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37篇
综合类   243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土壤耕作与土地生产力密切相关,土壤耕层中的养分影响作物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良好的耕层结构有利于水、肥、气、热之间相互协调。耕层深度与耕作方式有关,构建良好的健康耕层结构,有利于协调作物生长和根系分布。本文结合有关传统翻耕耕作、免耕、旋耕、深耕等对土壤耕层的研究结果,从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团聚体、土壤入渗、土壤重金属、土壤呼吸及根系特征等方面,探讨耕作模式对健康土壤耕层构建的影响,并就耕作体系、系统定位、耕作效率、适生作物方面指出目前土壤耕层研究不足,从因地制宜发展耕作方式、建立综合性耕作体系、加快耕作新型农机的研究应用、开展农田小气候环境系统研究方面展望了构建健康理想耕层结构的发展趋势,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耕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缓解人地关系矛盾,为农业生产中最佳耕作模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2.
南宁市葡萄园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宁市石埠镇周边某葡萄观光采摘园为调查对象,采集该园有代表性的土壤样本和葡萄叶片样本,并对其营养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葡萄园土壤p H值在4.6~5.5之间,呈强酸性;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21.44 g/kg,采样区的土壤全磷含量均在1.0 g/kg以上,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高,全钾和全氮含量以及土壤Ca、Mg、Zn、B含量远远低于平均值;土壤氯离子含量仅为0.13~0.22 g/kg,属于较缺乏的状态;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在8.61~16.94 cmol(+)/kg之间,与土壤呈强酸性有很大关系。葡萄叶片氮、磷、钾、钙含量分布范围分别为1.82%~2.41%、0.19%~0.23%、1.77%~2.54%和1.04%~1.70%,营养水平处于适当范围内;叶片镁含量最高值仅为0.19%,硼含量最高值仅为21.69 mg/kg,叶片镁和硼元素营养水平严重低于标准范围;叶片锌含量最低值达97.0 mg/kg,营养水平较高。南方酸性土壤导致葡萄园普遍缺乏镁、硼等微量元素,应根据葡萄营养需求合理施肥,适当减少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有针对性地补充镁肥和硼肥。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探索广西百色市水果产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现状。[方法]分析了取自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水果产地106个表层土壤样品的重金属含量,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及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和广西百色地区土壤背景值对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水果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评价结果为土壤无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污染指数(RI)为97.7,属无风险。[结论]广西百色市水果产地土壤重金属处于无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44.
阐明长期不同施肥红壤性稻田土壤肥力变化规律,探讨提高红壤性稻田土壤肥力的合理施肥模式。田间试验设CK(不施化肥)、N_1(N 60 kg/hm~2)、N_2(N 120 kg/hm~2)、N_1P_1(P_2O_530 kg/hm~2)、N_2P_1、N_2P_2(P_2O_560 kg/hm~2)、N_2P_2K_1(K_2O 45 kg/hm~2)和N_2P_2K_2(K_2O 90 kg/hm~2),各处理均施用腐熟牛粪作基肥,每季稻草按50%还田,连续10年不同施肥处理下红壤性稻田有机质、氮、磷和钾含量的变化规律。10年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试验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2.5 g/kg,年均增加0.25 g/kg左右。各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比试验前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0.35 g/kg,年均增加0.035g/kg,以N_2P_2K_1和N_2P_2K_2处理的土壤全氮增幅最大,平均每年增加0.052和0.048 g/kg。连续10年不施化学磷肥处理(CK和N_1、N_2),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基本上处于一种平稳状态。施用化学磷肥处理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N_1P_1和N_2P_1处理每年土壤全磷含量增加0.008 g/kg;N_2P_2、N_2P_2K_1和N_2P_2K_2处理土壤全磷含量年均增加0.012~0.013 g/kg。N_1P_1和N_2P_1处理每年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约0.8 mg/kg;N_2P_2、N_2P_2K_1和N_2P_2K_2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年均约增加1.4~1.6 mg/kg。连续10年不施化学钾肥处理(CK、N_1、N_2、N_1P_1、N_2P_1和N_2P_2),其土壤全钾含量基本上保持不变,而速效钾含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施用化学钾肥处理中N_2P_2K_2土壤全钾、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全钾年均增加0.014g/kg。在施用有机肥基础上,增施氮磷钾化肥显著提高赤红壤区稻田土壤肥力水平,有机肥的施用是不断培肥土壤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5.
