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8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4篇
综合类   1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热处理在保证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同时,也会对牛乳的营养品质产生明显的影响。介绍了乳制品加工中常见的热处理方式,重点综述和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牛乳热处理过程中的乳清蛋白质变性、氨基酸变化、美拉德反应、维生素损失、脂肪破坏和乳糖水解等方面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纳米技术在食品科学上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技术是纳米尺度理解、控制和操纵物质世界的一项科学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原料化工、医药、通讯和能源等领域。综述了纳米技术及其在食品加工、食品包装、食品机械和食品检测等方面的新应用,简要地提出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并认为有必要对纳米食品的生产和使用制定相应的规范和标准。  相似文献   
3.
白皮松不定芽增殖和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激素、活性炭和GA3在白皮松不定芽增殖和生长培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MS培养基白皮松不定芽的增殖系数均超过5。培养基中加入0.05mg/L分裂素时不定芽的增殖系数最高达到6.7。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不大,但对不定芽的生长,特别是不定芽的伸长具有明显效果,在3g/L活性炭的培养基中,高度大于2cm的嫩梢达到42.3%,大于4cm的嫩梢达到28.4%。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GA3有助于白皮松不定芽的伸长,但GA3质量浓度过高又会抑制其伸长。  相似文献   
4.
在广东省肇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豇豆"3414"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钾养分三要素中,氮素素是豇豆产量的第一限制因子,钾素是第二限制因子,磷素是第三限制因子;在14个施肥水平处理中,施肥效果最佳的是组合N2P1K1,即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理论最佳施肥量分别为6.00、4.50、5.75 kg/667 m2,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为1.00∶0.75∶0.97。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杂交稻机械化种植方法,根据杂交稻少本稀植的农艺要求,该文对不同育秧播种密度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的质量和产量进行研究,于2017年和2018年在广东省江门市、肇庆市和汕头市进行不同育秧播种密度(30~90 g/盘)和取秧面积耦合栽插对比试验,分析了耦合栽插对栽插质量、根系损伤率和发根力的影响;以钵体苗人工手插为对照,开展不同育秧播种密度与取秧面积耦合栽插的大田生产试验,分析了杂交稻毯状苗不同育秧播种密度耦合栽插方式的产量表现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现有技术条件下,基于育秧播种密度与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可实现不同育秧播种密度下较高质量的栽插,1~3株/穴的比例介于80.67%~95.33%之间,1~4株/穴的比例超过90.67%;育秧床土对栽插质量有较大影响,采用基质育秧或"基质+旱地土"育秧,当育秧播种密度超过50 g/盘时,漏插率为3.50%~6.38%,平均为5.11%,基本满足杂交稻机插农艺要求。2)不同育秧播种密度耦合栽插方式的根系损伤率为15.37%~31.16%;当育秧播种密度大于40 g/盘时,根系损伤率随育秧播种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发根力与根系损伤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49 3;当育秧播种密度差异不超过10 g/盘时,发根力没有显著差异,当育秧播种密度差异超过20 g/盘,发根力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3)不同耦合栽插方式中,50 g/盘机插的单产最高;从产量角度看,不同耦合栽插方式及对照的产量规律为:50 g/盘机插钵苗手插60 g/盘机插70 g/盘机插或90 g/盘机插;与各品种的区试产量表现比较发现,不同耦合栽插方式的实际产量都未达到区试产量,其原因是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都不及区试中的表现,但穗长达到或略超过区试中的表现。研究结果对攻克杂交稻机械化种植难题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用黄芪、陈皮、大蒜、白术等配成复方制剂按1%添加日粮中饲喂三黄快大型肉用鸡,结果表明:各个饲养阶段试验组比对照组肉鸡增重差异均显著(P<0.05),肉鸡料重比降低差异均显著(P<0.05)。整个试验期试验组鸡死亡率比对照组降低了71.43%。平均每只鸡获利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了47.67%,欧洲效益指数提高了45.45%。这种中草药制剂能提高肉鸡生产性能,增强抗病效果,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8.
在肉仔鸡日粮中分别添加0.5%、1%和2%由黄荆、黄芪、白术、紫菊、山药、常春藤、四季青、白芍、陈皮、甘草配成的补益生长素进行饲喂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含1%补益生长素的试验2组比未添加补益生长素的对照组以及含0.5%补益生长素的试验1组和含2%补益生长素的试验3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12.89%、10.24%和12.26%(P0.05),饲料增重比分别降低了12.91%、8.17%和9.59%(P0.05),日粮中分别添加0.5%和2%补益生长素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添加补益生长素以1%比例为佳,并能改善肉仔鸡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9.
中草药抑制H_5亚型禽流感病毒对鸡胚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医利用解表、清瘟、凉血止血的中草药防治人类流感的原理,选取金银花、北板蓝根、贯叶连翘、双黄连、贯众等五种中草药所制成的制剂进行H5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鸡胚后毒力作用的抑制实验。首先对鸡胚接种禽流感H5亚型病毒,然后对感染鸡胚分别注射上述几种中药制剂,再抽取胚液进行HA和HI实验,将其中对鸡源H5-AIV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挑选出来,测定中草药对禽流感病毒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然后采用寇氏法计算药物半数有效量ED50。结果表明,金银花、北板蓝根、贯叶连翘、双黄连、贯众五种中草药制剂在对H5亚型禽流感病毒的鸡胚毒性方面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Seed mass and emergence time may influence fitness of plants.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eed mass and emergence time on the performance of seedlings of Castanopsis chinensis, a large evergreen tree species with limited tolerance of shade. The treatment consisted of three light regimes: 100%, 15% and 2% of full sunlight. Germination rate and germination time show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eed mass. Germination rate differed among the three light regimes. Early-emerging large-seeded seedlings in 100% light produced the heaviest seedlings, while those resulting from smaller late-emerging seeds and grown under 2% light regime produced the lightest seedlings. Relative growth rate (RGR) decreased with seed mass in all three light regimes, and seedlings of C. chinensis have a higher RGR in high and intermediate light levels compared to low light. In contrast, the effect of emergence time on RGR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growth of C. chinensis seedlings wer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seed size, emergence time, and light conditions. For each month, the mean height of seedling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st for large-seeded seedlings and significantly lowest for small-seeded ones, irrespective of emergence time and light conditions. Regeneration success of C. chinensis appears to be regulated by the interactive effect of seed mass, emergence time and light reg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