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6篇
  免费   394篇
  国内免费   406篇
林业   17篇
农学   282篇
基础科学   3篇
  159篇
综合类   940篇
农作物   16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4篇
园艺   249篇
植物保护   2630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02篇
  2019年   219篇
  2018年   152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75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42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202篇
  2008年   230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7篇
  1963年   8篇
  1962年   6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我国云南省宾川县、湖北省公安县和山东省烟台市葡萄产区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发生态势,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这3个产区共127株葡萄霜霉病菌对甲霜灵的抗性频率及抗性水平。结果显示,不同区域间病菌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均存在差异。其中,湖北省公安县霜霉病菌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均较高,抗性频率达92.0%,高抗菌株占76.0%,低抗菌株占16.0%,敏感菌株占8.0%;山东省烟台市霜霉病菌的抗性频率为74.0%,低抗菌株占64.0%,高抗菌株占10.0%,敏感菌株占26.0%;云南省宾川县霜霉病菌的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均较低,抗性频率为29.6%,敏感菌株占70.4%,低抗菌株占29.6%,无高抗菌株。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草地贪夜蛾对小麦的产卵选择性及其是否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威胁,本研究以玉米和小麦作为测试寄主,比较分析了草地贪夜蛾对两种作物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并利用两性生命表方法研究了取食小麦、玉米对其生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贪夜蛾更喜欢在玉米上产卵,其在玉米、小麦叶片、玉米和小麦茎秆上的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df=102,F=15.593,P<0.05),以玉米叶片背面卵块数量(7.11±1.55)块/笼最高;草地贪夜蛾取食小麦可以完成生活史,但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和世代存活率低于取食玉米。取食玉米的幼虫发育历期为(16.31±0.15)d,显著高于取食小麦的(14.66±0.12)d,蛹期、蛹重、产卵前期、成虫寿命和世代周期无显著差异。取食小麦羽化出的雌虫寿命、平均单雌产卵量显著高于取食玉米,分别为(16.39±0.40)d、(976.31±57.21)粒和(14.64±0.32)d、(831.57±30.55)粒。生命表参数显示取食玉米的净增殖率为363.14,显著高于小麦的258.63,但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平均世代周期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在小麦上的预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AP2/ERF基因家族转录因子普遍存在于植物中,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包括植物的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响应等。前期转录组测序的结果发现马铃薯‘加湘1号’一个AP2/ERF家族基因(PGSC0003DMG400012154)在接种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24 h后被显著激活。从接种P.infestans 24 h的‘加湘1号’的总RNA中通过RT-PCR获得了该基因CDS序列为885 bp,BLAST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一个29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并且含有1个AP2/ERF结构域,是AP2/ERF转录因子家族中的ERF亚家族的一员。本研究将该基因与XcmⅠ酶切的表达载体pCXSN连接,转化大肠杆菌,通过测序挑选插入正确克隆酶切验证,并成功转化农杆菌。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4.
 构建感染草莓镶脉病毒(SVBV)森林草莓的酵母cDNA文库,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出与SVBV P1蛋白互作的15种寄主因子。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这15种寄主因子参与茉莉酸途径、泛素化、光合作用、抗病抗逆、蛋白修饰、蛋白运输和氧化还原等多种生物过程。另外,这些寄主因子还具有其他分子功能,包括氧化还原酶活性、蛋白二硫化物异构酶活性和金属离子结合活性等。本研究初步探讨了P1与寄主因子的互作机理,为揭示SVBV侵染森林草莓以及SVBV在寄主中扩展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溴甲烷的淘汰是一项国际履约工作,是一项使命,也是一次机遇。将国际上先进的替代技术引进到中国,并吸收和发展,适应了中国的国情,保障了高附加值作物的连年栽培,全面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保障了食品的安全,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一、臭氧层保护公约背景1976年,联合国环境署(UNEP)理事会第一次讨论了臭氧层破坏问题。在UNEP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设立臭氧层协调委员会(CCOL)定期评估臭氧层破坏后,1977年召开了臭氧层专家会议。1985年3月由21个国家的政府和欧洲共同体签署了《保护臭氧  相似文献   
6.
为了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河北省棉田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于2011-2015年在河北省沧州植棉区开展了棉田绿盲蝽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包括色板诱杀、性信息素、频振式杀虫灯和高效生物农药应用等,并逐步构建了针对棉田绿盲蝽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根据相关研究发现,该绿色防控技术对棉田绿盲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常规防治区相比,减药控害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微型薯繁育过程中马铃薯疮痂病的有效防治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了发病蛭石基质中的疮痂病原菌,并进行了生防菌ZWQ-1水剂+化学药剂的协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辽宁本溪微型薯苗床的疮痂病原菌为普通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s)。在29种测试药剂中筛选到了8种对S.scabies有抑菌效果的药剂,其中适乐时0.1 g/L处理的抑菌圈直径最大,为41 mm。微型薯苗床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化学药剂适乐时+ZWQ-1水剂、福美双+ZWQ-1水剂2个组合对微型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72.60%和57.92%,且福美双+ZWQ-1水剂处理可显著促进植株生长。说明利用菌药协同防治疮痂病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草地贪夜蛾幼虫龄期对自相残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群体饲养下草地贪夜蛾幼虫在不同龄期的自相残杀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4种密度(5、10、20头/瓶和30头/瓶)下,不同龄期的幼虫自相残杀率差异显著,不同密度下的自相残杀行为主要集中在5龄幼虫,其自相残杀率均在5龄第2天时最高,在5、10、20和30头/瓶中分别为(14.34±3.28)%、(17.94±3.26)%、(18.21±3.47)%和(27.05±5.52)%,幼虫在5龄前的自相残杀行为并不明显。进一步测定发现,相同数量的4龄和5龄幼虫混合后在3种密度(4、10和20头/瓶)下的自相残杀率无显著差异(F=2.29,df=2,P>0.05),但随着幼虫密度的增加,死亡的4龄幼虫占总死亡个体的比例升高,而死亡的5龄幼虫所占比例下降。这说明草地贪夜蛾同一龄期的幼虫自相残杀行为具有明显的龄期依赖性,自相残杀行为主要发生在高龄幼虫间。低龄和高龄幼虫同时存在时低龄幼虫被残杀的比例较高。试验结果对于草地贪夜蛾的室内大量饲养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目前已经侵入我国云南省。田间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与甜菜夜蛾S.exigua、斜纹夜蛾S.litura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在玉米上往往混合发生,且形态相近,容易混淆。本文详细描述了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比较了其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黏虫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本文为草地贪夜蛾的准确鉴别和田间调查提供依据,并为草地贪夜蛾的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明亮长脚金龟成虫及卵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亮长脚金龟Hoplia spectabilis Medvedev的研究记载很少,近几年在青海省海西州布哈河流域灌木林大面积发生.文章以当地采集的金龟子为标本,在解剖镜下观察虫体背、腹、触角、足及卵的形态特征,给予详细描述并提供相关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