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杏树鬃球蚧在伊犁野果林暴发,严重威胁了野杏的生存和野果林生态系统。为了有效遏制杏树鬃球蚧危害,采用喷雾法在室内筛选出对杏树鬃球蚧表现出较高死亡率的药剂,并在杏树鬃球蚧越冬2龄若虫出蛰期和1龄若虫涌散期进行地面人工喷雾试验和无人飞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内条件下5种药剂对杏树鬃球蚧若虫的校正死亡率在4.32%~81.19%,其中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对出蛰期、涌散期若虫的校正死亡率最佳,分别高达81.19%、73.2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杏树鬃球蚧越冬2龄若虫出蛰期,使用5%甲维盐微乳剂、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啶虫脒可溶液剂进行防治,施药后第14天防效均达74%以上,其中5%甲维盐微乳剂6 000倍液防效高达91.33%;飞防作业区以吐尔根药后7~8 d的虫口减退率最高,为50.96%。在1龄若虫涌散期,使用5%甲维盐微乳剂、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2%噻虫·高氟氯微囊悬浮-悬浮剂进行防治,施药后第14天防效均达71%以上,其中22%噻虫·高氟氯微囊悬浮-悬浮剂1 000倍液防效高达89.28%;飞防作业区虫口减退率为55.17%,防治效果为36.23%。可选用5%甲维盐微乳剂、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20%啶虫脒可溶液剂和22%噻虫·高氟氯微囊悬浮-悬浮剂作为当前防治杏树鬃球蚧的理想药剂,可有效遏制杏树鬃球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蠋蝽是优良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可捕食40余种重要害虫。为明确成虫不同的性别配比和饲养密度对蠋蝽的寿命、繁殖力和后代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蠋蝽的规模化饲养,在室内测定了不同性别配比(雌/雄为4F/2M、3F/3M、2F/4M、6F和6M)和密度(雌/雄为4F/2M和2F/1M;3F/3M、2F/2M和1F/1M)的蠋蝽的存活率、产卵量、无效卵的比例以及后代发育速率和性比等指标。结果显示,不同饲养密度和成虫性别配比对蠋蝽的存活率、产卵量、有效卵的孵化率以及无效卵的比例均有显著影响,但对后代的发育速率和性比无显著影响。2F/2M的蠋蝽30 d内存活率最高(65%),且无效卵的比例最低(12.68%),单头雌成虫30 d内产卵量为105.5粒,与产卵量最高的处理1F/1M无显著差异。4F/2M的蠋蝽的卵孵化率最高,为88.05%,但是与2F/2M(81.57%)无显著差异。2F/2M的蠋蝽适合度指数最高(441.14),而3F/3M的适合度指数最低。结果表明,在高10 cm,直径7 cm的透明塑料杯内饲养蠋蝽成虫时,雌、雄成虫最佳饲养密度和性别配比为2F/2M。选用合适的饲养密度和性别配比可显著提高蠋蝽成虫的繁殖力。  相似文献   
3.
山东广翅蜡蝉在青岛地区的发生规律及产卵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山东广翅蜡蝉Ricania shantungensis Chou et Lu在青岛地区的发生情况,于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踏查法调查该虫在山东省青岛市的寄主范围,并采用套网袋和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其年生活史及成虫产卵习性。结果表明,山东广翅蜡蝉在青岛地区的寄主有27种,其中木本植物25种,草本植物2种。山东广翅蜡蝉在青岛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翌年春天5月初孵化,越冬代成虫发生期为7月1日至8月10日;第1代成虫发生期为9月23日至12月4日。第1、2代卵的高峰期分别出现于7月25日和10月30日。成虫产卵对黄栌Cotinus coggygria Scop.具有明显的嗜好性,且喜将越冬卵产在东向和南向枝条上,不仅可产卵于新生嫩枝,也可以产卵于叶片主脉。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青岛乃至山东地区山东广翅蜡蝉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利用生防菌有效防控花生白绢病Sclerotium rolfsii,本研究采用稀释培养法从花生根际土中分离木霉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盆栽试验筛选对花生白绢病具有高效生防效果的菌株并测定其生防机制,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环境因子对发育的影响确定生防菌株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从分离的132株木霉菌中筛选出1株对齐整小核菌S. rolfsii 具有高效抑菌效果的菌株GH-20,抑菌率达89.93%,将其鉴定为棘孢木霉菌Trichoderma asperellum。对峙培养时,菌株GH-20对齐整小核菌的拮抗指数达Ⅰ级,当其菌落覆盖病原菌菌落后,其菌丝缠绕和侵入病原菌菌丝,并使病原菌菌丝体逐渐消解、减少,导致病原菌不能产生菌核;菌株GH-20产生的挥发性代谢产物(volatile gas,VOG)和非挥发性代谢产物(non-VOG)对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9.95%和79.49%。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同时接种菌株GH-20和齐整小核菌对花生白绢病生防效果最好,为79.64%。另外,该菌株具有在以果糖为碳源,以酵母膏为氮源和pH 7的条件下生长发育较好,光照有利于生长而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形成等生物学特性。生防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棘孢木霉菌GH-20主要通过竞争、重寄生作用和产生拮抗物质抑制和消解齐整小核菌,从而起到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5.