间种对不同基因型甘蔗生长产量影响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家甘蔗技术体系试验示范要求,采用大区互比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不同基因型甘蔗间种大豆及甘蔗不同行距间套种大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每公顷蔗地产出干大豆978.0~2 788.5 kg,平均为1 525.5 kg/hm2,获得产值3 909.09~11 156.88元,平均产值6 128.40元/hm2,利润为1 815.97~6 975.01元,平均为3 356.29元/hm2的经济效益;不同甘蔗基因型间种相同品种的大豆,对大豆的农艺性状、生物产量和豆荚产量都有不同的影响;在甘蔗间套种大豆合理的模式条件下,间种大豆对甘蔗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少或者没明显的影响,可以取得一定的增收增效作用,但在间种不合理时也会对甘蔗生长和产量导致负向的影响,间种对不同基因型甘蔗分蘖有较大影响;2种作物的播种期安排是甘蔗间套种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6.
早熟高糖高产甘蔗新品种桂糖30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桂糖30是以粤糖91-976为母本,ROC1为父本,采用经过改良的“五圃制”有性杂交选育程序和技术育成的早熟、高糖、高产、多抗、宿根性好、适应性广的甘蔗新品种。2010年5月通过广西省级审定。在广西2年新植1年宿根区域试验的结果表明,平均甘蔗亩产量为6175公斤,比新台糖16号增产6.17%,与新台糖22号相当。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5.68%,比新台糖16号增0.69个百分点,比新台糖22号增0.72个百分点;11月份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4.52%,比新台糖16号增0.44个百分点;比新台糖22号增0.73个百分点;2月份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6.99%,比新台糖16号增1.2个百分点,比新台糖22号增1.29个百分点。平均甘蔗亩含糖量为948公斤,比新台糖16号增糖11.00%,与新台糖22号相当。适宜广西中等以上肥力的土壤种植。  相似文献   
147.
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粉垄栽培技术在国内首次进行稻田粉垄冬种马铃薯试验,探索粉垄栽培技术对马铃薯的增产效应。以荷兰15为试验材料,进行在稻田粉垄栽培和传统栽培冬种对比试验,粉垄整地稻田耕层深度为20 cm、松土厚度达30 cm,分别比传统整地增加5 cm和10 cm。试验结果显示:与传统栽培方式(CK)相比,粉垄栽培的马铃薯株高增加33.03%,根系数量和长度分别增加37.56%、52.04%;产量增加25.05%,商品薯率增加3.7个百分点。表明粉垄栽培技术可以增加马铃薯的产量,并提高商品薯的比例。  相似文献   
148.
刘斌  黄玉溢  陈桂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352-11354
[目的]研究广西桑园土壤铁养分状况及影响铁有效性的因素,为有效预防桑树缺铁失绿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调查研究和化验分析对广西桑园土壤铁及其他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西桑园土壤全铁的平均含量为3.57%,有效铁为32.40mg/kg;水田桑园土壤有效铁含量为13.57mg/kg,是旱地桑园的30.28%;棕泥田有效铁含量最低;黄化桑园土壤有效铁仅为正常桑园的38.95%;土壤有效铁与pH值、HCO3-、有效钙、有效镁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速效钾呈显著的负相关,与速效磷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广西桑园土壤有效铁含量大部分属于适量以上,但区域分布极不均匀,部分地区土壤有效铁含量较低,石灰性水田桑园容易发生桑树缺铁失绿症。  相似文献   
149.
旱地土壤耕作生态对木薯生长及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大面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木薯单产及品质。[方法]利用水分(雨水)控制技术,研究了不同土壤耕作生态类型对木薯生理生长及环境的影响。[结果]与降雨内涝淹水处理相比,降雨时正常排灌疏松土壤的含水量增加44.23%,容重降低17.32%,孔隙度增加38.26%,微生物菌落总数增加384.6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2.65%,光合效率增加55.28%,水、土流失量分剐减少83.70%和125.29%,这诸多因素构成了良好的土壤耕作生态。木薯产量达到46800kg/hm^2;反之,降雨短时渍水处理、降雨内涝淹水处理.因其土壤耕作生态不良,其产量分别为19125、6225kg/hm^2。[结论]在合理利用天然降雨、不渍水不淹水而保持良好的土壤耕作生态条件下,木薯种植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50.
为了探讨施肥及耕作技术集成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本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处理2)、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深耕(处理3)、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处理4)、施通用高浓度复合肥(处理5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作为对照),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他们对木薯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木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及种植方式相比,不同施肥及耕作栽培技术集成处理均可提高木薯地土壤养分含量和含水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组成。处理1的木薯产量增幅达到35.81%,差异极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木薯最优的施肥及耕作栽培模式是技术综合集成生物有机肥+测土配方肥+盖膜集雨水+深耕(处理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