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156篇
农学   44篇
基础科学   34篇
  17篇
综合类   383篇
农作物   154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91篇
园艺   49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对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人工栽培条件的种源、营养条件、环境因素的试验研究,找出了栽培蛹虫草的最佳栽培条件,为规范云南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2.
于2006年对10个大黍(Panicum maximum)品种的生产性能和品质特性进行区域试验研究,旨在筛选出适宜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牧草,以期为热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所引种牧草的存活率、越冬率都在94%以上,说明所引种牧草的适应性强;2)除TD 58坚尼草、坦桑尼亚大黍和热研8号坚尼草感染了叶锈病以外,其他牧草的抗病虫害能力均较强;3)种植第1年,坦桑尼亚大黍干物质产量最高,为45.33 t·hm-2,与MG 7 Aries大黍、MG 6 Atlas大黍、蒙巴萨大黍、热研8号坚尼草、热研9号坚尼草和TD 58坚尼草之间差异不显著;4)选择干草产量、粗蛋白、适口性和抗逆性作为综合评价供试品种优劣的指标,用灰色关联法评价牧草,结果表明,蒙巴萨大黍、坦桑尼亚大黍、热研8号坚尼草、MG 6 Atlas大黍和TD 58坚尼草居前5位,它们属高产、质优、适口性好、抗性强的高产优质牧草品种。  相似文献   
83.
经调查发现,危害江城县思茅松人工林的主要虫害有4种,分别是松梢螟、松小蠹虫、云南松毛虫、松叶蜂。阐述虫害的危害症状、程度等情况,提出了防治方法和措施。分析认为,造林树种单一、林分结构简单、虫害防治技术和手段落后是虫害发生严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4.
云南普洱市思茅区和景洪市普文两地开展不同季节的旱冬瓜扦插试验。结果表明:旱冬瓜不同季节扦插,夏季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出现时间早一些,冬季最迟,春季和秋季居中;旱冬瓜的扦插受季节的影响明显;在普洱市思茅区最适旱冬瓜扦插季节为秋季(9月份);在景洪普文最适旱冬瓜扦插季节为春季(3月份)。  相似文献   
85.
开展印度紫檀2种规格(1年生和2年生)苗的山地造林试验,研究和总结了印度紫檀山地造林的技术要点和幼林的早期表现。结果表明:造林42个月,用2年生苗造林较用1年生苗造林的增长量大,用2年生苗造林的平均树高是587.8cm,平均地径是7.65cm,用1年生苗造林的平均树高是431.4cm,平均地径是4.93cm,用2年生苗造林分别比用1年生苗造林的增长量增加了28.5%和52.5%,用1年生苗造林的保存率是74.5%,用2年生苗造林的保存率是89.7%,用2年生苗造林比用1年生苗的保存率高出20.4%。  相似文献   
86.
介绍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校园植物数据库构建、意义与功能。  相似文献   
87.
【目的】为滇黄精花粉形态学研究及进一步的分类和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选择4个不同花色的滇黄精品系,在植株形态比较的基础上,利用扫描电镜对花粉形状、外壁纹饰、极轴长(P)、赤道轴长等方面进行观察描述和比较。【结果】P1、P2和P3这3个品系之间除了花色的差异,在多数植物学特征性状上没有显著差异,而P4具有植株较矮、叶片窄小、花被短小以及根茎呈圆柱状、其横切面黄色等特点;滇黄精花粉粒大,长球形,极面观为椭圆形或纺锤形,具远极单沟,沟缘整齐,沟膜较清晰,无萌发孔,外壁很薄,两层,外壁表面具细网状雕纹;4个品系的花粉大小及形态结构上差异不大,花粉长68~70μm,极轴59~72μm,赤道轴23~31μm,极轴(P,μm)×赤道轴(E,μm)分别为65μm×25μm、70μm×28μm、64μm×26μm、66μm×26μm,P/E为2.5~2.6。【结论】尽管4个滇黄精品系花色迵异,但在花粉大小及形态结构上差异不大,难以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  相似文献   
88.
