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7篇
农学   45篇
基础科学   14篇
  170篇
综合类   347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对于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增加养分有效性有重要作用。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土壤结构的最小单元,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形成转化过程与土壤固碳过程息息相关,因而研究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及团聚体有机碳影响因素对于土壤结构的改善和土壤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文献的总结,明晰了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关系,阐述了土壤类型、施肥方式、土地利用和矿区复垦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影响,并从生物质炭的长期定位研究和复垦矿区的土壤修复两方面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的研究进行展望,研究结果可为合理的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两种β-环糊精的衍生物甲基-β-环糊精(MCD)和羟丙基-β-环糊精(HPCD)对甲基对硫磷的增溶作用和对紫外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MCD和HPCD能增强甲基对硫磷的水溶性,在25℃下,20 g/L的MCD和HPCD溶液中,甲基对硫磷溶解度比在纯水中分别提高了21.91和17.92倍;另外,3 g/L、6 g/L MCD和HPCD分别处理的甲基对硫磷,其光降解速率分别加快了4.87~6.85倍。增溶作用和光敏效应主要是由于MCD和HPCD与甲基对硫磷形成包合物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通报》2015,(6):1509-1513
位于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区,是湖南省重要的粮食产区,其耕地重金属污染与粮食作物生产安全问题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论文综述了洞庭湖粮食生产区耕地重金属污染的种类与程度,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与潜在的危害,总结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防控和治理措施,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综合防治对策。旨在为洞庭湖区耕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土壤通报》2015,(6):1289-1298
将湖南省划分为洞庭湖平原区,湘东、湘中丘陵、中低山区,湘南丘陵、中低山区和湘西北中低山区四个地貌景观区,以高密度的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数据为基础,分析地貌和样点数对插值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湖南省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湘南丘陵、中低山区湘东、湘中丘陵、中低山区湘西北中低山区洞庭湖平原区。湖南省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变异系数在31.23%~37.55%之间,属于中等变异水平;基底效应在12.3%~50.0%之间,其中湘东、湘中丘陵、中低山区和湘南丘陵、中低山区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呈现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洞庭湖平原区和湘西北中低山区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相同采样密度下,湖南省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的克里格插值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洞庭湖平原区湘西北中低山区湘东、湘中丘陵、中低山区湘南丘陵空间自相关、中低山区。四个区的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NRMSE均随着样点数的增加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表明插值精度逐渐提升。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3):165-166
通过对国人恐慌性购房成因的分析与探讨,结合房地产业发展的现状,发现当前大众的心理习惯、地理环境、房价虚高、政府政策以及房地产商的炒作等是导致购房者恐慌性购房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重视国人恐慌性购房成因,能为广大购房者提供房地产如实信息和知识,有利于积极引导购房者的购买心理,购房者能树立对房屋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6.
《天津农业科学》2016,(3):102-106
试验比较了盆栽与大田栽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在环境介质相同的条件下,大田栽培水稻平均每株分蘖数要高于盆栽水稻1倍左右。盆栽水稻成穗率要高于大田栽培水稻,盆栽水稻的平均每株成穗率为87%,大田水稻的平均每株成穗率为76%。两种栽培方式下稻谷的千粒数重无明差异,说明稻谷的千粒数重不受栽培方式的影响。盆栽水稻平均每穗实粒数99.4粒,结实率为77%;大田水稻的平均每穗实粒数151粒,结实率为85%。大田栽培水稻产量明显高于盆栽水稻,而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两者栽培的水稻土壤状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Cu、Cd、Pb、Zn、As复合污染对灯心草的生理毒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健  铁柏清  钱湛  杨佘维  毛晓茜  赵婷  罗荣  青山勋 《土壤》2007,39(2):279-285
通过盆栽试验,以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为浓度设置依据并结合实际污染土壤研究了不同处理水平的Cu、Cd、Pb、Zn、As5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灯心草生长、叶绿素含量及保护酶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5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对灯心草地上部生长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上限值处灯心草地上部生物量减产9.15%,<10%,但地下部生物量减产趋势不明显。复合重金属污染抑制灯心草的光合作用使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素a/b值降低。在接近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低浓度设计范围内,灯心草3种保护酶有逐渐被激活的趋势,表现出一定的协调性共同抵制重金属的毒害。但在高浓度处理水平下,酶活性遭到抑制。生长在矿毒水和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的灯心草地上部生物量分别下降28.23%和37.1%,但POD、SOD和CAT3种酶活性均高于对照。通过应用综合生态环境效益法,以灯心草为指示植物可以将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上限值设定为土壤中5种重金属的临界毒性效应值。  相似文献   
8.
恶唑菌酮土壤降解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彦文  杨仁斌  郭正元 《土壤》2007,39(3):474-478
探讨了土壤环境中的主要因素:土壤微生物、温度、含水量、pH值以及施用有机肥对恶唑菌酮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对恶唑菌酮在土壤中的降解起着重要作用,相同条件下灭菌土壤的降解半衰期是非灭菌土壤的27.6倍。环境温度、土壤含水量等对恶唑菌酮降解也有影响,在15℃~40℃的试验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恶唑菌酮的降解速率加快,特别是15℃~25℃温度范围内降解速率上升较快;过高和过低的土壤含水量都不利于土壤中恶唑菌酮的降解,土壤含水量为50?~100?时适宜恶唑菌酮的降解;此外施用有机肥会加速恶唑菌酮的降解;而土壤pH值对降解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5个县(市、区)为研究地域单元,构建土地功能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2018年土地功能值,分析其地域分异特征,运用地理探测器中的因子探测模型分析土地功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功能在各县(市、区)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地势平坦的湖区地带土地生产功能较强,社会功能与生产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空间耦合性,生态功能较强区域沿洞庭湖流域呈带状分布。(2)自然区位条件是影响土地功能地域分异的基础性因素,社会经济水平是影响土地功能地域分异的决定性因素,区域环境状况是影响土地功能地域分异的关键因素,在各因素类型中对土地功能影响最大的因子分别是地均固定资产投资、距地级市中心距离和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相似文献   
10.
2018年,在湖南的长沙和张家界、浙江兰溪等12个地点开展除虫脲的最终残留试验,并在湖南长沙、江西高安、广西南宁、福建漳州等4地进行除虫脲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量,并进行除虫脲的膳食安全风险评估。柑橘样品先采用乙腈超声提取,再经PSA和无水硫酸镁净化,最后用HPLC–MS/MS分析测定,外标法定量,柑橘全果和果肉中除虫脲的添加水平为0.01、0.10、1.00、5.00 mg/kg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102%和76%~99%,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7%~11%和8%~9%;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果肉中的定量限均为0.01 mg/kg;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波动性缓慢下降,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3.0~18.0 d和9.6~34.0 d;质量分数25%除虫脲可湿性粉剂在柑橘上以125 mg/kg(制剂用量为2000倍液)施药3次,施药间隔7 d,于末次施药后第35天采样测定,除虫脲在柑橘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1~0.55 mg/kg和<0.01~0.93 mg/kg,除虫脲在柑橘中的残留量均小于中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1 mg/kg);膳食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普通人群中除虫脲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为0.651 2 mg(柑橘全果)、0.644 4 mg(柑橘果肉),风险商为51.7%(柑橘全果)、51.1%(柑橘果肉),对一般人群健康产生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