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9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545篇
林业   340篇
农学   248篇
基础科学   249篇
  478篇
综合类   2724篇
农作物   382篇
水产渔业   130篇
畜牧兽医   870篇
园艺   443篇
植物保护   368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246篇
  2021年   234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208篇
  2016年   159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500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504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397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 毫秒
91.
纳米TiO2悬浮液对烟草青枯菌杀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T iO2是一种半导体光催化剂,在近紫外光的激发下,可以产生强的杀菌活性。以烟草青枯菌P seudomonas solanacearum为试验对象,采用平板稀释法对自制的纳米T iO2悬浮液进行杀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在阳光或汞灯下照射4h后,T iO2对烟草青枯菌的杀菌率可达90%以上。说明用纳米T iO2防治烟草青枯病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
大豆疫霉菌对大豆下胚轴侵染过程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种后1.5~24h,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2个大豆品种与大豆疫霉菌Ps411的亲和性和非亲和性互作。观察结果表明,大豆疫霉菌对大豆下胚轴的侵染过程可分为侵入前、侵入、皮层组织中的扩展和进入维管束组织4个连续阶段。大豆下胚轴接种后在25℃保湿培养,1.5h后游动孢子即形成休止孢并萌发产生附着孢,3h后侵入表皮细胞,6h后进入皮层组织,24h后进入维管束组织。病原菌主要以侵染菌丝直接侵入表皮,表皮细胞间隙是主要侵入部位。皮层细胞是病原菌定殖和发展的主要场所,胞间菌丝侵入皮层细胞并形成吸器。在菌丝与寄主细胞接触部位的寄主细胞壁与质膜之间常有胞壁沉积物的形成。在抗病品种上病菌的侵染事件与感病品种基本一致,但不能形成正常的吸器,胞壁沉积物明显多于感病品种,菌丝在寄主组织内的扩展明显受到抑制。利用β-1,3-葡聚糖免疫金标记单克隆抗体进行的免疫细胞化学的研究表明,胞壁沉积物内含有大量的β-1,3-葡聚糖,在大豆疫霉菌菌丝壁中也存在β-1,3-葡聚糖。以上结果表明,病原菌的侵染可诱导抗病寄主细胞内β-1,3-葡聚糖迅速的合成与积累、并形成胞壁沉积物,以抵御病菌的侵染与扩展。  相似文献   
93.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技术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概念,概述了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现状,展望了其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4.
微灌管网智能化设计系统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对微灌管网水力学优化设计模型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建立的智能化设计系统。对该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功能结构和系统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分析了系统的实现难点和关键技术。该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具有可视化、智能化、易扩展、易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95.
21 世纪的农业水土工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介绍了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历史和形成过程,分析其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21世纪中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需要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探讨其在基础理论,应用持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6.
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杜长大三元杂交群体5个种群,斯格配套系8个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基因杂合度、平均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纯种间的遗传距离、F-统计量和迁移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群体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存在一定差异。纯种、祖代、父母代、商品代群体的平均座位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随着群体在杂交繁育体系中位置的由高到低而逐渐升高。Nei氏标准遗传距离显示,父本和母本间的遗传距离大,遗传距离大的父本和母本用于杂交,产生的杂种优势最大,这与实际的杂交组合一致。Fst衡量等位基因频率群体间方差,杜长大群体大约总变异的1.02%~15.60%来自种群间,而剩余的84.40%~98.98%来自种群内,斯格群体大约总变异的3.02%~15.22%来自种群间,而剩余的84.78%~96.98%来自种群内,斯格和杜长大纯种的遗传分化处于较小到中等之间。  相似文献   
97.
参照羊痘病毒(CaPV)P32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套引物和1条探针,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细胞培养物、皮肤丘疹、痂皮等组织病料中的GPV进行了特异性检测和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用300nmol/L引物浓度和200nmol/L探针浓度,获得的CT值较小,而△Rn最大;可检测到相当于0.1TCID50的病毒DNA;制作的标准曲线中各浓度范围内有极好的线性关系且线性范围宽,相关系数为0.9995以上;组内和组间试验重复性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3%和3.4%;与常规的PCR相比较,该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可定量,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等优点。表明,荧光TaqMan PCR是一种检测CaPV的良好方法,可对组织病料中低含量的CaPV或持续带毒宿主进行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98.
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的锌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0头荷斯坦种公牛,随机分为5组,单因子饲养试验设计,分别饲喂不同锌水平的日粮,A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D、E组锌的添加水平分别为50、80、110和200 mg/kg(按日粮干物质计),试验期为8个月。结果表明:(1)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酶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对碱性磷酸酶(AKP)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2)不同锌水平对荷斯坦种公牛血清中睾酮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清锌影响不显著(P>0.0 5)。综合分析不同锌水平试验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得出,锌的适宜添加量为1 1 0 mg/kg日粮干物质。  相似文献   
99.
夏玉米日蒸发蒸腾量计算方法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实测资料,对波文比计算的蒸发蒸腾量和蒸渗仪实测的蒸发蒸腾量日变化进行比较及分析。结果表明,波文比所测蒸发蒸腾量与太阳净辐射的相关性比较好,薰渗仪所测值与太阳净辐射的相关性不明显。蒸发蒸腾量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早晚小,中午大,夜间为负值。蒸渗仪受自身因素影响,变化比较敏感。两种方法计算平均值比较接近。波文比的计算值比蒸渗仪的测量值更能精确地反应短时段作物的蒸发蒸腾规律。  相似文献   
100.
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的问题,结合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自然环境优势,从整体上对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在种植业上存在粮食生产压力过大、规模效益低下,特色产业开发不够、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在养殖业上存在资金和科技投入不足、草畜矛盾突出、生产条件差等问题。但该沙地具有光、热、水、风能及土地等自然环境优势。因此,应大力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采取农牧结合、农林结合和沙区绿洲型发展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毛乌素沙地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