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奶牛泌乳高峰期产奶性能、血常规指标、血清生化与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20头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550.00±32.71)kg、胎次为2~3胎的干奶期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5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600、1 200和1 800 mg/d β-胡萝卜素,试验从产犊前60 d至产犊后90 d,共150 d。试验期间测定奶牛产奶量、乳成分,试验结束时尾静脉采血,测定血常规,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奶牛泌乳高峰期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影响不显著(P>0.05),添加600、1 200 mg/d β-胡萝卜素显著降低了牛乳中体细胞数(P<0.05);饲粮中添加β-胡萝卜素对奶牛血液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和红细胞压积(HCT)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添加1 200、1 800 mg/d β-胡萝卜素显著提高了奶牛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酶制剂对奶牛瘤胃发酵、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同或相近的泌乳早期荷斯坦奶牛32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4组,每组8头。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复合酶制剂的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0.15%和0.20%复合酶制剂的试验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5%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P0.05);添加复合酶制剂对瘤胃液乙酸含量有一定提高作用(P=0.08),而对其他挥发性脂肪酸、氨态氮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有降低pH的趋势(P=0.08)。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能显著提高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P0.05);添加0.20%复合酶制剂能显著提高有机物的表观消化率(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血清总蛋白含量有增加趋势(P=0.09),对尿素氮含量有降低趋势(P=0.07),而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0%和0.15%复合酶制剂能显著提高饲料转化率(P0.05),0.10%组和0.15%组3.5%乳脂校正乳产量分别提高3.88和4.27 kg/d (P 0.05),0.15%组乳脂率提高12.70%(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有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瘤胃发酵和生产性能,且添加量为0.15%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理阶段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生理阶段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选取处于围产前期、泌乳前期、泌乳中期和泌乳后期的经产荷斯坦奶牛各4头,共16头,采集瘤胃液用于测定瘤胃发酵参数和提取微生物DNA,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测定瘤胃细菌组成。结果表明:1)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乙酸、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乙酸/丙酸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丙酸浓度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2)在门的水平上,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泌乳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门则为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拟杆菌门、SR1细菌、蓝菌门、柔膜菌门、TM7细菌和纤维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而泌乳期各阶段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3)在科的水平上,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科为普雷沃氏菌科,而泌乳期奶牛瘤胃内的优势菌科为琥珀酸弧菌科和普雷沃氏菌科。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普雷沃氏菌科、瘤胃菌科、理研菌科、BS11细菌、RF16细菌、SR1细菌、Gastranaerophilales、克里斯滕森菌科、TM7细菌、RF9细菌和纤维杆菌科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泌乳期(P0.05);围产前期奶牛瘤胃内的琥珀酸弧菌科、毛螺菌科和韦荣球菌科则显著低于泌乳期(P0.05)。综上得出,奶牛从围产前期进入到泌乳期,瘤胃细菌多样性显著降低;泌乳期各阶段瘤胃细菌组成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与淀粉比值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成分合成的影响。试验整理了27篇有关奶牛碳水化合物营养的研究,共计123个处理,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饲粮NDF、淀粉含量以及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性,并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饲粮NDF和淀粉含量,饲粮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R2=-0.799,P<0.01)、产奶量(R2=-0.730,P<0.01)、乳脂率(R2=0.664,P<0.01)和乳蛋白率(R2=-0.788,P<0.01)的相关性更强;饲粮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2)、产奶量(P<0.01)、乳脂率(P<0.01)、乳蛋白率(P<0.01)、乳蛋白产量(P<0.01)和乳糖产量(P<0.01)存在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饲粮NDF与淀粉比值每增加1,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产量分别降低0.81、1.36、0.06和1.50 kg,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增加0.11%和0.07%。