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4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3篇
  37篇
综合类   242篇
农作物   17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31.
广西木薯诱导开花结实及发芽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南宁立地条件下,以正常排灌的土壤疏松条件为对照,开展以水制土制肥调节植株营养等为手段的诱导木薯开花结实及促进种子发芽等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华南5号木薯经短暂淹水致土壤板结和短暂渍水致土壤板结处理,每株坐果数分别比对照增加20.3和18.5粒;通过淹水和渍水处理,使木薯植株体内氮素水平降低,氮素含量分别比对照低37.26%、30.79%;有效提高叶片的C,N比,淹水处理、渍水处理分别为19.71、17.70,比对照11.56高出8.15和6.14;所获杂交种子,经特殊处理催芽,发芽率达20%-60%,而常规处理尚未获得正常发芽的植株。研究内容可为广西木薯杂交育种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2.
综述了铁在桑园土壤中的含量状况、影响铁有效性的因素及桑树缺铁的症状、引起桑树缺铁的原因和综合防治措施,提出了今后对桑园土壤和桑树铁营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3.
以老挝土壤为研究对象,对老挝土壤的形成条件、主要土壤类型的基本性质及改良利用进行论述,旨在为老挝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土壤改良、培肥地力提供参考。通过收集老挝土壤相关资料、实地调查及采样分析,结果显示,老挝主要土壤类型以低活性强酸性土、高活性强酸性土、高活性淋溶土为主,基本性质为酸、薄、瘦,质地偏砂,以砂壤土为主,适耕性较好。改良利用过程中主要是中和土壤酸度,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有效钙、镁的供应量,降低交换铝的毒害作用;同时,增加有机肥,适当施用氮、钾肥,提高土壤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4.
通过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4个树种的叶片形态和气孔结构特征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阔叶的尾巨桉和红锥,针叶的马尾松和杉木的叶片功能性状差异较大,其中叶片面积、周长和宽度都是尾巨桉红锥杉木马尾松,叶片长度是马尾松尾巨桉红锥杉木,而叶片长宽比是马尾松远大于尾巨桉、杉木和红锥,而尾巨桉与红锥相差不大,二者较小于杉木。叶面积指数马尾松最大,其次是红锥,尾巨桉最小。树种间的气孔结构特征差异较大,尾巨桉气孔呈椭圆形或近似圆形,气孔密度最大,单位土地面积气孔数量最多;马尾松气孔呈方形,微微下陷,气孔密度最小,单位土地面积气孔数量少;杉木气孔呈窄长方形,微微下陷,气孔密度小,单位土地面积气孔数量最少;红锥气孔呈椭圆形,微微外凸,气孔密度较大,单个气孔较大,覆有厚的角质层,单位土地面积气孔数量较大。此外,马尾松针叶内表皮气孔的长度、宽度和密度都大于外表皮,不同冠层高度位置的气孔长度和宽度都呈显著差异,但气孔密度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5.
不同栽培模式对氮磷钾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寻求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养分流失、减少环境污染的最佳种植模式,在广西丘陵坡耕地进行定位观测,研究广西主要经济作物、农民常规施肥和主要种植模式下的坡耕地养分径流流失特征,结果表明,木薯+玉米模式径流水中的总磷、总钾、硝态氮流失量最大,其次为总氮、铵态氮;木薯+花生模式径流水中的养分流失量除总磷(245.1 g/hm2)最多外,其他养分流失量均较少,氮素流失以硝态氮为主,占总氮的50%以上。产生径流量最多的模式是木薯+花生为60 974 L/hm2,其次是甘蔗模式为58 583 L/hm2,最少的模式是木薯+玉米为52 676 L/hm2;木薯+玉米种植模式下作物吸收氮、磷、钾的量最多(7月13日),甘蔗吸收氮、磷、钾的量均是最多的(11月13日)。三种种植模式中施肥量最大的是木薯+玉米,其次是木薯+花生,甘蔗是最少的。养分氮、磷径流率最大的均为甘蔗单种模式,养分钾径流率最大的为木薯+玉米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36.
[目的]分析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对茄子的施用效果,为其在蔬菜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茄子为试验材料,设不施肥(对照,CK)、施复合肥、施75%复合肥+25%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施50%复合肥+50%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和施25%复合肥+75%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共5个处理(分别为处理I~处理Ⅴ),分3批次取样测定分析不同处理茄子的农艺性状、养分吸收量、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处理Ⅱ~处理Ⅴ和CK对第1、2批次取样茄子的株高、茎粗、冠幅横径、果实长度和粗度及单果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下同);第3批次取样处理Ⅳ的株高、茎粗、冠幅横径及每小区总果数均明显优于其他处理.综合各农艺性状指标可知,处理Ⅳ的施肥配比(50%复合肥+50%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是茄子施用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的最佳模式.除维生素C(Vc)总量外,处理Ⅳ茄子果实的其他养分吸收量及品质指标均最佳,处理V茄子果实的养分吸收量及品质在所有施肥处理中均最差.处理Ⅳ茄子的产量、经济效益和纯收入均最高,其中3批次取样的总纯收入(338323.3元/ha)分别比CK及处理Ⅱ、Ⅲ和Ⅴ高14.06%、0.84%、6.75%和21.92%.[结论]施用50%复合肥+50%甘蔗滤泥生物有机肥的茄子农艺性状、产量、经济效益及纯收入均较佳,该施肥配比可在茄子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7.
