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农学   2篇
  65篇
综合类   66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施肥期沾化冬枣对15N的吸收、分配及利用特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盆栽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技术, 研究不同时期施15N - 尿素, 对沾化冬枣15N的吸收利用及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生长季前期(萌芽前和花前) 施用15N - 尿素, 经根系吸收后, 15N优先分配到贮藏器官(包括主干、多年生枝和粗根) 中, 然后外运用于树体新生器官(包括枣吊及其叶片、新生营养枝、细根及果实) 的形成, 果实采收后15N开始向贮藏器官回流; 果实硬核期15N直接用于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而不是先贮藏再利用; 果实速长期15N优先向贮藏器官中积累; 萌芽前施15N在树体内的运转规律符合落叶果树贮藏N营养分配规律, 优先转运到生长中心。随着施肥期的后延, 植株对15N - 尿素的当季利用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基质栽培仙客来矿质营养吸收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仙客来(Cyclamen persicum)设施栽培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但由于引进的国外品种在我国栽培条件下缺乏相应的技术研究,导致仙客来生产优质品率低、生产成本高。因此,探讨设施栽培条件下仙客来的营养吸收规律,对制定优质仙客来生产的施肥技术具有指导意义。本试验以日本的NP系列F1代NP3品种为试材。2002年12月下旬播种于288穴育苗盘,2003年3月底移苗到50孔穴盘,2003年5月上旬换盆定植于泥炭:珍珠岩:蛭石=5∶1∶1(pH6·0,EC0·8mS/cm,速效N161·88mg/kg,速效P29·73mg/kg,速效K110mg/kg),试验规模为6000盆,田间管理按浙江森禾种业…  相似文献   
3.
不同N水平的富营养化水体中经济植物净化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建立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工程,本试验选择水芹、水蕹菜、韭菜、葱、黄花菜、芹菜等6种经济植物,研究了各种植物的净化能力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每种经济植物对水体总氮、总磷均有一定的去除作用,特别是水芹和水蕹菜,其在试验的20d内,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百分率分别为89.5%,98.2%;同时还对6种经济植物引起水体总氮浓度下降与时间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水体中总氮浓度呈负指数形式衰减。本文还对在植物处理过程中,水中Chla、BODs和COD的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表明,在高N水平的富营养化水中除水芹和水蕹菜外,Chla、BOD。和COD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在韭菜和葱处理过程中,水中腥味加重。各项指标综合分析表明,在不同N水平的富营养化水体中,水蕹菜处理效果最好,水芹次之,黄花菜和芹菜居中,韭菜最差。  相似文献   
4.
直链淀粉含量是评价稻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其累积生长过程是多生育期、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探究多生育期信息引入对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监测模型的影响,实现水稻品质信息的大规模准确监测。该研究选取水稻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这4个有关水稻籽粒形成发育的生育期的冠层光谱,分析原光谱、植被指数、高光谱特征参数,及其变换形式与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相关性,筛选得到相关性较好的光谱变量,并利用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建模,建立基于多生育期光谱变量的直链淀粉含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一阶导数、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 RVI)及成熟期特征参数表现出较高敏感性,最适用于直链淀粉含量预测的生育期为成熟期,而多生育期信息的综合利用能显著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最佳多生育期预测模型为孕穗-抽穗-成熟期组合模型,建模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为0.708,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为0.711%,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 Error, MAPE)为3.22%,验证R2为0.631,RMSE为0.768%,MAPE为3.99%,证明该模型能较为精确地预测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为稻米品质指标大尺度统计监测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5.
纤维素降解菌对农业有机废弃物发酵进行CO2施肥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室内培养和大棚试验相结合,对分离的3种纤维素降解菌在有机废弃物发酵释放CO2中的作用及其对增加大棚CO2浓度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三种菌均能明显促进有机废弃物发酵CO2的释放,其中菌A和菌C的效果优于菌B;3种菌混合接种时效果最佳。在大棚栽培条件下,昼间CO2浓度大部分时间低于300μL/L,处于亏缺状态;采用棚中不接种直接发酵也可大幅提高大棚的CO2浓度,但释放的时间只有9 d左右;采用3种菌混合接种的方法棚内全天维持CO2浓度800μL/L以上的时间可达14 d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培养和大棚试验相结合,对分离的3种纤维素降解菌在有机废弃物发酵释放CO2中的作用及其对增加大棚CO2浓度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三种菌均能明显促进有机废弃物发酵CO2的释放,其中菌A和菌C的效果优于菌B;3种菌混合接种时效果最佳。在大棚栽培条件下,昼间CO2浓度大部分时间低于300μL/L,处于亏缺状态;采用棚中不接种直接发酵也可大幅提高大棚的CO2浓度,但释放的时间只有9.d左右;采用3种菌混合接种的方法棚内全天维持CO2浓度800μL/L以上的时间可达14.d以上。  相似文献   
7.
