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甘汉英 《中国林业》2009,(16):39-39
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危害,已成为岩溶地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是目前我国特别是广西等西南省区的一项重要工程。广西柳州市岩溶地貌分布范围广、发育典型,其面积约占广西岩溶土地面积的8.1%,石漠化现象相当普遍,这些石漠化地区属于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相结合,是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经过多年的努力,柳州市成功地探索出了多种石漠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石漠化调查技术和调查方法,阐述了墨江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基本状况、石漠化程度、分布范围和面积,并提出了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等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墨江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监测和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云南广南县石漠化现状的分析,结合广南县自然地理条件,对石漠化生物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指出石漠化生物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针对广南县岩溶地区现有植被状况,提出了封山育林具体措施;同时,对岩溶坡耕地退耕还林中有关树种选择、树种配置、林种设计、造林技术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云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恢复的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云南岩溶面积达11.09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8.14%,是西南地区岩溶集中分布区,岩溶石漠化面积已达2.15万km2.分析云南岩溶的分布,以及岩溶地区生态脆弱给当地人民带来生产、生活的生态危机,并结合云南石漠化治理的成功经验,提出岩溶地区生态恢复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作为重要的生态问题,石漠化现象在很大程度上着盐源县的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利用"四川省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数据库"划分出不同的立地因子,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需要,提出了经果林、生态林、封山育林(含补植)、封山种草和工程措施5种治理模式及治理措施,为同类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的调查与研究,就石漠化土地生态恢复提供了技术模式与对策,以期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和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西山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地区石漠化是岩溶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严重制约了石漠化地区经济的社会发展,危及国土生态安全。在西山区开展的第三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现状调查中,对该区的石漠化土地的分布、面积、类型进行了调查,文章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根据广西岩溶地区土地分布现状,分析岩溶土地的分布特点,提出林草植被恢复、后续产业开发、喀斯特特色旅游、生态搬迁与培训等4种石漠化土地治理模式,总结石漠化土地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当前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石漠化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危及区域生态安全。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现状和石漠化原因,并从植被恢复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为使岩溶地区森林覆被率提高,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区各级领导机关特别强调搞好封山育林工作。这措施,使相当多的岩溶地区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但仅强调封山育林不能达到尽快恢复岩溶地区良好生态环境和快变快富的目的,因为封山育林不可能对树种进行筛选,最后树种良莠不分,只成“柴”不成“材”,没有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甚至有的地方大块连片的山地连幼树、树根都没有。岩溶地区造林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境是植物生长的具体环境,而群落环境是有机体和生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岩溶地区植物对不同生境的利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中系统地总结了岩溶地区小生境类型特征、不同石漠化等级、坡位等因素对自然植被群落分布特征的影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岩溶地区不同生境条件、坡位以及石漠化等级下自然植被群落结构、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生活型谱结构的差异,以期为岩溶地区植被与生境耦合程度以及不同生境下植被资源的配置提供理论参考,对岩溶生态环境保护、石漠化防治和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项俊 《绿色科技》2013,(10):204-205
指出了石漠化是岩溶地区的首要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岩溶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根据正安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分布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了石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对正安县石漠化的治理措施做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生境是植物生长的具体环境,而群落环境是有机体和生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岩溶地区植物对不同生境的利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文中系统地总结了岩溶地区小生境类型特征、不同石漠化等级、坡位等因素对自然植被群落的分布特征的影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了岩溶地区不同生境条件、坡位以及石漠化等级下自然植被群落结构、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生物量以及生活型谱结构的差异,以期为岩溶地区植被与生境耦合程度以及不同生境下植被资源的配置提供理论参考,对岩溶生态环境保护、石漠化防治和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连岗 《中国林业》2009,(16):24-25
贵州省金沙县林业局在全面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积极创新林业工作思路,加强林业产业化调整,在岩溶地区全面实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草地畜牧业、小型水利水保综合治理石漠化工程。实现了生态增强、林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土地石漠化是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是岩溶地区的生态灾害之源和贫困之根,人口的增长以及不合理利用资源等因素导致岩溶地区石漠化,严重制约了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查了宣恩县石漠化现状及分布状况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石漠化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西畴县岩溶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71.6%,石漠化、半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面积大,岩溶地貌相当明显.岩溶洞隙和孔隙、强降雨、水土流失、较大坡度的地貌以及人为因素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是岩溶石漠化的主要成因.岩溶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与其恢复的难度,决定了岩溶森林保护的重要性.要限制薪材以及薪材树种的消耗,控制用材消耗,以达到保护效果.以恢复森林植被为主要手段的岩溶石漠化包括半石漠化的山地、耕地、工矿地的治理和石漠化土地的治理.  相似文献   

17.
广西马山县石灰岩溶区生态重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广西马山县古零乡石灰岩溶地区多年造林和封山育林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石灰岩溶地区进行石漠化治理,实现其生态重建是完全有可能的。只要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培育壮苗、控制造林苗龄在l-1.5年,并结合其它的配套技术措施,造林成活率可达90%以上。观测表明:大多数造林树种的生长迅速,林分树高、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达到1.0m和1.0cm以上,造林4.5年即可郁闭成林。在石灰岩溶区实行封山能有效恢复石灰岩山的植被,封山育林3年,可提高植被覆盖率:10%.30%,6年可基本达到郁闭。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石漠化不仅加速了生态换环境的恶化,更有可能导致土地资源丧失,因此,实行土地植被恢复的方法显得异常重要。分析了城镇近郊岩溶石漠化的土地植被恢复这一有效方法,根据当前城镇近郊岩溶石漠化的处理现状展开了讨论,并针对土地植被恢复方法的要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白泥河小流域不同等级石漠化现状分析,整体采取脆弱生态环境恢复模式.对应不同等级采取不同治理恢复模式,加大人工修复力度.提出重度石漠化地区宜采取封山育林与人工促进更新恢复方式,中度石漠化地区采取人工诱导恢复与经济林规模种植方式,轻度石漠化地区采取特色经济林果栽植方式.  相似文献   

20.
广西石灰岩植被破坏造成的石漠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石漠化的概念、特点、主要成因及其危害,结合广西喀斯特岩溶地区的实际情况,指出人口过度增长、经济落后、人地矛盾加剧以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造成石漠化的主要根源,植被破坏是石漠化产生的直接诱因,具体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岩溶地区石灰岩植被遭受人为破坏而产生石漠化的过程,还介绍了广西石漠化治理工作的一些成功经验和生态恢复模式,为其他地区的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