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265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1篇
  12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品种‘赤云相思’幼林生长节律与气象因子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赤云相思’(Acacia mangium×A. auriculiformis (chiyun))幼林的季节生长动态、生长指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赤云相思’幼林年生长节律符合Logistic曲线特征,所建立树高、地径与生长时间的回归模型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8,Logistic曲线方程对‘赤云相思’树高和地径年生长节律具有良好的拟合效果;依据Logistic曲线上两个曲率峰值所在点可准确将‘赤云相思’年生长进程划分为:渐增期、速生期和缓增期,其中速生期植株的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分别占全年生长总量的87.99%和72.25%;相关性分析表明,树高和地径的生长与日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及日照时数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白天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尾叶桉(E.urophylla)无性系试验林生长性状和干形进行了分析,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及同一无性系在不同林龄时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均有所不同,总体上QL4、QL7无性系生长率较大,而QL1、QL2无性系的生长率则较小;林龄1.5年及6.5年时无性系间胸径、单株材积均有显著差异,而无性系间树高仅在林龄1.5龄时差异显著;其余林龄无性系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用6.5年生参试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干形观测值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定,结果QL7无性系的综合评定结果最佳,被评为优良无性系,其6.5年生时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是16.83 cm、21.42 m、0.233 1 m~3;而QL1无性系综合评定排最后一位;因此,不同无性系及同一无性系在不同阶段的生长表现均有所不同,无性系间胸径、单株材积在其生长的早期及后期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树高则在早期差异显著,所选择的QL7优良无性系可在试验地所在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ifolia)是一种药用和香料植物,其精油用途广泛,市场需求大。本文从互叶白千层栽培密度、施肥、水分管理、采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国内互叶白千层栽培技术研究进展,用以总结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栽培技术的日趋成熟将促进互叶白千层林分产量的提高,为白千层产业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综述松香歧化反应的金属催化剂的种类、特性以及研究进展及工业应用情况,并对各种催化剂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对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海南、云南及广西11省(自治区、直辖市)70个县(区、市)的楠属(Phoebe)树种种质资源进行详细调查,记录楠属种质资源分布、群落现状、木材利用及人工造林情况,对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并详细介绍主要树种的特征差异。调查发现,中国楠属树种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其中紫楠(P.sheareri)、闽楠(P.bournei)及白楠(P.neurantha)分布范围最广;综合比较生长速度和适应性,广西适宜推广种植的楠属树种有闽楠、桢楠(P.zhennan)及崖楠(P.yaiensis)。  相似文献   
6.
7.
通过研究不同沼肥方式对桉树生长量和土壤肥效的影响结果表明:表现最好的为处理8,4年生桉树其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材积分别为14.10cm、17.37m、0.126 2cm3,比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分别增加14.35~22.61%、5.85~11.70%、33.83~60.15%;比总体平均分别增加13.98%、6.04%、30.37%;胸径树高材积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沼肥与化肥混施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中氮、磷、钾的含量。在桉树追肥时采用每次每株施用沼肥5kg+复合肥250g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源由、现状及特点,针对不同石漠化程度(极重度、重度、中度、轻度石漠化),总结提出了封山育林、人工促进封山育林、人工模拟构建近自然生态林、特色生态经济林、高效林草复合经营等植被恢复典型模式,以期为岩溶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番荔枝(Annona squamosal)幼苗对低温的适应性,科学合理的划定番荔枝引种区域,通过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控温试验对番荔枝幼苗的抗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番荔枝幼苗在田间越冬后,其存活率为48.75%,平均冻害等级为2.67,采取塑料温棚、温室培养处理后,存活率达90%左右,冻害等级明显减低。在室内控温试验中,随着温度降低,叶片相对电导率随之增大,而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连栽杉木土壤肥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业资源管理》2015,(5):81-87
选择p H、有机质、全N、碱解N等土壤理化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广西杉木主产区第1,2代杉木幼林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量、中量元素含量是决定土壤肥力的关键因素;连栽杉木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F值在-1.253~1.536间。3个主产区内F值为负值占绝大多数(55.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杉木连栽土壤可分为8类,其中根际土为一类,肥力较高;桂中地区土壤(除根际土)和20~40cm的土壤可划分为一类,肥力最低;其它土壤大致归作一类。2代杉木幼林土壤肥力较1代略高,这可能是由于森林经营措施(如炼山、采伐方法等)带来的短期影响,因此采取培肥沃土的森林经营模式,有利于防止杉木连栽林地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