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1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试验探讨日粮中添加不同脂肪酶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粮降低0.29 MJ·kg~(-1)的基础上,添加不同脂肪酶200 g·t~(-1),可改善黄羽肉鸡均重、耗料增重比等生长性能指标,但不同的脂肪酶改善效果不一。  相似文献   
2.
寄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原虫,包括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spp.)、锥虫(Trypanosoma spp.)、疟原虫(Plasmodium spp.)、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和艾美耳球虫(Eimeria spp.)等,可引起严重危害人类与动物健康以及对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原虫病。寄生虫入侵宿主后的发育和繁殖需要大量的嘌呤核苷酸,相应的嘌呤碱基在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催化下生成对 应的嘌呤核苷酸。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是一类参与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的重要代谢酶,广泛存在于寄生原虫中。寄生原虫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主要包括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和次黄嘌呤 - 鸟嘌呤 - 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两者在寄生原虫中分别催化腺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苷酸、鸟嘌呤核苷酸和黄嘌呤核苷酸合成,从而参与寄生原虫的多个生化代谢过程,不仅为寄生原虫核酸生物合成等提供前体物质,还为虫体提供通用能量载体。由于寄生原虫的嘌呤补救途径明显区别于宿主的从头合成途径,且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是寄生原虫嘌呤补救途径的关键酶,因而近年来寄生原虫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成为抗原虫药物候选靶标的研究热点,以寄生原虫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为潜在靶标,特异性筛选、设计抑制剂,并开发抗寄生原虫药物取得重要进展。以利什曼原虫、锥虫、疟原虫和弓形虫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为重点,综述寄生原虫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基本特征、生物学功能、抑制剂筛选与应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抗寄生原虫药物靶标研究与新型抑制剂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能量是肉鸡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也是肉鸡饲料中价格占比最高的元素,主要源于日粮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化学能。准确评估肉鸡能量需要量和日粮成分能量水平在肉鸡营养和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经济价值。代谢能(ME)体系是目前用于家禽饲料原料能值评定的成熟体系,在家禽营养和配方中被广泛使用。但和净能(NE)体系相比,代谢能体系忽略了饲料中不同原料成分摄食和消化过程中的热增耗(HI)差异对原料能值评价的影响,降低了原料能值评定的准确性。因此,作者结合国内外肉鸡净能相关研究进展,重点就肉鸡净能测定方法、肉鸡原料净能预测方程和影响肉鸡净能体系应用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讨论,以期为净能体系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9,(12):106-111
通过对我国南方地区患疑似浆膜炎的病鸭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对所得菌株革兰氏染色镜检,PCR鉴定及序列分析,最终分离到120株鸭疫里氏杆菌,并对菌株进行耐药检测。发现菌株对丁胺卡那、卡那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罗红霉素、红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有很强的耐药性,同时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多西环素、左氟氧沙星和氟苯尼考呈现出较强的敏感性。通过对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的检测,发现在氨基糖苷类耐药菌株中存在大量的耐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博落回提取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20头35日龄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性别比例相同原则随机分成2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头猪,预饲期5 d,试验期30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0.1%博落回提取物的基础日粮。试验期间,测定每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G);在试验结束时,每个重复选取2头仔猪采血测定血清免疫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①添加博落回提取物组断奶仔猪ADG较对照组提高3.89%(P>0.05),F/G下降4.32%(P>0.05),且腹泻率较对照组有显著降低的趋势(P=0.076)。②日粮中添加博落回提取物显著提高了断奶仔猪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 (IgG)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P<0.05),血清IgA及IgM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4.59%和4.60%(P>0.05)。③日粮中添加博落回提取物可显著降低断奶仔猪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5)。综上所述,在日粮中添加0.1%博落回提取物可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率,并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氧化能力,且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鸡球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艾美耳球虫寄生于鸡肠上皮细胞造成的原虫病。为明确粤东地区鸡群中的球虫病流行情况,该研究于2018-2019年在粤东地区18个规模化养鸡场采集700份粪便样品,利用PCR方法检测样品中鸡球虫感染情况。结果显示,粤东地区的鸡球虫病总检出率高达95.71%(67/70),主要流行虫种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堆型艾美耳球虫,检出率分别为55.71%(39/70)和48.57%(34/70)。1-25日龄肉鸡堆型艾美耳球虫的检出率最高,为69.23%;大于25日龄肉鸡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检出率最高,可高达60%。分析发现粤东地区鸡球虫混合感染情况普遍存在,但单一虫种感染占比最高(42.86%)。本研究对粤东地区规模化养鸡场的鸡球虫病流行情况进行系统研究,为粤东地区鸡球虫病的综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仔猪腹泻是全球规模化猪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菌,黏附素和肠毒素是其重要的致病因子,ETEC通过黏附素定植于小肠上皮细胞,在增殖过程中不断产生肠毒素,引起大量水和电解质进入肠腔,导致仔猪腹泻。目前,疫苗免疫是预防ETEC最有效的方法,然而许多商品化大肠杆菌疫苗的临床免疫效果不佳,且地域局限性明显。因此,研制安全、高效、广谱的ETEC疫苗对养猪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新型试验性ETEC疫苗被相继报道,如ETEC菌毛黏附素和肠毒素疫苗;一些新开发的疫苗,如亚单位疫苗、菌影疫苗、植物载体疫苗和囊泡疫苗等,具有不同的优势,在不同的动物试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文章简述了国内外学者在ETEC疫苗领域的研究进展,对猪源ETEC各类疫苗的优劣及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猪源ETEC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21,(1):7-12
在后抗生素时代,保证高效、健康养殖的关键在于确保动物肠道健康。文章聚焦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酶制剂和酸化剂等各类饲料组分对家禽肠道健康的影响,以期为营养调控手段在家禽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畜牧与兽医》2020,(1):1-4
母猪的繁殖性能是猪场主要生产指标之一,而母猪背膘厚与繁殖性能之间存在相关。为探究背膘厚与繁殖性能的关系,进而为提高猪场母猪繁殖性能提供指导,本研究以温氏种猪公司新法系经产大白母猪为研究对象,收集各阶段背膘厚和繁殖性状数据,分析妊娠期各阶段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在开始配种、妊娠28 d、妊娠80 d、妊娠112 d的背膘厚分别为15~22 mm、15~22 mm、19~22 mm、15~22 mm范围时,妊娠期各阶段母猪具有较好繁殖性能。研究表明,生产中保持妊娠期较适背膘厚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激素在批次化生产中对杜洛克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笔者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一:选用800头体况相近,健康的240日龄杜洛克猪后备母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40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每天16:00-17:00饲喂烯丙孕素5 mL,连喂18 d,停药42 h后按1000 IU/头剂量肌肉注射PMSG;72 h后按0.1 mg/头剂量肌肉注射GnRH;24 h后进行人工授精,间隔16 h再次进行人工授精。试验二:将400头体况相近的第一胎产后断奶母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20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第1天16:00注射孕马血清素,72 h后注射GnRH,24 h后进行人工授精,间隔16 h后再次进行人工授精。比较不同组间后备母猪和断奶母猪的配种受胎率、分娩率、产仔数等。结果表明:试验一中,试验组的情期受胎率、分娩率、产仔数、健仔数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二中,试验组的发情比例、情期受胎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娩率、健仔数、产仔数都较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批次化生产中合理使用性激素可显著提高杜洛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