为探究微生物作用下咖啡碱的降解产物与途径,将普洱茶发酵中筛选鉴定的Aspergillus sydowii NRRL250(聚多曲霉)、Aspergillus pallidofulvus NRRL4789、Aspergillus sesamicola CBS137324和Penicillium mangini CBS253.31等优势菌株分别接种至晒青毛茶进行单菌种固态发酵,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咖啡碱、可可碱、茶碱的含量,探究微生物对咖啡碱代谢的影响;另外,基于UHPLC-QTOF-MS代谢组学技术,以灭菌处理组(ST组)和原料组(RM组)为对照,对聚多曲霉接种发酵样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A. pallidofulvus NRRL4789、A. sesamicola CBS137324和Penicillium mangini CBS253.31等优势菌株对咖啡碱等嘌呤类碱代谢均无显著影响,而在聚多曲霉接种发酵中,咖啡碱含量显著下降(P<0.05),降幅达83.89%;茶碱含量显著增加(P<0.05),发酵末期含量为(25.03±1.17) mg·g-1;而可可碱保持基本稳定。由此可知,聚多曲霉对咖啡碱降解代谢有显著影响。采用UHPLC-QTOF-MS方法检出茶碱、3-甲基黄嘌呤、1,7-二甲基黄嘌呤等9种与咖啡碱降解相关的代谢物。在聚多曲霉作用下,茶碱、3-甲基黄嘌呤、1,7-二甲基黄嘌呤、7-甲基黄嘌呤含量显著提高(P<0.05)。茶碱、3-甲基黄嘌呤、1,7-二甲基黄嘌呤和1-甲基黄嘌呤与咖啡碱及其相关代谢物的N-脱甲基化途径相关。1,7-二甲基尿酸、1-甲基尿酸与咖啡碱相关代谢物的氧化途径相关。由此可知,聚多曲霉为降解普洱茶咖啡碱的优势菌株,且具有将咖啡碱转化为茶碱的潜在能力;在咖啡碱降解代谢过程中,存在聚多曲霉作用下的N-脱甲基化和氧化,并以N-脱甲基化为主。  相似文献   
89.
外源氯化钙对低温胁迫下胡椒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胡椒主栽品种‘热引1号’胡椒为材料,设置4个不同浓度氯化钙(7、14、21、28 mmol/L)处理,以去离子水为对照,低温胁迫4 d(10 ℃/5 ℃,12 h/12 h),恢复培养6 d(28 ℃/20 ℃,12 h/12 h),观察表型并测定各处理的光合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性物质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7 mmol/L氯化钙处理胡椒可以改善寒害表型,随氯化钙浓度升高寒害表型逐渐加重;外施7 mmol/L氯化钙能够显著改善胡椒的净光合速率,随氯化钙浓度升高,净光合速率越来越低,氯化钙浓度过高时(达到28 mmol/L)净光合速率低于CK;与CK相比,外施7 mmol/L氯化钙能够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可溶性糖含量、降低丙二醛含量。随处理浓度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越来越低,丙二醛含量越来越高。本研究结果为胡椒生产上抗寒技术指导和抗寒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0.
咖啡湿法发酵中使用果胶酶对脱胶时间与杯品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阿拉比卡咖啡为原料,在咖啡湿法发酵环节中加入Pectinex Ultra SP-L果胶酶进行脱胶,并对加工出的咖啡豆进行理化及感官分析。结果表明:与自然发酵脱胶相比,果胶酶脱胶能缩短脱胶时间,有效快速脱除咖啡果胶。其脱胶时间与果胶酶的浓度、脱胶温度、鲜果成熟度呈正相关。与自然发酵脱胶相比,果胶酶脱胶所得咖啡豆的内含物质无显著差异,杯品质量干净稳定。就咖啡豆的杯品质量而言,0.01%果胶酶添加量脱胶处理要高于自然发酵脱胶,而添加量为1.00%、0.10%果胶酶脱胶处理略低于自然发酵脱胶。综上所述,果胶酶脱胶能保证咖啡品质的稳定性及提高咖啡加工效率,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