田菁种子内生菌的分离及其对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是改良盐碱地的重要生物策略,其中获得有效的微生物菌株是关键所在。为了获得更多的植物促生菌菌种资源,以滩涂耐盐植物田菁种子为材料分离可培养内生菌。分离纯化得到了79株菌,主要集中分布在Bacillus、Azorhizobium、Cellulosimicrobium三个属。菌株SC45、SC59、SC60、SC24、SC5、SC17六株菌可分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SC45、SC59、SC60具有溶解无机磷能力,其中SC60分解无机磷能力最高为(207.9±14.29 )mg·L-1,且SC45具有产铁载体能力。种子萌发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SC45、SC60、SC59、SC17对田菁种子的活力系数分别可提高13.3%、14.1%、29.9%、26.7%。且SC60和SC17菌株浸种可显著促进胚根的发育,胚根占比提高了29.5%和13%。上述结果表明,Bacillus SC60可分泌IAA和溶解无机磷,提高种子活力,促进胚根发育,可作为田菁促生菌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水稻螟虫是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害虫种类之一, 其为害范围广,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且在我国主要稻区呈现逐年加重的发生趋势。本文重点以二化螟为例, 概述了近年来水稻螟虫发生与为害现状、抗药性演化、抗螟水稻种质资源挖掘与品种创制、水稻螟虫生理生化与毒理学研究及新型杀螟药剂研发、水稻螟虫寄生蜂资源及其利用、水稻螟虫生态调控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以期为深入了解我国水稻螟虫发生为害及其治理研究现状提供依据, 并为水稻螟虫的可持续控制与水稻绿色生产的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杏树鬃球蚧在野果林的发生及危害情况,为有效防治杏树鬃球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 ~ 2020年在新疆野果林野杏集中分布区设置7个样地,以目测法调查杏树鬃球蚧的发生量及野杏受害程度。【结果】杏树鬃球蚧在不同受害等级野杏上的发生量不同。杏树鬃球蚧1龄若虫发生量最高可达1108.46头/50 cm枝条,且与前一代雌成虫发生量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调查样地杏树鬃球蚧发生及危害不同,其中巩留县萨哈杏树鬃球蚧发生量最大,野杏受害指数较高;新源县交托海杏树鬃球蚧发生量较少,野杏受害指数最低,但有增长趋势。【结论】杏树鬃球蚧在野果林区域及其周边的农业区域的扩散速度比较快,防治难度大,抓住防治杏树鬃球蚧的最佳时期及采用区域性的防治策略管理有害生物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8.
明确病虫害发生情况是果园农药减量防控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矮化密植技术的推广,苹果园生态环境、树形、病虫害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病虫害调查方法已不再适用。对新型矮化密植苹果园,根据叶片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在传统调查取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与完善,减少单株取样量,增加株调查数量,更加科学地反映苹果园叶片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建立可同时检测犬源牛犬细小病毒(CBoV)和犬圆环病毒(CCV)的二联PCR检测方法,并对两种病毒病当前的流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调查.分别将已发表的CBoV和CCV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选择高同源区段,应用Primer Primier 5计算机软件设计并合成了2对特异性扩增引物,目的片段大小分别为170 bp...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山东省部分地区谷子线虫病频繁发生、危害严重。为明确山东省谷子线虫病的病原种类,2021—2022年从山东省收集谷穗样本9个,采用组织破碎-贝曼漏斗法分离获得线虫,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线虫种类。结果发现,从临沂、济宁、聊城、济南和潍坊的6个谷穗样本中分离到植物线虫,经形态学鉴定为同一物种,并对其为害症状和雌、雄虫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同时结合基于rDNA-ITS与28S D2/D3区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和贝西滑刃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等生物学鉴定方法,最终将为害线虫鉴定为贝西滑刃线虫。鉴定结果为山东省谷子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和危害状况的研究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