M eta分析结果表明,饲粮NDF与淀粉比值可作为反映奶牛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的营养评价指标,用于指导奶牛的生产和调控乳成分的组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包括两个体外瘤胃发酵试验,以研究延胡索酸、莫能菌素和亚麻油对体外甲烷产生量的交互影响。供体山羊和体外发酵均采用50%精料和50%苜蓿干草的日粮。试验1研究莫能菌素(0、120 mg/kg DM)和延胡索酸(0、6.9 mmol)的影响,共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结果表明:莫能菌素和延胡索酸均可显著降低甲烷产量,降低幅度分别为11.1%和11.4%(P <0.05),且莫能菌素和延胡索酸对甲烷产量、发酵液pH和挥发性脂肪酸组成没有交互影响(P> 0.05),二者联合使用时降低甲烷幅度为21.9%。试验2研究莫能菌素(0、120 mg/kg DM)、延胡索酸(0、6.9 mmol)和亚麻油(0、3.1 mmol)的交互影响,共8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8个重复。结果表明:莫能菌素、延胡索酸和亚麻油均可显著降低甲烷产量,分别降低15.9%、11.0%和8.1%(P <0.05),莫能菌素、延胡索酸和亚麻油对甲烷产量、发酵液pH和挥发性脂肪酸组成均没有两向(P> 0.05)和三向(P> 0.05)的交互影响,三者联合使用时降低甲烷幅度最大,为34.3%。综...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采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饲粮中性洗涤纤维(NDF)与淀粉比值对奶牛生产性能和乳成分合成的影响。试验整理了27篇有关奶牛碳水化合物营养的研究,共计123个处理,运用Meta分析方法研究饲粮NDF、淀粉含量以及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和乳成分的相关性,并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饲粮NDF和淀粉含量,饲粮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R2=-0.799,P0.01)、产奶量(R2=-0.730,P0.01)、乳脂率(R2=0.664,P0.01)和乳蛋白率(R2=-0.788,P0.01)的相关性更强;饲粮NDF与淀粉比值与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P=0.02)、产奶量(P0.01)、乳脂率(P0.01)、乳蛋白率(P0.01)、乳蛋白产量(P0.01)和乳糖产量(P0.01)存在显著的一元线性回归关系,饲粮NDF与淀粉比值每增加1,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产奶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产量分别降低0.81、1.36、0.06和1.50 kg,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增加0.11%和0.07%。M eta分析结果表明,饲粮NDF与淀粉比值可作为反映奶牛饲粮碳水化合物组成的营养评价指标,用于指导奶牛的生产和调控乳成分的组成。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C作为重要的抗氧化剂,对于缓解机体氧化应激提升免疫力有着重要意义。而奶牛因可通过肝脏内源性合成,导致其重要性多年来一直被低估。随着奶牛生产水平的提升,有研究表明在热应激、肝脏受损、疾病和分娩时会导致体内的维生素C水平降低,而通过外源性补充维生素C可改善奶牛生产性能。因此本文对目前关于维生素C的理化性质、生物功能及其在奶牛领域的应用做简要综述,为进一步探究维生素C对奶牛健康及繁殖的影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国奶牛养殖废物作为有机肥料施入农田土壤中,已成为当今奶牛养殖废物处理的热门趋势,但因其含有大量氮营养盐的特性,可能会造成农田土壤及周边地下水环境污染问题.本文通过对规模化奶牛养殖废物进行11种基肥+追肥模式的田间管理,研究农田土壤和土壤水溶液中氮素的运移规律.结果 表明,不同深度各田间管理土壤总氮平均含量随着深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杂交构树‘中科1号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Zhongke No.1’)属桑科构属落叶灌木,具有生长迅速、产量高、蛋白含量丰富的特性,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非常规蛋白质饲料资源。但其作为一种饲料原料,粗纤维含量高、蛋白质结构复杂,且含有抗营养因子。为了提高构树饲料适口性和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其中纤维素含量,本试验选用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乳酸片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作为发酵菌种,对半干构树采用正交设计来优化菌种组合、物料组合、含水量、青贮时间等条件,以感官指标、化学指标以及营养指标为判定青贮质量优劣的依据,最终确定最优的构树半干青贮饲料工艺参数组合。结果表明,构树半干青贮最佳工艺参数为水分含量55%、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布氏乳杆菌组合比例4:1:1、糖蜜添加量3%、纤维素酶添加量9×103 U·kg-1、青贮时间60 d。该条件下有氧稳定性为226.33~245.6...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饲粮中补充牛磺酸对奶牛生产、抗氧化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将20头经产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每天添加100 g/头过瘤胃牛磺酸添加剂(牛磺酸含量为50%),于试验第0、28、56天分别采集牛奶和血清样品测定基础理化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产奶量、牛奶基础理化指标(乳脂、乳蛋白、乳糖、体细胞数、尿素氮)和牛奶中牛磺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现显著的处理×时间效应(P<0.05),在试验第56天时,试验组血清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氧自由基(ROS)、牛磺酸含量未受牛磺酸处理影响(P>0.05)。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结合珠蛋白(HP)含量呈现显著的处理×时间效应(P<0.05),呈现随饲喂时间延长牛磺酸有降低血清SAA和HP含量的趋势。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G(IgG)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