不同改良剂对水稻土壤Cd污染的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不同的有机物料作为改良剂的改良效果,将它们施入Cd污染的盆栽水稻土中,研究其土壤中有效态Cd的钝化效果。在盆栽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有机物料(煅烧贝壳粉、未煅烧贝壳粉、木薯发酵渣、植物源有机肥)和生石灰、“田师傅”钝化剂为改良材料,在有机物料间进行单施、配施,研究各处理对水稻根系、秸秆和糙米等不同器官中Cd含量影响和土壤Cd化合态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组对比,发现施用煅烧贝壳粉1.5%+有机肥1.5%的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提高幅度为17.42%,同时显著降低了糙米Cd含量,降幅为49.04%;煅烧贝壳粉1.5%单施显著降低了秸秆Cd含量,降幅为93.8%;未煅烧贝壳粉1.5%使根系Cd含量显著下降,降幅达54.2%;在降低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方面,只有“田师傅”钝化剂效果显著,其他有机物料的效果不显著。煅烧贝壳粉和植物源有机肥提高土壤pH值效果明显;两者配施可提高土壤pH值和降低糙米Cd含量,其效用高于单施处理;单施贝壳粉处理可显著降低秸秆、根系Cd含量,其效用高于配施处理。  相似文献   
138.
广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了理清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其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发展思路。在文献研究法、访问调研的基础上,获得第一手数据及材料,以点带面深入分析广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当前情况下,广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的问题较多,主要集中在:资金、政策、发展观念、人才、党的建设等方面。研究认为广西农村集体经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抓住机遇,得到长足发展,不仅需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打开"资金流",也要做好建立健全相关的体制机制、强化集体意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引进人才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9.
[目的]从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分析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不同生长期内根际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紫花苜蓿生长过程中根际效应对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影响作用,为北方大型灌区盐碱化农地土壤的植物改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化土壤为研究对象,以当地土著耐盐牧草紫花苜蓿为试验植物,通过盆栽根袋模拟装置,采集分析不同生长期内(20、40和60 d)紫花苜蓿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盐分和养分含量,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随着紫花苜蓿的生长,其根际土壤的电导率、pH、Na+、K+、Mg2+、Cl-和CO32-含量逐渐降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Na+/K+和Cl-/SO42-均呈逐渐降低趋势,根际土壤中Cl-/SO42-相对于非根际土壤降低程度较明显.非根际土壤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根际土壤中总氮含量相对稳定,总磷含量降低,速效磷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紫花苜蓿根际效应可降低河套灌区盐碱化土壤的pH、电导率和主要盐分离子浓度,提高磷的有效性,有助于盐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及有效肥力的增强,且其影响作用随紫花苜蓿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140.
[目的]分析贺州8种红茶茶样的挥发性物质,确定其主要香气成分,为开发优质、特色的红茶产品,以及进一步提升贺州红茶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贺州8种红茶茶样(福云六号、迎霜、春波绿、金牡丹、梅占、金观音、开山白毛茶和桂绿)的香气成分,比较分析各品种红茶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与呈香特征.[结果]贺州8种红茶样品中挥发性芳香物质达70多种,筛选鉴定出主要香气成分31种,包括醛类(5种)、醇类(13种)、酯类(2种)、酮酸类(2种)、烃类(6种)和其他(3种).其中,醛类物质是8种红茶的最主要成分,相对含量为19.343%~35.460%,以迎霜的相对含量最高,桂绿最低;其次为醇类和酯类,相对含量分别为15.598%~25.863%(梅占相对含量最高,福云六号最低)和13.322%~20.814%(桂绿相对含量最高,迎霜最低).异戊醛、异丁醛、己醛、异戊醇、苯甲醇、苯乙醇、叶醇、芳樟醇、环氧芳樟醇、反式氧化芳樟醇、香叶醇、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13种成分的相对含量达50.000%~60.000%,是贺州红茶的最主要香气成分,呈现出贺州红茶的青香、花香、果香特征性香气.[结论]贺州8种红茶茶样均具有茶叶的青香香气,兼有花香、果香等混合香气,符合我国红茶的香气特征,研究结果为贺州市开发优质、特色的红茶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