物发酵为核心的生物有机肥的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要点,并提出工厂化生产生物有机肥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和技术指标,利用自主开发研制的复合发酵菌剂和发酵设备,并结合造粒技术的应用,可构成流水工艺,实现工业化连续生产。优化工艺条件下,香蕉菠萝废弃茎叶经生物发酵处理生产出的有机肥产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选育适合酿酒的荔枝实生单株,为荔枝酿酒品种的培育提供材料.[方法]以广州荔枝资源圃已开花结果的荔枝实生树为材料,通过对实生单株果实单果重、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成熟过程营养成分变化及酿造酒品质分析等,筛选优良的酿酒新品种,并对初选的优良单株进行植物学特征观察.[结果]“皇醉”荔枝果实平均单果重22.0 g,出肉率79.7%,出汁率70.0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0%以上,100 g果肉中含酸0.50 g、总糖13.82 g,pH3.90,其酿造的酒风味浓郁、纯净、有荔枝香气、口感协调无涩味;“妃醉”荔枝果实平均单果重21.6 g,出肉率74.1%,出汁率63.0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8.4%以上,100 g果肉中含酸0.30 g、总糖15.52 g,pH 3.87,其酿造的酒风味浓郁、有荔枝香气、口感有轻微涩味.[结论]“皇醉”和“妃醉”荔枝果肉原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酸度高,属于高糖高酸品种类型,非常适合酿酒,初步选定为适合酿酒的优良实生荔枝单株.  相似文献   
29.
为给火龙果园合理间作提供科学依据,以红皮红肉型火龙果间种大豆‘毛豆5 号’和‘华夏3 号’,研究果豆间作模式对主要生态因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豆间作可明显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土壤容重比对照处理降低了5.07%~7.97%,总孔隙度提高了5.51%~8.66%,土壤含水量增加了56.40%~59.66%;果豆间作可提高土壤有机质36.61%~42.62%、全氮75.67%~77.03%、碱解氮48.57%~ 61.92%、速效钾81.64%~103.12%,有效磷含量降低了31.89%~35.99%;果豆间作有效改善了果园微生态环境,气温和地表温度分别降低2℃和3℃左右,相对湿度提高4%~6%;果豆间作栽培模式总体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间作优势,明显提高火龙果园的经济效益,纯收入增加17.86%~24.93%。  相似文献   
30.
花期调亏灌溉对枇杷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枇杷花期调亏灌溉对坐果期生长势和成熟期果实产量的影响,提出最佳调亏灌溉制度,以大田14~15年生的早钟6号枇杷为材料,采用局部滴灌的方式,花期给予不同梯度灌水量和灌水周期进行调亏灌溉处理,以不灌水为对照,调查坐果期树体生长势和果实成熟期产量指标。结果显示:花期每隔15 d调亏灌溉1次,随着灌水量增加,坐果期枝条脱叶率呈显著递减趋势、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呈显著递增趋势,果实成熟期枝条叶片存活率呈极显著递增趋势、皱缩果率呈极显著递减趋势、平均单果重量呈显著递增趋势,考虑节水因素,每次灌水45 kg/株时,枇杷坐果期枝条有较多的叶片、叶片有较高的叶绿素含量,果实成熟期皱缩果率低、单果大,是最佳调亏灌溉量;花期每次灌水45 kg/株,灌水周期越长或不灌水,坐果期叶片脱落率越高,灌水周期8 d,节水同时却能保持枇杷坐果枝条不脱叶,是最佳调亏灌溉周期。本研究认为,枇杷花期调亏灌溉,增强了坐果期枇杷生长势,增加了果实成熟期产量,最佳调亏灌溉制度是8 d灌水1次、每次灌水45 kg/株,可显著减少叶片脱落、增加单果重、减少皱缩果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