铅锌矿区污染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浙江衢州铅锌矿区土壤的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及植物重金属积累特性。结果表明:矿区污染区土壤Ph、Zn、Cd、Cu全量的平均值分别是对照土壤的267.8倍、132.6倍、41.8倍、17.0倍。矿区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矿区土壤随着重金属含量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逐渐降低,而土壤基础呼吸、微生物代谢商则升高,矿区中心污染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只有对照土壤的72%,而基础呼吸和微生物代谢商分别是对照土壤的1.6倍和2.3倍。铅锌矿口附近污染区土壤酶活性较低,对照土壤的各种酶活性最高。其中土壤脱氧酶的活性变化最大,作为矿区重金属污染的指标更灵敏。  相似文献   
8.
王小云  张丽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88-17092
[目的]以赋石水库和上游河道沉积物以及流域内代表性土壤3组共9个样品为对象来研究上覆水体磷浓度和pH的变化对沉积物和土壤对磷吸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模拟与模型预测。[结果]3组样品对磷的吸附量均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达到平衡状态,用Langmuir方程能较好地拟合磷等温吸附过程。磷最大吸附量大小顺序为土壤>水库沉积物>河道沉积物。水库和河道沉积物的吸附/解吸平衡浓度均大于其上浮水体TP浓度。它们向水体释放磷,起污染"源"的作用。样品对上覆水pH有较强的缓冲性。上覆水pH在3~11时,平衡溶液pH在微酸到微碱之间,在1和13时为强酸和强碱性。上覆水pH在3~9时,样品均吸附磷,但对各个样品的影响较小,在1.62和10.53时样品对磷的吸附量为0,低于1.62和高于10.53时沉积物释放磷,且释放量随酸性和碱性的增强而增加。[结论]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力度,改善土壤质地,增强土壤抗蚀力和对营养物质的吸持力,达到控制水土流失和营养物质流失的目的,并最终起到改善流域内水体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EM菌液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EM菌液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以COD为主要处理目标的水体中,EM菌液的最适条件为V(EM)∶V(污水)=1/1 000、连续曝气、T>25℃;以脱氮为主要处理目标的水体中,其最适条件为V(EM)∶V(污水)=8/1 000、间歇曝气、T>25℃、pH为中性偏碱;以除磷为主要处理目标的水体中,EM菌液最适条件为V(EM)∶V(污水)=8/1 000、间歇曝气、T>25℃、pH为中性偏碱.考虑到整体性、经济性和实用性,EM菌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最佳条件为V(EM)∶V(污水)=1/1 000、间歇曝气、T>25℃、pH为中性偏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水稻是典型的富硅植物,植硅体沉积在水稻体内可封存有机碳。本文分析不同吸硅能力基因型水稻植硅体含量、形态、分布及其固碳特征,探究水稻植硅体固碳机理。【方法】盆栽试验在浙江大学玻璃房内进行。供试材料为水稻低硅突变体Lsi1和Lsi2及其野生型,所有施肥和管理措施一致。于成熟期,取水稻地上部茎、叶、鞘样品,常规方法测定硅、植硅体、植硅体碳含量。【结果】1)不同基因型水稻体内硅含量、植硅体含量、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突变体显著低于其野生型,大小依次为Lsi1野生型> Lsi2野生型> Lsi2突变体> Lsi1突变体,Lsi1和Lsi2突变体水稻植硅体碳含量显著高于其野生型,大小依次为Lsi1突变体> Lsi2突变体> Lsi2野生型> Lsi1野生型。2)野生型水稻硅与植硅体含量为鞘>叶>茎,而突变体水稻硅与植硅体含量为叶>鞘>茎,水稻叶片中的植硅体碳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最高,植硅体碳含量整体分布趋势为叶>茎>鞘,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整体变化趋势为叶>鞘>茎。3)水稻植硅体含量与硅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高吸硅的水稻植硅体含量高,且形成的植硅体比表面积小,表明植硅体含量及其形态受其遗传特性的影响。植硅体含量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植硅体碳含量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 <0.01),表明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除了受植硅体含量影响,还受植硅体所包裹的有机碳浓度影响。4) Lsi1及Lsi2野生型水稻生物量、植硅体储量、植硅体碳储量显著高于其突变体。【结论】具有高吸硅能力的野生型水稻与其突变体相比,生物量、硅、植硅体、生物量干物质植硅体碳含量增加,分布不同,虽然植硅体碳含量降低,但植硅体碳储量增加。Lsi1及Lsi2野生型水稻比低硅突变体水稻具有更高的固碳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